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譚嗣同(1865-1898年),稍了解中國近代史的同志,都是非常熟悉的。這個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政治家、思想家、詩人,生于湖南瀏陽,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廖天一閣主等。幼年喪母,青少年時博覽群書,喜弄詞章,但六次參加科舉考試而不中。他在清王朝日益腐敗,社會政治經濟每況愈下的局勢中,報國之志益堅,救國救民之心愈烈。特別是在甲午之戰中國大敗之后,受到極大剌激,決心拋棄舊學,追慕新事物,遍交改革維新之士,投身救亡圖進、變法求新活動。他那“誓向沙場為鬼雄”、“有約聞雞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的激揚詩句充分表達他追求“翱翔云路”,以天下為已任的遠大抱負。后在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史黃遵憲的支持下,與唐才常等創辦了時務學堂、南學會、《湘報》等,這樣使湖南風氣為之一振,成為全國富有革新朝氣的一省。
然而,許多人不了解的是,潭嗣同在維新活動中極力主張開發礦業,興辦煤礦。盡管煤礦并沒有大獲成功,但其辦礦的思路與實踐卻是后人不應該忘記的。
譚嗣同是一個政治家和思想家,并非實業界人士,但他為什么極力主張開發礦業,興辦煤礦呢?
一是湖南有較豐富的煤炭資源,有煤可挖,這就為開發煤炭提供了資源條件。既使在他的家鄉瀏陽也有煤炭賦存,而且開發歷史并不短。《瀏陽土產敘》中講:“瀏陽利源,當以礦產為大宗。”據清嘉慶年間和同治年間編篡的《瀏陽縣志》載:此地“惟煤炭、石灰……間為利”。又據《湖南各縣調查筆記》講:瀏陽“金石之屬有煤炭。南鄉偏(遍)地產煤,悉用土法開采,故每年僅產八萬余石,運銷鄰縣亦不過二萬石耳”。譚氏對家鄉的煤產是十分了解的,大量寶藏深埋地下,豈不可惜!因而他極力主張在家鄉開辦煤礦,自在情理之中。
二是,洋務運動之后,全國,特別是京、津、滬、穗,以及漢口南京等地,大辦各類企業,而湖南雖思想先進,實業方面卻落后。一批有識之士都認為要振興湖南經濟,須首先倡開礦業。“湘省時事,盡在于礦業興旺,則百廢待舉”。巡撫陳寶箴也提出“先行開辦煤礦,……當可歲獲數十萬,再次第行各礦并鑄錢,開學堂、設公會、報館、練營伍也”。在這種形勢下,1895年湖南設立了“礦務局”,以興辦礦業。而極具實業救國思想的譚嗣同必然率先響應,急切投身于其中。
三是,1895年,譚嗣同在瀏陽籌建算學館,是年瀏陽大旱,饑民遍地。開礦獲利,以救災民,這是誘發譚嗣同力主開發瀏陽礦業的一個直接因素。他先是主張在西鄉開金礦,“金沙本為天地自然之利,于求荒尤為上策”;此后又與黎少谷“謀南鄉之煤礦,……招民采選,一使少谷主之礦大開,全活無算,而所屯之煤,亦并得善價”。此外他也辦過銻礦。這樣他辦礦的態度更加積極,以實現增加財源的目的。
四是,洋務運動中的“一代才臣”盛宣懷于1896年接辦漢陽鐵廠,而沒有焦炭不能煉鐵。解決煉焦煤源問題,成了盛宣懷當時朝思暮想的問題。盛氏在從河北、江西萍鄉購買煤炭的同時,不能不考慮利用運距較近的鄰省湖南的煤炭。“鐵廠為今日要政,惟患乏煤,……湘鄂煤鐵必當使血脈貫通,乃可共跡”。于是盛宣懷看中了才干過人的譚嗣同,遂委托他回湘籌辦開煤事宜。正如一份回憶錄所寫的那樣:“漢陽鐵廠急需焦炭,欲于比鄰之地開礦供之,以省運輸之費,乃命礦師外出探尋。渠聞吾鄉產礦豐富,遂托復生(嗣同)回湘,與義寧籌劃”。
