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2月16日,是靖遠礦區發展史上一個難忘的日子,備受全國煤炭系統關注的“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技術研究”項目,通過了包括兩院院士參加的煤炭工業高層次的技術成果鑒定。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破解了一項國際性開采技術難題。2004年新年伊始又傳來喜訊,該成果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項目。
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技術研究是煤炭工業重點技術攻關項目。在我國,25°以下的緩傾斜特厚煤層綜采放頂煤技術,引領國際開采技術的發展潮流,60°以上急斜煤層水平分段放頂煤開采技術也已形成共識,而45°左右煤層綜放開采,雖經探索均未成功。急傾斜煤層介于傾斜與急斜兩個臨界,在這類煤層實施綜放開采,存在“支護-圍巖”系統的不穩定,特別是大放高形成的大變形、傾斜方向的動載荷、采場設備的下滑傾倒、端頭與工作面的不連續一直是沒有解決技術難題。為此,針對其關鍵技術,在立項之初,公司就堅持“高起點、高要求、高效率、高效益”的原則,成立了多個課題小組,并協同西安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鄭州煤礦機械集團公司,利用國家級學科重點試驗室,運用國際先進的PFC2D、UDEC2D模擬方式及損傷理論等研究手段共同攻關。兩年多來,廣大科研人員認真地考察、分析,科學地論證、精心設計,以攻克關鍵技術為突破口,創新設計了“非線性異面空間”工作面布置方式,對提高工作面支護的穩定性創造了有利條件,簡化了工作面設備布置,使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的一系列難題迎刃而解;同時研制了成套適應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的國產裝備,創新設計了獨特的設備防倒、防滑系統,實現了設備動、靜態主動防倒、防滑,有效地解決了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支護的穩定、抗偏載、抗扭的技術難題;研究出了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工作面最佳的割煤、移架、移溜、放煤工藝;探索出了在急傾斜狀態下“支架-圍巖”不穩定系統的控制方法;系統地研究了該開采條件下頂煤、頂板運移和礦壓顯現的規律;運用了先進技術綜合集成的安全保障體系,為成功實現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從而全面的解決了45°左右煤層長壁綜放開采的世界性難題,為急傾斜厚煤層高效機械化開采開創了一條成功之路。該項目成果屬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包括各子題在內其研究成果獲“四項國際領先,三項國際先進,一項國內領先”。
幾多艱辛,幾多收獲。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技術研究是靖煤公司成功解決“煤與瓦斯突出特厚易燃煤層大放高綜采放頂煤技術”、“堅硬特厚易燃煤層大放高綜采放頂煤技術”、“小窯破壞區內改制支架綜放復采技術”后又一難度大、風險高的攻關項目。該項目的研究成功,解決了王家山礦礦井深部集中生產技術改造的難題,公司僅投入1.8億元,使年產30萬噸的老礦井技改為年產300萬噸的高產高效礦井,同時填補了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技術空白,拓展了綜采放頂煤應用的范圍,豐富和發展了采煤方法,對占我國總儲量17%%的急傾斜煤層長壁綜放開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推廣前景。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靖遠煤業公司著眼未來,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和科技創新為動力”的指導思想,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實施煤炭資源保護性開采戰略,大力發展信息化,推動數字化礦山的建設,加快礦井廢水回用、生態環境恢復工程及坑口公用燃煤電廠等項目建設進程,延長產品產業鏈,提高工業附加值,構建區域“煤、電、化、冶”四位一體互動發展的經營聯合體,把公司發展成為以煤為主、多業并舉、多元投資、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跨行業、跨地區的新型能源企業集團。靖遠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急傾斜煤層走向長壁綜放開采技術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地址: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大橋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