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先武
大屏幕在不斷地變換圖表、數字,揮灑在李小鵬手中的指示筆亦在不停地閃亮。12月1日,面對多家前來采訪的中央媒體記者,華能集團公司的這位總經理如數家珍,侃侃而談:“我們華能建立的電廠生產實時監管系統,實現了對電廠機組運行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實時監管,這在國內同行業中還是第一家。”而他擲地有聲的話語:“華能的實踐證明,國有企業一定能夠搞好!”更讓人振奮不已。
技術創新,華能有著高效的驅動力
經過20年的發展,華能從小到大,裝機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實力不斷增強。截止到今年9月底,華能擁有全資控股電廠53家,可控裝機容量3167萬千瓦,發電量1419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387億元,合并利潤54億元;資產總額為1545億元。同時,這幾項指標在國內發電企業集團中均名列第一。在上一年統計的全國企業500強中,華能的銷售收入、資產、利潤分列第36、20和12位。
第一個引進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及技術;
第一個建設運營國產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
第一個建設國產百萬千瓦級超臨界燃煤機組;
華能積極推進企業的技術創新,一直保持技術領先的優勢。華能設立了專門的科技管理機構,成立了由電力系統專家和兩院院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控股西安熱工研究院作為華能的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
華能一貫注重采用高效、節能、環保的先進發電技術。華能上海石洞口二廠最早引進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華能珞璜電廠第一家配套引進大型火力發電廠煙氣脫硫設備和環保技術;華能北京、天津楊柳青熱電廠最早引進國外先進的液態排渣、飛灰復燃等技術;今年11月23日投產的華能沁北電廠一號機組是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華能玉環電廠項目將率先在國內建設兩臺百萬千瓦級的國產超臨界機組。
領先的技術帶來了先進的指標。2002年,華能石洞口二廠供電煤耗310.9克/千瓦時,創國內同類型燃煤電站煤耗新記錄。2003年,華能電力企業平均供電煤耗339.4克/千瓦時,比全國平均供電煤耗381克/千瓦時低41.6克/千瓦時,按2003年華能集團全年發電量1744億千瓦時計算,相當于全年少燒煤1000多萬噸;僅此一項,相當于節約成本20億元左右,而資源效益不可估量!
體制創新,華能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個利用外資辦電、聯合地方、集資辦電;
第一個采用開發、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的電力開發模式;
第一個在國有電力企業中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上市,并大規模開展資本動作;
多年來,華能體制不斷創新,形成了以電力產業為核心,以能源和金融產業為支撐,綜合發展的產業架構。電力產業是華能的核心產業,能源和金融產業是電力核心產業的支撐,并且圍繞電力產業而發展。
華能最早形成了以資產為紐帶、以母子公司結構為主、總分公司結合的管理體制。在母子公司結構方面,華能形成了以資本為紐帶,從集團公司—產業公司—電廠企業的管理體制。集團公司是華能的戰略規劃、投資決策和資本運營中心,包括華能國際、資本服務公司和能源交通公司在內的產業公司是華能的利潤中心,各個電廠和企業是華能的成本中心。通過資本紐帶關系,國有資本的控制力逐級放大、增強,國有資產得到保值增值。在母子公司方面,華能設在各地的分公司,成為華能在當地的信息收集、市場分析、營銷管理的中心。
華能形成了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管理的管理架構。集團公司和華能國際分別負責華能水電和火電的開發、建設、經營和管理;資本服務公司承擔華能系統資金的融通、結算和信貸職能;能源交通公司承擔華能煤炭供應和運輸保證的職能;新能源公司承擔華能清潔能源的開發工作。
華能還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強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設。集團母公司的決策能力不斷增強,控制力不斷提高。華能國際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健全了企業的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華能國際于2000年被原國家電力公司命名為第一個“中國一流電力公司”。
華能大連電廠是原電力工業部命名的全國第一個“國家一流火力發電廠”,三號機組連續安全運行633天,創造了國際上火電機組單機連續運行的最高紀錄。華能建立安全生產、經營目標和黨風廉政建設三項責任制,年年簽訂責任書,嚴格考核,兌現獎懲,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華能系統內已有16個電廠被原國家電力公司授予“國家一流火力發電廠”稱號。
擴展市場,華能有著敏捷的開拓力
華能人創造奇跡!
2003年12月,華能以2.27億美元成功競標收購了持有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兩大現代化發電廠權益的澳茲潔公司50%%的股權,一舉在澳大利亞擁有了46.6萬千瓦的權益裝機容量,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發達國家擁有和運營大型電站,標志著我國電力企業已躋身國際優秀電力公司之列。
華能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應運而生并不斷發展壯大的。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為了解決全國性的嚴重缺電局面,決定以煤代油資金為基礎,利用外資,引進設備,加快電力建設,批準成立了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簡稱開發公司),隨后又陸續成立了多家以華能命名的專業性公司。1988年8月,在國務院煤代油辦公室歸口管理的9個公司以及原水電部歸口管理的4個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在最初的8年間,華能利用國內外資金,采購國內外設備,高速度、高質量、低造價地建成了一批火力發電廠。在此期間華能共完成投資307億元,占同期全國電力建設投資的13%;利用外資88億元,占同期全國電力工業利用外資的40%;投產裝機容量1124萬千瓦,占同期全國新增機組容量的11%。
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華能成為境外上市企業的試點。5年間,華能集團和開發公司分別選擇一部分優良電力資產,聯合國內其他投資者,分別發起設立了山東華能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和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股票。華能國際還在全球發行了可轉換債券,又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在這個階段,華能在國際資本市場共籌集資金13.3億美元,有力地促進了華能電力產業的發展。據統計,在此期間華能利用外資約185億元,占同期全國電力工業利用外資的19%。
華能好樣的!他們還有更大更遠的目標:建設“實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務國家、走向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力爭到2010年實現可控發電裝機容量超過6000萬千瓦,銷售收入超過100億美元,進入世界企業500強;到2020年實現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銷售收入超過200億美元,成為國際優秀的發電企業集團。我們期盼著華能的一個又一個捷報!
短評:創新成就了華能
在中國電力事業發展的歷程上,華能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正是在這些“第一”的基礎上,華能不斷改革創新,做強做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今天,我們到底要向華能學什么?我認為,主要就是學習華能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靈魂!在改革開放中誕生的華能,創業伊始就以創新為其內涵和生命力,著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是改革孕育了華能,那么,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則為華能帶來了高效的驅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一句話:創新成就了華能;而華能的不斷探索、創新,也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創新為本。華能的實踐證明,國有企業應該搞好,國有企業可以搞好,國有企業必須搞好。我們期待著華能再創奇跡!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