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山西省同煤集團忻州窯礦的井下,巷道頂部居然看不到一塊防護木板。技術主管何雪介紹,
頂板巖層每層都很薄,極易塌落傷人,過去都是用木板和圓木支護,木板、圓木一旦挪動就會出現危險。現在,工人們用錨固技術代替了木支護,就是把幾層頂板鉚在一起,加強頂班巖層穩固性,形成一道天然防護板。“這項新技術是許多工人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忻州窯礦科研創新的代表。”何雪說。
忻州窯是高瓦斯礦井,5448名員工,本科生不及零頭。但翻開礦上的科技創新記錄冊,高福云、呼更新等有創新項目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班組長足有100多人。他們不是正式的工程師,卻在生產一線上勤琢磨、勇創新,從實踐中推出一個又一個科研小發明。
放頂隊隊長高福云發現工作面積水多,既容易引發透水,又不方便采掘。經過半年多的試驗、完善,他最終發明了長臂打孔放水法,直接把煤層中的水引到大巷排水管內的。巷道內的瓦斯容易涌出和集聚,通風區副區長呼更新和同事們不斷選擇、試驗,研究出用羅克休材料作填實材料的新工藝,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機掘區青年骨干高炳元注意到,為皮帶輸送器灑水滅塵的水管,不管皮帶上有煤沒煤,長流不斷,既影響煤質又費水。他開動腦筋,翻閱資料,工作之余常到皮帶旁觀察,終于一套自動噴霧灑水器誕生了。從此,皮帶上有煤時,水管均勻噴灑,沒煤時,水管自動關水。
如今,科研小發明滲透到忻州窯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入口處,五米長的鋼管被裝進工人們發明的“長物料運輸車”,再也不會因井斜而從車上滑出傷人。井巷內,聞不到瓦斯氣味,也看不到有煤塵飛揚,幾道“自動噴霧機”形成的密織水霧,像一道門簾,徹底阻斷煤塵外泄。工作面上,一種可回收螺旋錨桿隨處可見,增強了兩倍錨固力,既加大了安全系數,還節省了支護圓木。
這些勇于創新的科技人物,在礦區受到極高的禮遇。去年6月18日,山西省同煤集團公司購買三輛小轎車獎勵科技功臣,為300名優秀創新人才每人每月增加500元崗位津貼。同時,忻州窯煤礦也開展了“爭創最佳創新單位、最佳創新員工、最佳作業規程、最佳設計和最佳創新工作建議”活動,為每個有發明潛力的職工建起動態管理庫,設立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扶持員工搞發明。忻州窯煤礦總工程師田利軍說:“去年,忻州窯科技創新人員年收入平均增加1000元。”
據統計,近年來忻州窯礦共完成科技進步和革新項目365項,其中三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9項獲得同煤集團公司創新獎。忻州窯礦礦長王宏說:“這些實用發明,已創經濟效益5800多萬元,更可貴的是它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安全生產技術難題,全礦已經連續42年沒有發生瓦斯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