當初盛宣懷對譚嗣同回湖南辦煤礦寄予較大期望,而譚也想借此而發展湖南煤業。他回到湖南后,確實廣為謀劃,提出設想。先是與歐陽中鵠等商議在瀏陽開辦煤礦事宜,并決定由唐才常主持瀏陽礦務,還派人將這里的煤炭運送漢陽鐵廠化驗質量。后征得陳寶箴同意,準備帶洋礦師來湖南進行煤炭勘查。當時譚嗣同躊躇滿志,以滿腔的熱情準備大干一場。他在給盛宣懷的信中高興地講道:“瀏陽近得大礦。雖用土法開采,而辦事之人尚極認真,唐鈸丞拔貢才常是其一也。頃接唐信,已將該處之煤運來而百二十二石交鐵政局試驗”。而盛也復函同意“煤船開往鐵廠卸載”。
然而可惜的是,譚嗣同雖多方奔旋于湘鄂之間,也表現出了辦事能力,但在當時的社會政治條件下,終未能成功,未能實現他的良好愿望。因為盛宣懷又變卦了,他告訴譚嗣同,辦煤礦事待“明年再議”。此時的譚嗣同十分失望,無異當頭被澆了一盆冷水。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十分不滿地講了此事經過:“嗣同與礦師已將同行矣,乃盛杏林(盛宣懷)忽然變卦,言天寒水淺且到明年再議。嗣同遂亦決定舍去矣。”后來他還講到:“適復生(嗣同)赴鄂將偕礦師速歸湘,意杏林變卦,尼其行。……復生每言及此事,常為之扼腕”!
原來盛宣懷,此時正矚意于萍鄉。他認為“江西萍鄉焦煤,久經試用,最合化鐵, 礦脈綿亙,所產尤旺,實為最有把握之礦”。而湖南瀏陽的煤礦,雖運近價省,但煤質不甚好,出產不多,故決定舍湘而取贛。另外,湖南巡撫陳寶箴與盛宣懷之間在開發湖南煤礦一事上,各有算盤。一方主商辦,一方主官辦。致使老謀深算的盛宣懷下決心在江西萍鄉大力投資,修鐵路,運機器,大干了起來。對此,譚嗣同如何能不扼腕嘆息。
當然,此次辦煤礦無功而落幕也有其個人原因。嚴格說來,譚嗣同雖思想敏銳,政治激進,但他僅是個改革家,并不是個實業家,缺乏辦煤礦的實際經驗,光有滿腔熱血和良好愿望是不行的。再加上過于輕信盛宣懷,沒有獲得地方大吏陳寶箴的實際支持。這樣看來,譚嗣同的辦煤礦愿望沒有實現,可以說并不令人感到十分意外。
譚嗣同辦煤礦雖然失敗了,但他的一些興辦礦業的主張,卻是值得研究與借鑒的。比如他主張開礦以興國利民的想法是十分正確的,他充分看到中國礦業的前景。他說“中國之礦,甲地球也”。再者,他對湖南礦業不興,礦務辦理不善的分析也是有道理的。他認為之所以礦業不發達主要是不知開礦之利,不知開礦之害,而知其利與害而又不知開礦之法。另外,他提出辦礦先應從辦報開始,宣傳培聚人才,最后集股開辦公司,采取商辦的辦法。他設計的開礦先后程序是“由報館而學會,而學堂,而公司”。“礦學會力量稍充,即可糾集股本,稟請設立開礦公司”。這些想法在當時情況下是頗具見地的,今天仍不失其價值。
當然譚嗣同的不幸還不止于辦煤礦的失敗。1898年(戊戌年),光緒皇帝宣布實行變法。譚被推薦于當年7月進京,任四品銜軍機章京,參與新政。他懷著滿腔熱情,認為“朝廷毅然變法,國事大有可為”。但維新派迅即被袁世凱出賣。慈禧太后一派于9月21日發動政變,囚禁光緒,捕殺維新人士。變法活動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又稱“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出逃,但譚嗣同拒絕出走,他慷慨激昂地講:“我國二百年來未有為民變法流血者,流血請自譚嗣同始”!9月25日被捕,28日壯烈犧牲。一同被殺害者還有林旭、楊銳、劉光弟、楊深秀、康廣仁,這就是令后人敬佩的“戊戌六君子”。
潭嗣同在獄中堅貞不屈,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詩,題于壁上,表達了立志改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僅以此詩作為本文的結尾:
望門枝上思張伶,
忍死須叟侍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