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道游擊隊紀念碑位于棗莊臨山公園內,現已成為棗莊市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聶偉華 攝
2004年,棗莊市生產總值完成503億元,增長17.2%,是11年來最高增幅,增幅居山東省第二位。全市財政總收入38.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0.71億元。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較“十五”計劃提前一年完成。民營經濟也有了長足發展,其納稅額占到全市稅收總額的5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9元。
在山東省17個地級市中,棗莊的經濟總量位居第13位。對于未來的發展,棗莊市委市政府確立了一個進位目標:通過10年努力,爭取經濟總量在全省前移2位。
與徐州相似,棗莊也是資源型城市。煤炭、焦炭、電力、水泥等,構成這個城市的主導產業。以棗莊礦務集團為主的煤炭年開采量在3000萬噸以上,此外還有500萬噸焦炭、300萬千瓦電力和3500萬噸水泥的產業規模。在全市500多億元的GDP中,這幾大產業所占比重達到50%以上。
在實現城市轉型的發展戰略中,棗莊市將煤化工、高附加值建材、煤電轉化、生物制藥、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等作為主導產業“優先發展”。其中煤化工是“準備下大氣力發展的行業”。
據介紹,棗莊的煤化工已經初步形成氣候,達到了一定規模。眼下,兗礦國泰20萬噸醋酸及技改擴能工程、魯化35萬噸合成氨技改工程、盛隆煤焦化80萬噸機焦、10萬噸甲醇等項目,都是這個市加快建設的項目。
棗莊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主要措施是重點培植一批大企業集團,確定了這樣兩個具體目標:年內5家以上企業進入全省重點大企業行列;利用3年時間培育5家年銷售收入達到或超過5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
棗莊的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個未來10年的階段性“質變”目標,即煤炭等傳統主導產業在GDP中的份額,要從50%降到20%;與此同時,新興工業則由20%提高到30%左右。
棗莊現有366家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在45億元,85%以上的蔬菜和果品實現外銷。農業產業化為農民開辟了致富路。2004年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農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收入增幅。
作為歷史上的產糧區,棗莊市在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時,并不忽視糧食生產。他們提出:一方面抓好結構調整;一方面高舉高產大旗。這個市的糧食生產扭轉連續6年下滑的局面,2004年總產量達到121.6萬噸,較上年增長21.8%。包括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勞務經濟是棗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三項內容。農業結構調整突出培育優質專用糧、瓜菜 、林果、畜牧、水產、花卉等六大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目標是培育加工型、貿易型龍頭企業,拉長農業產業鏈;勞務經濟則主要是促進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
除了工業、農業經濟外,旅游經濟和城市新區建設,也是今日棗莊引人注目的地方。
在這里采訪期間,報社同仁介紹,表現鐵道游擊隊傳奇故事的電視連續劇已經封鏡,目前正對拍攝現場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加上已形成氣候的臺兒莊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旅游地的確定,棗莊的旅游經濟潛力巨大。
棗莊在加強對老城區進行改造的同時,將更多的投入放在了新城區建設上,目前已完成了市政中心的西移,拉開了棗(莊)薛(城)中心城組團式城市發展的框架。新城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2.6億元,建成區面積達1.6平方公里。新城區與棗莊市的薛城區連成了一片,拉近了與鐵路和高速公路的距離,為今后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編輯: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