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系統仍需促轉型、穩基石、補短板、強韌性(復盤2022 前瞻2023)
——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韓文科
今年全球能源供需緊張呈區域性特點
中國能源報:今年,國際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的變化給能源行業帶來了一些波動,是否意味著能源行業正在進入新一輪調整期?
韓文科:今年以來,國際能源供需形勢的確發生了一些新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地緣政治因素,造成了全球的能源供應鏈緊張甚至是脫鏈現象,另外,高溫、干旱、嚴寒等極端天氣頻發,給能源供應造成了區域性緊張。
若放大到能源供需格局的調整這一視角看,追根溯源,這一輪調整實際上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就已經開始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面對刺激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美國、歐洲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積極投資于頁巖氣、太陽能、風能,全球清潔能源投資迅速增長。
就國內而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綠色發展,加速能源轉型。特別是2014年提出能源革命后,一方面大力鼓勵引導清潔能源發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夯實能源安全基石。能源安全被提升到同糧食安全、金融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清潔能源與能源安全基本實現了統籌發展,增強了我國能源系統抵御風險的能力。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這一輪我們面對的全球能源供需緊張和此前經歷的數次能源危機有何不同?
韓文科:過去,全球市場基本是統一的,能源供需緊張是全球性的,這種供需緊張體現為周期性,比如,油氣投資下降致使油氣價格高漲,在這種情況下,各國能夠形成合力,抵御周期性影響。
與過去不同,去年以來在全球出現的能源供需緊張更多地體現為區域性。美國和歐洲的情況不一樣,歐洲和中國的情況也不一樣。每個區域和國家都呈現出了自己的特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造成了全球能源供應鏈割裂,出現了一些比較脆弱的環節,也客觀上促成了能源供需緊張的區域性特點。
我國仍需提升能源系統彈性韌性
中國能源報:面對今年全球能源領域出現的種種不確定性,我國的表現可圈可點,那么,底氣來自于哪里?
韓文科:過去幾十年,我國能源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對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同時,近十年來,綠色清潔能源加速發展,能源轉型穩步推進,使得我們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等“黑天鵝”事件時能穩住陣腳。
在個別時段區域用電緊張現象出現后,主管部門迅速應對,出臺了有力措施,比如,釋放煤炭先進產能、把煤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充分利用電力市場等,在較短時間內有效緩解了用電緊張問題。
之前,我國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化解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如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了城市里的油氣儲備庫等設施,在南方區域建設了一批煤炭儲備基地。這些舉措對于保障能源供應均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從供應端來看,我國的能源供應能力明顯增強了,同時,我國能源需求側響應能力同步提升,這使我們在應對能源領域出現的不確定性時更有底氣。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好的應對能源供需緊張的機制,正是因為機制發揮了作用,所以,我們在應對能源供需緊張時,比其他國家更加從容。
當然,我們也暴露出一些短板,需要在發展中進一步補齊。
中國能源報:您剛才提到的機制主要指什么機制,這一機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韓文科:我所說的機制主要有這么幾點:第一,我們把能源的需求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中央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為了把能源的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通過“雙控”等措施,抑制不必要的能源需求過快增長。舉例說,過去蓋了好多房子,但是賣不出去,沒有人住,鋼筋水泥都是依靠高碳能源生產的,造成了極大的能源浪費。現在,這種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變少了。
第二,持續的多元化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在油氣方面,“三大油”不斷增加投資,穩定產量;在煤炭方面,雖然進行了去產能,但去掉的是落后的產能,同時釋放出很多先進產能;在清潔能源方面,水電項目、核電項目按照合理節奏穩步推進,風能、太陽能裝機領跑全球。
第三,這些年我國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治理大氣污染,同時對能源價格的形成機制也進行了多次改革,使能源的價格保持在一個可承受的范圍內,避免了像歐洲那樣,居民用電價格上漲十幾倍的情況。
中國能源報:剛才您也提到了短板,立足明年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們亟需補齊的短板有哪些?
韓文科:從不斷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仍有一些短板需要進一步補齊。
例如,去年和今年部分時段出現的區域供電緊張,表明我們的電價疏導機制仍然不暢,過去更多強調通過行政的手段疏導電價,而沒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疏導電價,造成了煤電矛盾。
再比如,一些地區單位GDP能耗依然偏高,還沒有達到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供應側,一些地區的煤電油氣熱供應存在銜接不到位的情況。諸如此類短板,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同樣需要通過不斷發展和強化供應鏈來解決。
中國能源報:在補短板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增強我國能源系統的彈性和韌性?
