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村礦
推行學歷補貼重獎“經濟功臣”
本報訊為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培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風氣, 近日,兗礦集團唐村礦推行了學歷補貼制,對普通高校畢業、在工人崗 位上具有大專、本科學歷(第一學歷)的職工分別給予每月40元、80元 的學歷補貼。
隨著非煤產業的發展,唐村礦對人才的需求變得迫切。為此,該礦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先后出臺了《對外人才招聘及獎勵辦法》《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及管理辦法》和《十佳科技標兵評選獎勵辦法》。該礦每年對優秀科技人才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并在住房、晉級、待遇、上崗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為給各類人才提供用武之地,該礦投資470多萬元建成了橡塑研究所,在基層各單位建立了科研攻關小組,定期召開科技表彰大會。
為了尊重人才,近日,唐村礦又做出決定,對在經濟工作中做出突 出貢獻的20名功臣給予重獎,獎勵總金額達30萬元。
今年初以來,該礦采取多項措施,不斷激發職工個體力量,有效促 進了礦井經濟效益的提升。
他們把強化營銷回款、實施科技進步等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問 題來抓。為提高經濟運作水平,他們在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售后服務的 基礎上,加大了營銷工作和貨款回收力度,強化了營銷隊伍建設,改進 了營銷獎勵政策,調動了營銷人員的積極性。
圍繞重點工作,全礦上下群策群力。銷售員曾蘭玲,苦鉆營銷知識, 舍小家顧大家,取得了個人營銷回款超300萬元、清收陳欠款100余萬元 的優異成績。為加快項目建設,長龍管材項目牽頭人楊士軍跑市場、盯 現場、搶進度,超前完成了從廠房建設、設備安裝到成功投產、產品打 入市場的艱巨任務,使這個投入3000多萬元的項目迅速見效,創造了非 煤產業建設見效的新速度。
據了解,良好的用人環境吸引了人才,更激發了廣大知識分子貢獻 聰明才智的積極性。近年來,先后有10多名異地人才來該礦發展事業, 近200名大中專畢業生分配來企。目前,全礦共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340 多人,占員工總數的15%。
石壕礦
礦工子弟疏遠煤礦待遇不高難留新人
本報訊近幾年來,重慶市石壕礦的子弟考上全國各類高等院校的有 100多人,報考的專業大多是計算機類、財會類、藝術類、經濟類,而 報考采礦專業的不足5人。
在新的人才管理機制尚未形成的今天,石壕礦人才流失嚴重。被分 配到礦區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一旦技術提高,就紛紛跳槽。
高素質畢業生收入低,難以回報教育經費的投入是石壕礦難以吸引 或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分配到石壕礦工作的技術員,中專畢業的工資 收入只有每月400元,大學畢業的也不過500多元。畢業后分配到石壕礦 工作的孫彪解釋說:“高校學習需要經費大約4萬元,在煤炭企業工作, 不吃不喝也要7年才能還清上學所借債務。如果加上個人生活開支,還 債就需要15年。”他的家庭本來就比較貧困,照此下去不知何時才能脫 貧。
據了解,由于煤炭行業的勞動強度大、安全事故頻繁,很多家庭不愿意把教育投在一個低收入的行業。
石壕礦家屬張明英在談論“教育經濟”投入時明確表示:“煤炭行 業收入太低,我不希望孩子像他父親一樣進入煤炭行業的高校學習。”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向經濟類、教育類、藝術類方向發展。孩子即 將參加高考的煤礦職工胥華認為:“國家對煤炭行業的重視不夠,生活、工作、教育環境差。在目睹了我們的工作狀況后,孩子不愿意,也根本不考慮選擇礦業院校。”
(龔日)
編后
煤炭企業人才短缺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擁有雄 厚經濟實力和良好發展機會的一方總是會成為人才爭奪戰的勝利者。大 多數煤炭企業并不具備這兩點。
人才謀求自身更好發展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在整個煤炭行業的經濟 形勢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根本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就 成為煤炭企業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真正意義上的尊重人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企業應該給予人才 更多的發展空間,打破條條框框,讓人才在更廣泛的空間施展拳腳。
進行內部挖潛也是尊重人才的一個表現。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沒 有理由忽視職工這樣一筆寶貴的財富。在缺乏吸引外部人才條件的情況 下,這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