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雙碳”目標下 煤炭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2022/2/15 10:30:57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煤炭工業在百業待興的基礎上起步,在艱苦奮斗中前進,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行業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兩年,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煤炭消費減量,煤炭消費比重下降,煤炭行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也給煤炭行業帶來轉型升級的機遇。

  一、煤炭工業具備高質量發展基礎

  在一代代煤炭人的艱苦奮斗下,煤炭行業從無到有,煤炭工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實現了從起步、騰飛到跨越的巨變,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礎產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增強

  我國煤礦“三機一架”的裝備制造能力處在世界前列,年產千萬噸綜采技術和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行業持續推動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建設先進產能,全國煤炭供給質量顯著提高。“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退出煤礦5500處左右、退出落后煤炭產能10億噸/年以上,安置職工100萬人左右,超額完成化解過剩產能目標。截至2020年底,全國建成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約1200處,產量占全國煤炭產量的80%左右,其中,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煤礦52處,產能8.2億噸/年。全國年產30萬噸以下的煤礦1129處,產能1.48億噸/年左右。

  自新中國成立至2020年底,煤炭行業貢獻了約924億噸煤炭。我國煤炭年產量由 1949年的3432萬噸,增加到1978年的6.8億噸,到2013年的最高點為39.7億噸,2020年產量為39億噸,支撐了我國GDP由1978年的364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萬億元。煤礦安全法律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煤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安全科技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產投入大幅增加,煤礦職工安全培訓不斷強化,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有了明顯好轉。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由1978年的9.713下降至2020年的0.059。煤炭安全供應保障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

  (二)具備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能力

  煤炭行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特厚煤層綜放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燃煤超低排放發電、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現代煤化工技術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無煤柱開采等煤炭綠色開采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煤炭資源回收率顯著提升。煤礦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提速。2020年 ,原煤入洗率達到74.1%,比2015年提高8.2個百分點。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分別達到78.7%、72.2%、44.8%。建成400多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實現了地面一鍵啟動,井下有人巡視、無人值守。采煤、鉆錨、巡檢等10種煤礦機器人在井下實施作業,71處煤礦列入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

  煤炭由單一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取得新進展。2020年,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氣、煤制乙二醇產能分別達到931萬噸/年、1582萬噸/年、51億立方米/年、489萬噸/年。煤炭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煤電、煤焦、煤化、煤鋼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

  (三)不斷完善的市場化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煤炭工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在不斷進行體制改革探索,從最開始的完全計劃經濟,到計劃經濟和市場相結合,再到完全市場化,為國家經濟體制和市場化改革提供了實踐樣本。

  我國煤炭工業完成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到改革開放時期的政府定價向市場化定價轉變。1993年開始,我國確立了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煤炭價格機制。1994年1月,國家取消了統一的煤炭計劃價格,除電煤實行政府指導價外,其他煤炭全部放開。2004年,我國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形成電煤價格“雙軌制”。2013年,煤炭價格實現完全市場化定價,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越來越突出。2016年以來,煤炭行業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點行業,煤炭上下游企業逐漸建立了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發揮了煤炭市場平穩運行“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2021年9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尚未實現市場化交易的燃煤發電電量,從2022年1月1日起,取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將現行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這意味著,我國將告別已經實行了15年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二、“雙碳”目標下煤炭高質量發展對能源低碳轉型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將離不開煤炭。在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仍需要煤炭發揮基礎能源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能源兜底保障。

  (一)煤炭是新能源發展的有力支撐

  “雙碳”目標下,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增量電力供應的主要來源。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非化石能源發電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顯著上升。然而,受氣候、天氣、光照等人為不可控的自然條件影響,可再生能源供給能力不確定性大,提供的主要是能源量,能源供應和調節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電網,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嚴峻挑戰,需要清潔高效的燃煤發電等靈活性電源作為調峰電源平抑電力波動。我國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持續優化電力結構的過程中,仍需要煤炭煤電的有力支撐。預計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后,燃煤發電裝機規模仍需保持3億至4億千瓦,年耗煤量3.9 億噸~6.4億噸。

  (二)煤炭是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是一個國家安全的保障和強盛的基石。在國際能源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煤炭依然是國家能源安全的“壓艙石”,短期內沒有資源能替代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應當深刻認識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能源發展規律。2020年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明確提出推進煤炭安全智能綠色開發利用,努力建設集約、安全、高效、清潔的煤炭工業體系,煤炭仍然是我國最經濟安全的能源資源。

  煤炭具備適應我國能源需求變化的開發能力,具有開發利用的成本優勢,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經過“技術示范”“升級示范”已趨于成熟,具備短期內形成大規模油氣接續能力的基礎,應當充分發揮煤炭在平衡能源品種中的作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三、“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