韓文科:增強能源系統的彈性和韌性,實際上也是我國能源轉型的目標和任務之一。能源轉型意味著應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去解決能源系統發展中遇到的新的重大堵點問題。
舉例來說,隨著峰谷差拉大,電網夏冬“雙峰”特征明顯,電力系統發生了顯著變化,如果僅僅通過提高裝機來應對這種短時負荷高峰,勢必降低整個系統的經濟性。通過配置儲能和增加系統的靈活性,就能解決這一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問題,相當于增強了能源系統的彈性。
隨著新能源的規模化發展,電力系統里不僅有了來自遠方的大基地電源,還有了更接近負荷中心的分布式太陽能和分布式風能的支撐,這就提升了整個電力系統的抗風險的能力,增強了能源系統的韌性。
中國能源報:歐洲當前面臨的能源危機對我國的能源轉型有何啟示?
韓文科:在俄烏沖突下,歐洲國家出現了“返煤”等現象,這只是表明歐洲的能源轉型暫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其能源轉型目標是明確的,態度也是堅決的。
歐洲眼下的能源危機提醒我們,能源轉型并非一帆風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轉型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能源轉型始終是和國情以及發展實際相結合的。這次歐洲能源危機也會讓國際社會更理解我國在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下,進行能源轉型的艱巨性。
像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能源系統體量大,回旋余地也比較大,但仍然要從歐洲的能源危機中吸取教訓,注重能源系統中冗余度的設計,確保在極端條件下,國家的能源安全、人民的用能需要有所保障。
明年能源價格或適當回落
中國能源報:今年全球的能源價格在高位震蕩。您認為,明年的能源價格走勢會是怎樣?
韓文科:從全球來講,在經歷了價格高漲帶來的能源緊缺痛苦之后,一些人為造成的價格上漲因素正在減弱。加之世界經濟的增長比較緩慢,需求有待復蘇,預計明年的能源價格要比今年回落一些。就國內而言,經濟增長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從供需兩側平衡來分析,能源價格也會適當回落。
中國能源報:展望明年,您覺得能源行業有什么比較緊迫的任務?
韓文科:明年能源行業的核心任務仍是夯實能源安全體系,提升能源保供能力,補齊供應鏈短板。同時,按照“十四五”規劃,繼續推進能源行業降碳減排,捋順機制,進一步做大做強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新能源。
另外,要持續推進能源領域的改革,有序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大市場,破除壟斷環節,通過市場化的改革激發活力,這些也都是“十四五”的重點任務。
中國能源報:您能否舉例說明一下,哪些環節需要打破壟斷,提升市場的活躍度?
韓文科:按照中央的要求,能夠實施市場化改革,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的這些環節,均要逐步加大市場化改革的力度。比如,實施準入政策的油氣上游,未來要更多地吸納民營社會資本;在油氣的中下游,競爭相對比較充分,但還需進一步增強競爭力,提升市場活躍度。再如,電力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仍然不高,市場活躍度不夠;以供求關系為基礎的煤炭交易市場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通過市場交易來配置資源還不是很充分。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該如何有序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大市場?
韓文科:深化能源市場化改革,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體系,需要重點解決好以下關鍵問題:
一是能源市場的結構問題。能源市場存在著市場準入障礙多,市場競爭不充分問題,與我國能源市場的市場結構不合理有關。能源行業中自然壟斷業務和競爭性業務沒有充分地分開,有不少還在一體化經營。這種市場結構必然形成所謂的“玻璃門”“旋轉門”現象,阻礙或者阻擋社會資本進入,在更大范圍內有效配置資源也就難以真正實現。二是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問題。能源市場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就要以供求關系為基礎,通過市場化價格變化及時準確地反映各種能源產品和服務的市場供求變化。三是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從歷史上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一個難以理清的問題,但是,要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起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這個問題必須要下力氣解決好。
中國能源報:對于明年能源企業的業務布局,您有什么建議?
韓文科:明年正好是“十四五”的半程,也是檢驗“十四五”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關鍵之年。目前,“十四五”規劃、有關“雙碳”的政策,以及黨的二十大對于能源發展的要求都已明確,這些大政方針正是能源行業和能源企業發力的方向。
對于能源企業而言,首先要增強戰略定力,有所為有所不為,以不變應萬變,按照國家已經明確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框架,選準細分方向,進行業務布局。具體到央國企等大型能源企業,國資委也有明確的要求。我認為,明年的工作主線仍是加速能源轉型和踐行“雙碳”目標。
另外,明年的整體經濟形勢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可能某個時段經濟增長會快一些,能源供應會偏緊一些,這就需要能源企業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具備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
來源:中國能源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