“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機遇和挑戰,煤炭行業戮力同心,千方百計增產增供,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全行業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游生產更加安全智能,下游利用更加清潔高效。
齊心協力渡難關,保供穩價顯成效
2021年初,受極寒天氣時間長且覆蓋廣、水電出力明顯下降等因素影響,煤炭市場變化超出預期,部分地區煤炭庫存急劇下降;二季度,煤價罕見出現傳統淡季非理性上漲,夏季用煤高峰面臨挑戰;進入9月,用能需求大幅增加,煤炭供求壓力加大,保障入冬發電供熱用煤成為重中之重……一年來,煤炭行業屢屢經受考驗,通過主管部門及產運銷各方的共同努力,“壓艙石”的作用充分發揮。
以迎峰度冬期間為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動具備增產潛力的煤礦盡快釋放產能,截至11月10日,煤炭調度日產量達到1205萬噸,創歷史新高。據國家能源局統計,12月以來,全國煤炭日均產量較9月增加200萬噸,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較9月末增加9000萬噸,超去年最高水平。生態環境部創新保供相關環評政策,助力加快形成煤炭產能,僅10月以來,已批或在批環評的煤礦項目涉及新增產能超過1.27億噸/年。晉陜蒙等主產地加快釋放優質產能,確保將保供任務執行到位。
與此同時,價格也穩住了。為防止煤價大起大落,國家發改委牽頭密集調研、綜合施策,組織煤企、電企及經濟、法律專家等相關方,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并出手整治哄抬物價、牟取暴利等擾亂市場行動。在市場趨緊時,多家煤企帶頭作出穩價承諾、主動下調現貨價格。例如,1-9月,國家能源集團供應長協煤4.37億噸,累計向社會讓利超400億元;10月,國家能源集團和中煤集團兩家央企,向下游企業讓利超過500億元。
目前,煤炭產量延續高位,價格回歸合理區間,保供穩價成效顯著。在此基礎上,各地加緊簽訂新一輪煤炭中長期合同。不同于往年,中長期合同首次實現發電供熱用煤全覆蓋,3年及以上長期合同量提至合同總量的50%,對穩定市場預期、減少煤價波動意義重大。
安全生產創佳績,智能發展加速度
增產保供的關鍵期,安全底線必須守住。2021年,安全生產工作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煤礦連續60個月未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連續24個月未發生重大瓦斯事故。為進一步落實減人提效,煤礦智能化建設加速,這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關鍵舉措、助推低碳轉型的有效手段,也是統籌安全和發展兩件大事的必由之路。
根據八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2021年要建成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礦,初步形成煤礦開拓設計、地質保障、生產、安全等主要環節的信息化傳輸、自動化運行技術體系。對照目標,從頂層設計、制度措施到工程應用、示范建設均取得積極進展。
標準體系持續完善。在國家層面,煤礦智能化寫入《煤炭法》修訂草案,納入“十四五”煤炭工業發展規劃,全年發布、立項的相關標準達到上百項,涵蓋設計、建設、驗收、保障措施等多方內容。在地方層面,重點產煤省市紛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給予產能置換、產能核增及資金等多方支持。
示范項目由點及面。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達到687個,其中采煤工作面431個,掘進工作面256個,并有26種煤礦機器人在煤礦現場實現不同程度的應用。在此基礎上,智能化由單個工作面走向全系統、乃至整個煤礦。例如,中煤集團建成220多個智能化輔助生產系統,自主研發的智能井筒巡檢機器人、智能噴漿機器人等應用于8處煤礦。陜西煤業智能化產能占比達到85%,生產輔助系統實現100%智能化。
作為國家確定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5G+智能采礦”在煤礦領域率先成功應用。山東能源集團發布了全球首套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國家能源集團攜手華為公司推出礦鴻操作系統,榆北煤業打造的“5G+智慧礦區”是業內集成系統最多、融合程度最強、勞動效率最高的智慧園區……5G下井正在從可用走向好用、實用。
提質增效有亮點,清潔利用路更寬
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在降碳道路上,煤炭下游轉化利用成果豐碩。
在2021年11月3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當今能源高效轉化、資源優化利用及生態環境優化的需求推動,需要催化過程更加溫和,催化反應更加精準高效,該成果豐富和完善了催化基礎理論,引領和推動了催化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由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聯合20余家單位共同完成的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項目,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其攻克了大型煤間接液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從千噸級中試到400萬噸級的工程放大,全球單體規模最大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于12月19日實現首次達產。
進一步看全行業,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提升。特別是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油價及化工品景氣上行,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穩中向好,煤制烯烴盈利增長明顯,煤制乙二醇實現扭虧為盈,煤制油氣大幅減虧。企業普遍認識到綠色低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主動探索新的節能減排技術,加強企業用能及排放管理。
在此推動下,煤化工產品的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例如,正在運行的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項目,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煤耗和水耗分別下降到約2噸標煤/噸、3.5噸標煤/噸和5.7噸標煤/噸;煤制天然氣項目單位產品煤耗1.84噸標煤/千標準立方米、水耗5.77噸/千標準立方米,產品質量、消耗指標均接近或優于國家控制指標。與燃燒發電相比,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高、易回收、成本低,其中70%可實現回收,用于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及其他工業領域。
緊抓科技創新這一最緊迫的任務,全行業將繼續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碳原料低碳排放的新路子。
主動求變開新局,組合優化新能源
對于煤炭行業而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帶來的絕不只有挑戰,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在推進自身降碳的同時,多家煤炭企業主動求變求新,探索“煤炭+新能源”優化組合。
除了豐富的煤炭儲備,礦區還有大量土地及風、光等其他資源。以此為依托,部分煤企加速跨界。由“兗州煤業”更名的“兗礦能源”,將“成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發展的示范者”列入戰略目標。力爭5-10年,新能源產業與礦業、高端化工新材料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布局大基地項目,持續做大氫能供應,打造“氫油氣電醇”和“光氫儲充”產業鏈。中國神華披露,將參與呼和浩特市“零碳”產業園區、“零碳”城市建設中光伏、風電、地熱能等新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廣東分公司、所屬神華(福建)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多個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已完成內部投資決策程序,正在進行開工準備。“十四五”期間,中國神華計劃每年新增加新能源裝機容量不低于600兆瓦。
另有部分傳統能源項目主動擁抱綠電、綠氫,與清潔能源形成多能互補應用。以煤制烯烴為主業的寶豐集團,正在打造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項目,每年可生產綠氫2.4億標方、綠氧1.2億標方,由此直供化工裝置,可替代以煤炭作為原料、燃料生產高端化工產品。在我國重要的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光伏發電、綠電制氫、綠氫耦合煤制油等項目進入布局。西北地區第一座加氫站于2021年5月投運,每天可為5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車加注氫氣。到2025年,基地綠氫年產能將達到30萬噸以上,每年可降低煤炭消費3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0萬噸。
以前瞻性和變革性技術為引領,超越能源行業的領域限制,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紐帶,探索多能融合的發展新模式,煤炭行業大有可為。
來源:中國能源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