  “雙碳”目標對于煤炭行業既是巨大挑戰,也是空前機遇。在挑戰與機遇并存下,煤炭行業勢必迎來新一輪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煤炭行業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無人化邁進,由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零排放邁進。可以預見的是,自2021年到2060年,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逐步下降,由主體能源轉變為基礎能源,再由基礎能源轉變為保障能源,最后轉變為支撐能源,也代表著我國煤炭行業將向著綠色智能的方向快速邁進。

  (一)依托技術革新,向高質量高技術產業發展

  當前煤炭行業正處于第四次煤炭技術革命時期,應當以此次技術革命為契機,推動煤炭產業向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新產業和新業態轉型。“雙碳”目標下,煤炭產量將回歸合理規模,走高質量發展、高端發展之路,邁向更加重視生產、加工、儲運、消費全過程安全、綠色、低碳、經濟的存量時代,走優質、高效、潔凈、低耗的能源可持續發展道路。

  未來將有更多煤礦采用高效節能的技術和設備,著力建設碳中和示范礦區引領工程,開展余熱、余壓、節水、節材等綜合利用節能項目,持續優化煤炭開發利用工藝、技術和系統性管理,提高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逐步將煤礦開采由機械化、自動化向數字化升級,打造采掘智能化、井下無人化、地面無煤化,最大限度地減少采煤過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聚焦“綠色開采、清潔利用、生態治理”的產業方向,構建實時透明的煤礦采運、洗選、治理等數據鏈條,不斷優化智慧決策模型,建設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將數字技術融入到煤炭資源的開發、加工、利用全產業鏈,全面提升煤炭的管理治理水平和綜合利用效率。最終步入井下無人、地上無煤的煤炭工業5.0時代,實現深地原位利用,煤、電、氣、熱、水、油實現一體化供應,以及太陽能、風能、抽水蓄能與煤炭協同開發,基本實現近零排放。

  (二)依托生態修復,打造綠色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中,廢棄礦區也在逐漸增加。可以通過礦區生態修復來增加生態碳匯。未來亟需開展全生命周期礦山生態修復理論與技術鏈,重點包括減沉保水協調開采、充填開采、土壤修復與生物多樣性恢復關鍵技術等。選擇適應性強、生長良好的樹種和草種進行造林綠化,通過“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重現、生物多樣性重組與保護”工程技術對礦區損毀土地進行修復,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創造新的經濟效益,提高土壤碳截獲能力,增加植物碳儲量。

  礦井空間包括礦區地面空間和地下空間。數據顯示,我國煤礦塌陷區面積超過兩萬平方公里,井下空間體積超過156億立方米,空間利用潛力巨大。例如,以發展煤基綜合能源基地為目標,礦井地面空間利用包括發展風、光電站;井下空間利用包括開發抽水蓄能電站、化學儲能、地熱能開發、二氧化碳封存等。當前礦井空間初步開發,僅包括建設地面光伏電站、井下博覽館等,未來可利用礦井空間發展可再生能源、現代農業、現代醫療等。預計到2030年,我國關閉或廢棄礦井將達到1.5萬處,大量土地資源被閑置。而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可利用建設光伏電站的土地愈發緊缺。因而利用采礦沉陷區進行光伏電站建設,把光伏發電和礦山生態治理相結合,既能解決土地資源有效利用問題,又對生態環境治理具有積極意義。

  (三)依托多能互補,建設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能源基地

  煤炭與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互補性。煤炭與可再生能源在燃燒和化學轉化方面的耦合,逐步形成模式,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點,為煤炭與可再生能源深度耦合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煤礦區具有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先天優勢,除了豐富的煤炭資源外,還有大量的土地、風、光等其他資源,采煤沉陷區可為燃煤發電和風光發電深度耦合提供土地資源。煤礦井巷和采空區形成的地下空間,可用于抽水蓄能、井下碳吸附和碳儲存、地熱能等開發利用。

  煤炭企業具備主動發展新能源的條件,可以充分發揮煤礦區優勢,以煤電為核心,與太陽能發電、風電協同發展,構建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系統,將煤礦區建設成為地面-井下一體化的風、光、電、熱、氣多元協同的綜合能源基地。

  四、結語

  立足我國能源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標“雙碳”目標實現,依托科技創新和系統性變革,通過高效轉化和循環利用,煤炭將更多用于生產煤基高端化工品和碳材料等精品;通過與可再生能源等多元互補,煤礦將成為現代能源供應系統基地;通過充分利用煤礦區地面地下空間和資源,煤礦區將成為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煤炭企業將成為新能源開發的參與者、煤基高端材料和高價值產品的引領者。 (作者: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歐凱 張寧 吳立新 索婷)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