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是一座以“吃得越辣越不怕”聞名的城市。沒想到2002年12月26日移師長沙召開的2003年全國煤炭訂貨會的氣氛也一直是火辣辣的。
市場變化心態異
與一年前相比,這時煤電企業的內外經營環境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2002年全國煤炭產量達到13.8億噸,比上年增長約3億噸,增幅前所未有。隨著煤炭的增產,煤炭供求也從前年底、上年初的偏緊轉為供應有余。由于煤炭提價,當年國有煤企全行業實現利潤達到76億元,比上年增長80%以上。
經過兩年多的醞釀,電力行業“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的改革方案已經確定,按第一步實施“廠網分開”要求,原國家電力公司的企業將分別組成南北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公司和四個輔業集團并在年底掛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用電的增長,全國1997年起出現緩和的電力供求,從2002年下半年起開始緊張起來。到年底發生局部缺電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達到了15個。
為緩解從1998年以來電力企業在全國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形成的總額近4000億元的債務負擔,也為了減輕農民用電負擔,國家按照城鄉居民用電同網同價的要求,從下半年起開始陸續對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的電價進行微調,原則是農村居民電價下調,城市居民電價上調,執行同標準電價。
對上述變化,煤電雙方可說是各有各的理解,也使雙方對新一年電煤價格的確定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嘗到提價好處的煤炭企業強烈要求電煤價格繼續有一個較大提高,并志在必得。因為,與上年相比,今年與他們面對面談判的,再也不是過去一家獨大、針插不進的國家電力公司,而是多家電網和發電公司,易各個擊破。價格上調的理由也理直氣壯,同屬國企,國家既然對電價作了調整,也應充許電煤價格上調。為此,以山西省為主的煤炭企業提出了貧瘦煤、無煙煤每噸提高8元,大同優混每噸提高2元的要求。
合同難簽缺口留
可是,電力企業對此要求斷然表示不予接受。原來,在訂貨會前,原國家電力公司黨組仍專門開會研究協調了各家電力企業的共同立場,在分析利弊后決定,訂貨時,短缺的電煤品種價格可以適度上調一點,其它的品種不調價。即將掛牌的五大發電公司的總經理也聯名向原國家計委領導寫信,提出了煤炭不能漲價的理由。
信中說,在電力工業改革目前處于“分家”的形勢下,“有很多東西還沒有理清”,需要時間磨合,為了降低改革成本,也為了給企業經營營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希望煤價不要漲了。
從主管部門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考慮到國有煤企的困難,煤價適當上調情有可原。但考慮到電力供應再次出現緊張,為緩和緊張,也需要為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留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以吸引投資加快電力建設。出于這種考慮,主管部門在會上提出一個希望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緊缺的貧瘦煤、無煙煤可以漲一漲,普通煤就不要漲了,漲幅在5元/噸左右。
缺煤造成的停電,比適當調高煤價給電力企業造成的損失更大,特別是由此造成社會對電力企業的負面影響更是不可估量。想到這一點,兩大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企業通過協商便以這個價格為標準,再次定出談判方案:貧瘦煤、無煙煤超過5元不接受,其他的煤種不能漲。
可是,對上年訂貨會一波三折記憶猶新的煤企做出了針鋒相對的回應:各種煤價一律上漲5元/噸。理由是國家已確定煤炭行業是一個競爭性行業,煤炭價格就應該跟著市場走。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在理直氣壯的下面其實是利益。按照平均每噸煤漲5塊錢的幅度,僅此一項,煤炭企業今年可以增加30億元的效益。
對此,電力企業表示如此漲幅將使大部分電廠出現虧損,在電價不放開的情況下,根本不能接受。
就這樣,雙方一直僵持到了原定訂貨會結束的日子2003年1月10日。由于沒有結果,大部分與會人員開始陸續離開,只有一小部分人留下再作協商,但直到16日,仍無結果。
電煤的巨大缺口就這樣產生了。
這次訂貨會上,原定的電煤計劃需求量為2.6億噸左右,但會上只簽了37%的供貨合同,數量約1億噸。做出讓步的主要是神華集團、陜西、內蒙古和東北三省的煤炭企業。其余60%多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河南和安徽四省,其中僅山西省就有9000萬噸。
2月份,原國家計委再次召集山西的主要煤炭企業和五大發電集團繼續協調價格問題,結果仍是不歡而散。
靠著煤礦缺煤燒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