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沁新煤焦集團“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成功構建了兩大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經濟增幅三年超10倍,闖入全國煤炭企業百強和全國12家“最具成長性企業”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引起天怒人怨,一大批違規企業在集中整治中遭遇紅燈。而山西沁新煤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卻靠提升發展理念,節約利用資源,優化產業升級,發展循環經濟,成功構建了煤———洗精煤———焦化———余熱發電———無機非金屬冶煉;煤———洗精煤———煤矸石發電———粉煤灰建材兩條主導循環產業鏈條,
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的高速增長,而且積極營造了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我省經濟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五年內,公司工業銷售產值由4090萬元,增加到12.84億元;上繳利稅由712萬元,增加到1.64億元
讓我們先看看一組數字:2001年工業銷售產值和上繳利稅分別僅為4090萬元和712萬元的山西沁新煤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到2005年就一躍增加到12.84億元和1.64億元。而且在原煤產量、洗精煤產量、發電量、焦炭產量四項主打產品均創公司成立以來歷史新高的同時,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達到280,資本金利潤率達到145.66%,銷售利稅率達到37.45%,資產總額達到11.63億元,比上年凈增3.33億元。而此前的2004年,公司已經以經濟增幅三年超10倍的優異成績,成為排序76位的全國煤炭工業企業百強和全國12家“最具成長性企業”。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企業有如此強大的活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宏原說出了其中的奧秘:近年來,公司確立“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發展戰略,緊緊抓住我省《關于全面推進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決定》這一歷史性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資源開發和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資源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全面統籌規劃,使企業從單一的煤炭生產發展為包括洗選加工、焦化、煤矸石發電、粉煤灰建材、余熱發電、棕剛玉冶煉等非煤產業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其核心企業沁新、新源煤礦生產能力從最初的年產15萬噸,提高到現在的年產90萬噸和60萬噸,全公司煤炭總生產能力達到年產258萬噸;去年四大主打產品原煤產量完成152.83萬噸,洗精煤產量完成108.07萬噸,發電量完成8734.16萬千瓦時,焦炭產量完成29.37萬噸,資源總回收率達到80%以上。走出了一條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一句話,是循環經濟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五年來,公司先后投資1600萬元用于環保和資源的再生利用,環保設施完好率和配套運轉率達到100%,各類污染物排放達標
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一條完整循環鏈的誕生,往往隱含著許多局外人不知道的艱辛。近五年來,公司先后投資1600萬元用于環保和資源的再生利用,其環保設施完好率和配套運轉率達到100%,各類污染物排放均達國家標準。
由于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全面實施資源綜合利用,公司從2001年起,新建和擴建了一座年入洗原煤240萬噸的洗煤廠,除公司所產原煤全部入洗之外,每年外購原煤50余萬噸,從而改變了沁新單一的產品結構。對于洗煤廠投產后出現的大量洗煤矸和尾煤泥,公司又整體兼并了瀕臨倒閉的沁源縣發電廠,投資改造為3爐2機綜合利用電廠,利用洗煤廠所產洗煤矸、尾煤泥作燃料,實現了煤矸石發電。利用電廠生產廢棄的粉煤灰,公司又新建了年產1.3億塊標磚的建材廠,專門以粉煤灰為原料生產礦用砌塊、建材標磚和路面磚等,礦用砌塊又回到煤礦井下作為永久巷道的主要支護材料,從而形成了煤—洗精煤—煤矸石發電—粉煤灰建材一條閉路循環的產業鏈條。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綜合利用,從2003年起,公司又選用省環保局推廣的QRD-2000清潔型熱回收搗固式機焦爐,配套2×12MW余熱發電廠,新上120萬噸一期60萬噸鑄造焦項目,其煤氣及各種有害物質完全燃燒用作余熱發電,實現了“零排放”。同時,配套新上了棕剛玉冶煉電能轉化項目,從而使又一條產業鏈洗精煤—焦化—余熱發電—棕剛玉冶煉完全形成。
目前,公司三廢已全部回收復用,年節約資金1000萬元以上。公司各項質量指標穩定,已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及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現在的沁新,不僅徹底告別了過去那種“天上冒黃煙,河里流黑水,地上走煤泥,空中舞煤塵”的黑色景觀,而且出現了景色怡人的綠色環保礦區,循環經濟使公司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成為現實。
自兩大循環鏈條形成以來,公司安置勞力3500余人,相關產業帶動2萬余人,企業拉動社會年創收一億多元
隨著山西沁新煤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兩條循環經濟鏈條的形成和進一步完善,整個沁源的經濟形勢也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2001年財政收入還只有4000萬元的沁源縣,到2005年就一躍達到了5個億。而在這5個億里,沁新集團就貢獻出了1.6個億的上繳利稅。
據公司負責物流業務的張經理介紹,自2003年和2005年兩大循環經濟鏈條相繼形成以來,公司所屬的13個全資直屬企業和7個控股企業,先后在洗煤、焦化、發電、冶煉、建材、物流、綠色產業開發等七大產業安置勞力3500余人,在運輸、制磚、餐飲等領域帶動2萬余人再就業,安排原煤、焦炭、煤矸石、粉煤灰以及礦用砌塊等運輸車輛近千部。其中,沁新新信貨運公司主要經營煤炭、焦炭、木材、大型設備及非金屬礦產品的公路運輸,年最大運量達500萬噸,帶動區域達6個鄉鎮四五十個村莊;沁新環保建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礦用水泥砌塊,是公司主導產業鏈的主要生產環節,年最大運量也達300萬噸,帶動區域半徑也在20公里左右;而綜合生產能力為300萬噸的11個煤炭生產單位,更是覆蓋了幾乎所有沁源及其周邊有煤礦的地區。業內人士推斷,如此算來,企業拉動社會年創收少說也有一億多元。如果說剛剛建成投產的新型復合材料廠一切按預先料想的發展,那么這個采用國內領先傾倒式冶煉爐、配料工藝為全電腦控制、環保各項指標均符合和低于國家標準的生產企業,僅年產優質棕剛玉和硅鐵合金就達6萬噸和8000噸。因其用電量和相關原料的大量增加,估計輻射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將會更加突出。
信息來源:山西日報 原作者:薛鎖明 劉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