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地處晉陜內蒙古交界帶,是我國少有的煤炭、天 然氣資源富集區。改革開放以來,鄂市依托資源優勢,堅持資源轉換戰 略,借助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西移的歷史機遇,能源工業得到快速發展, 煤炭產量從1980年的100萬噸發展到2002年的6000萬噸,發電總裝機容 量從1.5萬千瓦發展到250萬千瓦,成為我國西部能源大市之一。為充分 發揮鄂市的資源優勢,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大 煤炭、大煤電、大煤化基地,這對于加快鄂市經濟發展,優化環渤海地 區經濟結構,促進大經濟區域的合理分工,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騰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建設鄂市煤電化基地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 結構調整的深入,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從去年下半年開 始,部分地區出現了電力緊張現象。內蒙古西部電網也結束了多年窩電 局面轉入缺電時期。缺電這個剛剛告別不久的經濟現象重新出現,成為 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再度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專家預測,2010 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5億千瓦,其中火電3.5億千瓦,用煤量 將達到8億噸。煤炭資源富集的晉陜內蒙古地區必將成為能源建設的重 點。
建設鄂市煤電化基地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政策機遇。國家實施的西部 開發戰略正逐步向縱深發展,西部開發的戰略規劃逐步實施,特別是西 電東送、西氣東輸等一批有影響的戰略工程的實施,推動生產要素大范 圍優化配置,產業布局大范圍優化,產業結構大范圍調整,這將有利于 形成合理的地區分工。今年國家將繼續加大西電東送力度,規劃建設億 噸級煤電基地,晉陜內蒙古交匯地最具開發條件,鄂市在這一地域范圍 內又處于優中之優的位置,是建設億噸級煤電基地必選的重點地區。伴 隨國家電力體制實行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對大用戶試行直接供電改革, 市場機制將在電源點建設中進一步發揮作用。電源點建設將擺脫上網的 行政壁壘,在更大范圍內選擇有比較優勢的電源點,而具備有明顯辦電 比較優勢的鄂爾多斯地區對辦電投資者將極具吸引力,辦電的要素將向 這一地區流動、集聚。我們要認清這一機遇,千方百計利用好這一機遇,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利用好國家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 依托資源優勢,構筑煤電化基地,形成地區經濟的競爭優勢。
建設鄂市煤電化基地具有非常明顯的比較優勢,投資效益明顯。鄂 市煤炭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現探明儲量1244億噸,約占全區的1 /2,全國的1/6,遠景儲量超過1億噸,且煤質好、品種多,具有“三 低一高”(低灰、低磷、低硫、高發熱量)的特點,屬于特低硫環保煤。 煤田地質構造簡單,埋藏淺,易開采,開發成本低,具備建設大型煤礦 的條件。“九五”以來,國家先后在鄂市建設了3個千萬噸級煤礦,并 規劃了6個千萬噸級煤礦(其中2個為3000萬噸的露天礦),規劃了近10 處百萬噸級以上的礦井,極具開發前景。西北地區屬于嚴重缺水地區, 而鄂市境內水資源卻十分豐富,據國家地礦部水資源調查結果顯示,鄂 爾多斯盆地周邊巖溶地下水可采量為9.98億噸/年,黃河流經鄂爾多斯 境內全長728公里,年過境水量為371億立方米。境內的黃河萬家寨水庫的庫容量為8.9億立方米,黃委會分配給鄂市的黃河用水指標仍有2億多 立方米沒有利用,僅這部分用水指標即可滿足1500萬千瓦風冷火電裝機 的用水。地表水、地下水、過境水可利用總量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完全 可以滿足煤電化基地用水之需。沿黃河靠近準格爾、東勝兩大煤田,約 有2500平方公里的平原,地質構造的穩定性可以滿足建設大型電站的要 求,而且沿黃河建設火電站均屬坑口電站,運煤成本極低。鄂市地處呼 包銀經濟帶中部,相對于西部地區距離京津冀魯電網負荷中心較近,送 電距離短,輸電成本低。
總之,鄂市建設煤電化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這一優勢 經過20年的開發正在轉化為現實優勢。目前,鄂市煤炭生產能力達到8000 萬噸,火電裝機容量已達到220萬千瓦,在建和擬開工電站規模達500多 萬千瓦,大型電站平均造價3500元/千瓦,發電完全成本0.12元/千瓦 時,千瓦造價和運行成本均遠遠低于京津冀地區和沿海地區電站。2002 年全國電煤平均到廠價為210元/噸,是鄂市蒙達發電公司到廠電煤價 格的4.2倍。因此,火電極具上網競爭力和外送競爭力。即使電力市場 波動,周期性電力供給能力過剩,鄂爾多斯地區電廠仍有極大的利潤空 間。
鄂爾多斯具有建設2000萬千瓦火電裝機和千萬噸煤轉油及百萬噸煤 轉甲醇的條件。據此,在這一區域遠景可規劃建成總裝機容量超過2000 萬千瓦的火力電站群。建成2000萬千瓦裝機容量后,年發電約1300億千 瓦時,消耗煤炭約7000萬噸,實現工業產值(發電部分)270多億元, 實現稅收35億元以上。按每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