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爐工張世宏先生昨天致電本報,他所工作的熱力廠鍋爐煙囪上安了八只探頭,據說是鍋爐煙氣連續監測系統的一部分,他覺得很新鮮。
昨天記者在熱力廠控制室見到了張師傅,一身干凈的工作服,坐在滿是數據的屏幕和各色按鈕前。他說,他現在的司爐工作很簡單,就是坐在寬敞明亮的控制室按按鈕。張師傅指著外面高聳的煙囪介紹說,這煙囪120米高,八只探頭就安在煙囪60米高處的內側。“您瞧,冒的盡是白煙,有探頭監視著,煙塵排放有什么超標、不合格,廠里一清二楚。”
據他介紹,20年前干司爐工,甭提環境有多臟了,常常是“白人進去,黑人出來”。司爐工得手持大板鍬一鍬一鍬地鏟煤往鍋爐里填。
10年前,司爐工的工作環境開始不那么臟了,填煤工作開始用機器,司爐工也有了操作間。但煤是高硫煤,冒出的黑色煙塵四處飛揚,即使在操作間里也不能幸免熏黑。
1997年,熱力廠上馬高科技含量的現代化鍋爐,運作全部自動化,司爐工在控制間里只要按按按鈕,關注一下相關數據就可以了。
張師傅說,二十幾天前,鍋爐又有了新變化,煙囪上安上了八只監測探頭。它們各司其職,分別負責監測二氧化硫濃度、煙塵流速、煙氣溫度、煙塵濃度等八項內容。原來環保局隔三差五來人取樣,三天后才出檢測結果。“過去,我們總擔心有什么地方不合格,現在好了,安上帶探頭的監測系統,探頭把測到的煙塵情況經信號線傳輸到控制柜,經過控制柜數字化處理輸到顯示器,顯示器再通過‘貓’和環保局相聯。排放是不是超標,廠里和環保局都有據可查,比原來方便多了。”
記者了解到,今冬北京空氣質量大大好于往年,甚至連續出現了長年罕見的一級天氣,這與有著“電子督察”之稱的“在線監測儀”適時“上崗”有著密切的關系。昨天,市環保局大氣處的有關同志向記者介紹,目前,在首都三環路以內20噸以上的鍋爐已有30余臺安裝上了這種監測儀,同時,其他鍋爐的監測儀安裝工作也在進行中。最終,“電子督察”將日夜守望本市三環路內的80余根噴煙吐霧的粗煙囪。
“在線監測儀”的安裝最大的優點就是改變了過去污染物的人工采集、人工分析,數據出來慢,事后監督的狀況。目前,其雖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在線監測”,但環保人員已能直接趕到鍋爐所在地從儀器中提取精確的數據,監督鍋爐使用方的整個操作過程,用數據讓排污超標的單位心服口服,并指導他們正確操作。
據大氣處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在今年,首都的20噸及以上鍋爐就能安裝完監測儀,并完全實現聯網監測。屆時,環保監察人員只要坐在環保局的監測平臺上,就能完全掌握每個煙囪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情況,將污染物排放控制在達標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