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8日,中國與歐盟在布魯塞爾就焦炭出口之爭達成協議。根據協議,2004年中國對歐盟焦炭出口量將不低于上一年度的水平,即1450萬噸。此后,國際市場焦炭價格開始大幅下滑。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的國際焦炭價格已經逼近我國能接受的出口價格的底線。
專家表示,焦煤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產國和出口國,在國際焦炭市場上具有控制地位,但我們卻沒能夠像石油輸出國組織那樣控制住國際焦炭價格走勢,讓人感到憂慮。
據介紹,我國焦炭出口量占全世界的60%,產量占全世界的40%。今年初,由于國內環保及國內市場等原因,國家決定削減焦炭出口配額,將出口許可證數量從去年的1300萬噸,下調到今年的900萬噸。此后,歐盟以中國削減焦炭出口許可證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協定、給歐盟鋼鐵工業造成損失為由,數次向我國提出焦炭貿易問題,并稱有可能將這個問題提交WTO仲裁。為此,中歐進行了數次磋商,最后終于達成上述協議。今年7月,我國商務部宣布增發今年的焦炭出口許可證400萬噸,使全年出口配額總量達到了1300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而與此同時,國際焦炭價格開始大幅下滑,從今年5月的每噸440美元,直線下跌到8月份的每噸200多美元,此后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
就今年最后一季度國際國內焦炭貿易形勢問題,記者采訪了擁有80多家成員的中國北方焦炭聯合體的秘書長、中煤焦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祖貴。華祖貴說,當前國際焦炭價格雖然比最高時期下滑不少,但從總體上講,仍然是我國企業能接受的水平。然而,由于國內焦炭生產成本在大幅上升,200美元已經成為國內企業能夠接受的焦炭出口價格的底線。因此,從企業的角度說,希望國家能夠將出口許可證維持在穩定水平,以避免國際焦炭價格再度下滑。
從國內市場角度講,受今年上半年火爆的焦炭市場的刺激,國內各地大上煉焦企業的熱情高漲,焦炭生產能力急劇擴張,預計全年焦炭生產能力仍然要從去年的1.8億噸上升到2.2億噸,明年底將上升到近4億噸。受生產能力擴大的影響,焦炭價格降至目前每噸1200元的水平。考慮到煉焦煤緊缺及運輸制約的因素,預計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還就當前國際國內焦炭市場的形勢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指出,我國焦炭出口量在國際焦炭市場具有控制地位,本應該能夠左右國際焦炭市場走勢,而最近幾個月來國際焦炭價格下跌幅度這么大,值得人們反思。當前我國焦炭生產能力雖然擴張很快,但是焦炭企業污染重、職工勞動保護不足、企業兼管滯后等問題仍然廣泛存在,這個成本必須反映到焦炭價格中來。因此,建議政府和業內骨干企業通力合作,在不違背國際貿易規則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的資源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