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淮南礦業(集團)公司在京簽署“聯合建設淮南煤電基地合作意向書”,欲共同建設“火電三峽”,即到2010年前,建設投產總裝機規模達1000萬千瓦,配套形成年產3000萬噸的煤炭生產能力;到2020年,基地建設投產的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比正在建設的長江三峽電站總裝機規模還要多100多萬千瓦,同時配套形成年6000萬噸的煤炭生產能力(見本報6月13日一版)。產業專家指出,對煤炭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信號,當引起注意。
近幾年,在煤炭企業管理體制發生根本性變革的大背景下,在行業 之間以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實踐中,煤炭行業集中度過低的弊病暴露 無遺,于是建設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在實際操作 中,人們也同樣認識到,在從發展方向來看需要建設大集團的“應然” 和當前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利益分配機制等因素的“實然”之間,有一 段距離。即使通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促成了大集團,也只能是“ 大”而不是“強”,甚至還可能出現“大”而“僵”的現象。有識之士 開始尋找另外的突圍之路,這次的3家聯手,以及更早一些時候本報曾 報道的永城煤電(集團)公司與寶鋼共同建設礦井的開拓性的創舉,都 是這些突圍思路的具體體現。
煤炭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其主導地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是不 可改變的。現在在國內產業界,沒有人懷疑這個判斷,而且產業專家認 為,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在10年或稍長一段時間后,對中國 煤炭的需求將達到20億噸,也就是說要比2002年的產量增長三分之一以 上。不僅總需求增加,產量結構也將繼續調整。出于對人民群眾生命安 全和對資源的保護,安全沒有保障、資源回收率低的小煤礦將繼續成為 清理整頓的對象,這樣大型煤礦將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同樣,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繼續深入,政府管 理經濟的思路、手段和方式都將發生變化,行業間因政策導向而導致的 不平等將逐步消除,煤炭的價格將會越來越反映其價值。在國際競爭中, 能源安全已成為重要因素;同樣對國內企業而言,特別是對消耗一次能 源的企業而言,誰占有了煤炭,誰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了先機。 這也是當前一些大型企業集團頻頻向煤炭企業“眉目傳情”的內在原因。 據為淮南礦業(集團)公司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的專家透露,淮南礦業 (集團)公司提出建設大型煤電基地的規劃,對電力企業極具吸引力, 淮南和國電、華能在6個多月時間內就達成一致,簽了合作意向書,有 電力界人士對淮南礦業(集團)公司刮目相看:“我們做5年規劃都不 一定能辦成的事,你們半年多就辦成了。”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煤電之間、煤鋼之間、煤與化工產業之間,發 展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真正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利益共同體的時機正在 成熟。除了上述宏觀經濟形勢和社會變革發展趨勢外,對不同行業的企 業而言,這是跨越行業藩籬、建設穩固的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最 直接和最有效的模式。另外,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 體制的轉變,政府搞好搞活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思路也在變。據有關人士 透露,這次淮南和國電、華能之所以能在短期內達成協議,與安徽省政 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煤炭人歷來有干大事的志向,機會來了,該行動咱就別等了,“幸 福生活”等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