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叫停乙醇項目實際是對發展替代能源政策的調整,是對過去"糧多煤少"判斷的否定。目前國內能源資源的總體狀況是富煤炭、缺油氣、可再生能源總量有限,而其中"只有煤炭能開采百年以上",發展以煤為主的能源產業鏈是大勢所趨
針對2006年以來部分地區發展生物乙醇燃料的過熱傾向和盲目勢頭,2006年歲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堅持"因地制宜、非糧為主"等原則發展生物乙醇燃料。
許多業內人士對此的判斷是:"甲醇的機會來了!"
二醇之爭
作為替代能源的兩個主要方向,關于甲醇和乙醇在中國誰更具優勢的爭論由來已久。據了解,甲醇可以用天然氣、石腦油或重油為原料制取,也可以通過煤化工的方案獲得,而乙醇尤其是生物乙醇,目前則主要是通過糧食玉米加工提取。一段時間以來,發展乙醇燃料的呼聲與動作都高過甲醇。
大力發展乙醇燃料是建立在這樣的判斷基礎上,我國是產糧大國,每年有大量的糧食因供過于求而變成陳化糧,損失巨大。與其白白爛掉,不如大力發展乙醇燃料,這是可再生的生物質的循環。到2006年,我國以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能源發展已有5年。糧食主產區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以及湖北、河北、山東、江蘇部分地區已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無鉛汽油。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巴西、美國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應用國。
與乙醇燃料的迅猛發展勢頭相比,甲醇燃料一直處于受壓抑的弱勢地位。由于生產甲醇燃料的來源是煤,因此,從環保優勢上看不如乙醇燃料。然而,若從成本角度分析,結果卻恰恰相反。專家們算了筆賬,生產1噸乙醇需要3.3噸左右的糧食玉米外加1.2-1.5噸的煤,而生產一噸甲醇只需要1.6-2.0噸的煤,顯然,資源和成本上的優勢完全在甲醇一方。
甲醇能源化工專家們反復強調,不應用糧食而應當用非糧食的木薯、腳板薯等低檔生物質和農業廢棄物為原料制取乙醇燃料,這也成為未來的重要方向。
甲醇后來居上
糧食玉米生產乙醇燃料的強勁發展勢頭在2006年末遭遇兩部委"緊急剎車"。這份名為《關于加強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認為,最初,乙醇生產以國內囤積的近1億噸陳化糧為原料,而目前陳化糧已經基本消化完畢,乙醇生產開始轉向使用新糧。"有些地方甚至大量采用玉米等糧食作物來作為原料,這無疑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埋下了隱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如是說。
不知是不是巧合,2006年12月中旬,河南義馬煤化工園舉行了300萬噸甲醇項目簽字儀式。該項目建成后,義馬煤化工產品產能將大幅提升,這里將形成河南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煤化工產業基地。
也是在同時,我國最大焦爐煤氣制甲醇裝置在山東兗礦集團建成投產。這一年產20萬噸甲醇項目是焦爐煤氣再利用項目,而與之相配套的200萬噸超大型焦爐項目在亞洲也是規模最大的。
據了解,以河南、山西、山東為代表的產煤大省一直有著強烈的發展煤化工的愿望,而目前限制乙醇燃料的盲目發展,將在客觀上為甲醇燃料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替代能源政策謀變
在限制乙醇燃料過度發展的背后,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讀出替代能源政策將要發生變化的含義。
據了解,早在2004年7月12日,全國人大 法律委員會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發展煤基醇醚燃料是我國替代石油的根本出路》的建議書,有關領導對此非常重視,批示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對此問題提出意見。結果,兩個部門提出的建議迥異。
隨后,乙醇燃料在原國家計委的支持下開發,而甲醇燃料則在原國家經貿委的扶持下開發,一直維持著"乙盛甲衰"的局面。
2006年11月20日,局面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這天,國務院召開了研究發展替代能源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講話尤其引人關注。他說:"當前,要重點發展車用燃料和替代石油產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烴和煤基多聯產技術的試驗示范和開發應用。"這是中央政府最高決策層首次公開表態,對甲醇燃料予以了肯定。
專家們認為,緊急叫停乙醇項目實際是對發展替代能源政策的調整,是對過去"糧多煤少"判斷的否定。據介紹,目前國內能源資源的總體狀況是富煤炭、缺油氣、可再生能源總量有限,而其中"只有煤炭能開采百年以上",發展以煤為主的能源產業鏈是大勢所趨。
而對于頗遭詬病的甲醇的毒性和安全性問題,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首席顧問馮孝庭堅稱,科學的數據和實踐結果已經證明甲醇燃料的可行性,只要重視并掌握一些常識性問題,"甲醇是安全的"。他同時告訴記者,為推動甲醇燃料的盡早普及化,他已經接受了出版社要求寫一本關于甲醇毒性科普讀物的任務。
來源:中國企業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