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煤炭工業發展目標:在總量基本滿足區內外煤炭需求的前提下,煤炭工業產業(組織、技術、產品)結構調整要取得一定進展,煤炭企業基本完成向現代企業制度的過渡,建成1至2個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集團,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實現煤炭工業增加值152億元,年增長速度24.6%。
生產目標:2005年全區煤炭產量控制在1.5億噸左右。焦炭產量700 萬噸,煤炭液化產油150萬噸。
建設目標:“十五”期間新開工建設礦井(露天)5處,規模2270 萬噸/年,擴建礦井(露天)8處,規模2220萬噸/年,在建礦井(露天)2處,規模600萬噸/年,建成達產礦井(露天)6處,規模2570萬噸/年。新開工建設選煤廠13處,總規模3870萬噸/年,擴建選煤廠12 處,擴建總規模1255萬噸/年。新開工建設煤炭液化廠1座,產油150萬噸/年。
安全目標:到2005年全區煤炭安全狀況實現穩定好轉,百萬噸死亡率:大、中型煤礦1人以下,小型煤礦 4人以下。
產品結構:2005年全區原煤入選7925萬噸左右,入選率達到53%,洗精煤產量4755萬噸,其中煉焦洗精煤產量740萬噸左右,生產潔凈煤粉130萬噸,煤炭產品質量明顯提高,煤炭企業不再生產銷售高硫煤。國有重點煤礦非煤產業經營額占企業總經營額的20%。
技術結構:大、中型煤礦采掘機械化程度達到80%,原煤工效達到 3.5噸/工以上;小型煤礦機械化、半機械化開始起步,淘汰落后的采煤方法。選煤廠平均人員工效達到25噸。
企業生產結構:力爭“十五”末形成1個煤炭生產能力在5000萬噸以上,4至5個1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成為自治區煤炭行業優勢企業。煤炭產業的集中度要有明顯提高。大、中型煤礦產量比重由 2001年的51%提高到60%以上。
資金需求測算:達到以上目標,共需投資246億元。其中礦井建設 101億元,洗選加工27億元,煤炭直接轉化項目118億元。
2010年煤炭工業發展目標:在“十五”煤炭工業改革和發展以及滿足區內、外煤炭需求的基礎上,煤炭工業產業(組織、技術、產品)結構調整要取得較大進展,煤炭企業完成向現代企業制度的過渡,建成5 至6個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集團,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合理的煤炭工業結構和布局,初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 煤炭工業宏觀調控機制。
生產目標:2010年全區煤炭產量控制在1.8億噸/年左右,煤炭液化產油280萬噸/年。
建設目標:“十一五”期間開工建設高效安全現代化礦井(露天) 7處,規模2030萬噸/年,技改擴建礦井(露天)3處,規模1920萬噸/年。新建選煤廠3處,規模790萬噸/年,擴建選煤廠6處,規模1330萬噸/年。建成1至2處煤炭直接液化和商業化生產基地。
安全目標:到2010年全區煤礦安全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百萬噸死亡率降到0.5以下。
產品結構:2010年全區原煤入選1億噸以上,入選率達到55%以上,洗精煤產量6027萬噸/年,其中煉焦精煤產量870萬噸/年左右。生產潔凈煤粉460萬噸/年。
技術結構:科技進步成為煤炭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信息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高新技術在煤礦得到普遍應用。
企業生產結構:到2010年形成1至2個煤炭生產能力在5000萬噸以上, 4至5個1000萬噸以上的以煤產品為基礎的煤、電、路綜合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這些企業集團的煤炭產量占全區煤炭總產量的70%以上,基本 形成比較合理的企業生產結構。
資金需求測算:達到以上目標,共需投資約2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