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幾近枯竭的阜新露天煤礦的破產,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資源枯竭型企業和城市的轉型方略
在遼寧省阜新市城外,有一個深達300多米、方圓約10平方千米的大坑,坑底能跑火車。此坑在阜新礦業集團的編制中,被稱為海州露天煤礦。第一次來到阜新的人,大多都會對這個坑之巨大發出驚嘆。
6月8日,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宣告海州露天煤礦破產。該院經濟庭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州露天煤礦已經正式進入破產程序,在其后的半年中,將進行破產清算、職工安置、資產變現、移交社會職能等事宜,預計今年11月大體完成破產程序。
海州露天煤礦的破產,并不出人意外,但引起的震動卻極為深遠。原因在于,今年年初發生的造成214人遇難的阜新礦難,與海州露天礦的衰落有著間接的聯系;而海州露天礦正式宣布破產,正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資源枯竭型企業和城市的轉型方略。
悲壯的"自救"
阜新海州露天礦有著輝煌的過去。自1953年投產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曾是亞洲最大的機械化露天煤礦。52年間,海州露天礦共生產煤炭2.1億噸,一度是阜新礦務局的重要生產單位,占據了其產量的"半壁江山"。
然而,多年的超強度開采,使得海州礦的資源幾近枯竭。2002年4月,海州露天礦進入殘采期;到2003年底,可采儲量僅剩87萬噸,不得不進入停產狀態。
阜新礦務局是阜新市的經濟支柱,以海州露天礦為主體的阜新礦的衰落,使得阜新市面臨經濟凋敝。到2002年,改制前的阜新礦務局已欠債31.8億元,安全欠賬3.2億元,生產欠賬2.72億元。"十礦九虧"的局面,使得職工生活處在貧困狀態。
危局之下,阜新市不得不探尋出路。2001年12月,阜新成為國務院確定的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2002年中,阜新礦務局制訂的轉型綱領性文件《阜新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濟轉型方案》提出改革思路:"加快非煤發展,實施煤與非煤并重"。之后,阜新礦務局改制為阜新礦業集團,并以資源尚未枯竭的煤礦為基礎,組建阜新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中43.22%的股權以"債轉股"的方式,由信達和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持有,并進行了基本的主輔剝離。
顯然,這是一個立足于"自救"的轉型模式。由于發展非煤產業非一朝一夕之事,為了在轉型期維持職工的基本生活,阜新礦業集團決定在發展非煤產業的同時,對現有的礦井進行改擴建,利用僅存的煤炭資源,將煤炭年產量穩定在800萬噸左右,以便"掩護礦區經濟轉型"。
此時,海州露天礦已經萎縮,阜新礦業集團不得不把采煤重點由露天礦轉向地下礦井。后來又把目標產量提高到1000萬噸。
2003年,阜新礦業集團共生產商品煤1063.45萬噸,比上年增產138.68萬噸,創24年來的新高。這一時期恰逢國內煤炭價格上漲,阜新礦業集團業績看好:2004年,阜新礦業集團總收入19.1億元,比上年增收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36萬元。這一度使人們看到了阜新轉型的希望之光。
礦難與破產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
2005年2月14日,替代海州露天煤礦承擔"掩護"轉型艱巨任務的孫家灣煤礦海州立井發生特大瓦斯事故,造成214人死亡。
發生這次驚天慘劇,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礦井的超負荷生產顯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海州立井在2000年以前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礦,歸五龍礦管理。按五龍礦的規劃,海州立井每年六七十萬噸的設計生產能力,能夠保證幾十年的開采要求。后來,阜礦集團投入4億多元,對海州立井以及五龍礦、清河門礦進行改擴建,包括改善通風,完善瓦斯監測、抽放等設施。改擴建后,其生產能力可達每年150萬噸,能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
為使阜新礦業集團渡過難關,實現轉型所需的1000萬噸生產目標,海州立井擔起了歷史上從未擔當過的重任。
重思轉型方略
顯然,海州立井今年初發生重大事故,打亂了原先的轉型步驟,也對原有的轉型思路能否繼續下去提出了疑問---單純依靠煤礦企業自身,是否能夠承擔轉型的重任?
也就在此時,相關部門開始思考對資源枯竭型產業的補償與援助問題。2005年3月2日,也就是阜新礦難發生半個月后,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公室主任張國寶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將抓緊研究建立資源開發的補償機制及衰退產業的援助機制,有關政策可率先在遼寧阜新等資源型城市試行。另有消息稱,國家今后將建立"礦業轉型基金"制度,用于解決礦山企業面臨資源枯竭時轉型或關閉的費用。
3月18日,國務院東北辦在沈陽組織召開了"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研究"課題專題會。該課題由國務院振興東北辦主任張國寶、副主任宋曉梧任顧問,工業組組長李冶為總協調人,東北三省振興辦為成員單位。課題組確定,主要以東北地區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和地區為重點研究對象,探討建立"兩個機制"的理論依據、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框架等,為研究制定有關資源開發補償、衰退產業援助方面的政策措施奠定基礎。
會上,李冶說:"解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只靠自身很難,沒有國家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圍繞經濟轉型,尤其要明確國家、地方政府、企業、老百姓都需要做什么。"
遼寧省振興辦副主任陳世南在會上提出了資源補償費的問題:"原來是沒有補償的,后來有了也是中央、省、市幾家分,地方所得不多,補償費的方向沒有確定,使用也沒有約束。補償費的收取標準是否合適,也需要探討。"
5月11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2·14"礦難負有領導責任的遼寧省副省長劉國強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責成遼寧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作出書面檢查。阜新礦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梁金發被行政撤職,撤銷其黨內職務,免去其董事長職務。
就在對有關責任人處理完畢的20天后,海州露天礦宣告正式進入破產程序。
此次海州露天礦破產,較之其他類似規模的政策性破產,得到了較多的政策和財政補貼。據阜新礦業集團企業破產辦公室主任張曉江透露,中央財政為海州礦關閉補貼了8.6億元。
"這8.6億元主要是安置職工的費用,還有償還拖欠職工的各種費用。"阜新礦業集團企業破產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次海州礦關閉破產涉及職工1.01萬人,人均將獲2萬元左右的補償;同時,由政府和企業負責職工的再就業工作。
張曉江透露,不同于以往資源枯竭型企業關閉單純依靠社會安置職工的做法,海州礦將成建制地把礦工安排到內蒙古自治區白音華地區開發新的煤礦。該露天煤礦面積達520平方千米,共分為四個礦區。海州礦即將開采的4號礦區占地40平方千米,儲量接近20億噸。阜新礦業集團與內蒙古方面已簽訂了協議,預計首批將有2000多人前往。
目前,海州露天礦破產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變現資產,然后將進行重組。有消息透露,企業部分資產將投入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規模將遠遠小于目前的公司,年生產能力只有5萬噸左右,大約2000名員工能得到安置。
海州露天礦的破產程序剛剛啟動,阜新市轉型也仍在艱難地進行。也許,選擇一個實事求是的可操作轉型策略,是轉型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