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炭業的當務之急,是盡快提高生產和銷售的集中度,一個拳頭對外。而根本出路,則是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實行深加工,發展后續產業。行業內部進行全面整合與提升,聯合起來增強抗風險能力,促進焦化行業集約化、規;l展
占有世界焦炭貿易量1/2的份額卻缺少必要的定價權
掌控國內1/3供應量 卻常遭上游企業價格逼宮
在剛剛開始的這一年中,困頓中的山西焦炭一次次地展露著某種醞釀已久的雄心。
從2006年末國家對焦炭產品出口加征5%出口關稅,到今年元月1日山西焦炭再次提價30元,再到近期山西焦化企業聯盟緊鑼密鼓的籌建,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山西焦炭頻繁地吸引著來自各方面的目光。
事實上,這個一度左右著整個國際市場晴雨的山西支柱產業,它的一舉一動關乎著整個中國焦炭行業的未來和走向。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而山西的焦炭產量和出口量則分別占到全國總產量的1/3和全國焦炭出口總量的80%以上,與此同時,在全球焦炭市場交易量中,山西焦炭約占50%左右的份額。山西焦炭的地位和影響力無疑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它的每一次前行也就具有了更多的借鑒意義和表率作用。
2005年,極度輝煌的山西焦炭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威脅面前頃刻跌入低谷,2006年,面對價格寒冬,山西焦炭苦苦掙扎,左沖右突希望尋找一點依稀亮色。好在當年4月份,鋼材價格連續攀升,瀕臨絕境的山西焦炭企業宣布集體提價成功,終于贏得了一次喘息之機。那次絕處逢生的經歷讓山西焦炭行業看到了一種方向也看到了受挫的根本,一個占有世界焦炭貿易量1/2的份額,擁有世界焦炭總產量1/4規模的行業卻缺少必要的話語權,甚至在國內市場上也聲音微弱,這是山西焦炭所無法容忍的。
終于,山西焦炭行業一場更加深刻的自救在今年年初正式拉開帷幕———山西焦化企業聯盟幾經論證,最終確定組建方案并順利啟動,山西焦炭行業希望通過這種類似“歐佩克”的組織徹底挽救自身于困局,進而執掌國內外焦炭市場的權柄。
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導致話語權缺失
事實上,山西雖然擁有足夠龐大的焦炭生產規模和世界貿易量,但是,幾年來山西焦炭行業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中卻一直處于被動局面,擁有一半世界焦炭交易量卻缺少必要的定價權,掌控國內1/3的焦炭供應量卻常常遭遇上游企業的價格逼宮。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這是山西焦炭行業在自砸飯碗,自討苦吃。2003年受焦炭暴利的驅動,山西各地紛紛大批上馬煉焦項目,導致焦炭產能在短時間內便出現嚴重過剩,價格一路下跌,而各企業又為了各自利益競相壓價傾銷、惡性競爭,最終導致了山西乃至全國焦炭行業的整體性低迷,一直延續至今。
有資料顯示,按照山西省“十五”規劃目標,全省焦化總量要控制在3500萬噸以內,但是面對當時貴比黃金的焦炭價格,山西各地的焦化投資熱潮一路高歌,短短幾年時間內便達到了近1.5億噸生產能力。據統計,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山西的焦炭新增產能分別為796萬噸、955萬噸、1576萬噸、2626萬噸、2020萬噸,五年共增加近8000萬噸,遠遠超出了當時規劃的3500萬噸大限。而這一時期我國機焦產能達到3億噸左右(其中不含土焦),但是其時國內的焦炭需求量僅為1.85億噸。嚴重的產能過剩一旦形成,對行業的整體性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從2005年5月份開始,焦炭價格一路下滑,從最為輝煌的每噸450美元一刻不停地跌倒2006年3月份的每噸116美元左右,整個國內的焦炭行業立刻陷入低迷,而山西遭受的打擊無疑尤為嚴重。一方面是焦炭上游煤炭價格大幅度上升,焦炭企業采購煉焦煤的成本不斷增加,同時鋼鐵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逐漸疲軟,對焦炭需求量大幅銳減,而在國際市場上,由于中國整體產量增加,買方侃價實力迅速增強,導致山西焦炭在高成本和低銷售上進退兩難。另一方面,為謀求生存,減少積壓,收回資金,山西各大小焦化企業競相壓價傾銷,試圖力保不失,然而這種惡性競爭卻讓整個山西焦化行業處境更加艱難。企業焦炭生產越多虧損越多,但是如果停爐不產,則意味著整個投資將毀于一旦。在2005年9月前后,每產一噸焦炭生產企業的虧損額度至少在200元以上。
在這一年,山西焦炭行業部分主要企業雖然在山西焦炭協會的倡議下共同簽署了外界廣為關注的《綿山公約》,但是一紙缺乏實質意義上約束力的契約根本無法挽救敗如山倒的焦炭危局。山西焦炭在2005年驟然到來的焦炭嚴冬中苦苦掙扎。
2006年的生死之變
在生死懸于一線的絕境中,山西焦炭的艱難求生始于2006年的幾次成功的集體提價。如果說,2005年山西焦炭經歷了一場從天堂到地獄的夢魘,那么2006年無疑是山西焦炭從地獄尋路人間的一次生死變。
2006年3月份,國內鋼材市場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疲軟期后,首次開始出現上揚,每噸鋼材價格在年初的基礎上上漲了1000多元,有的甚至達到2000元。而作為煉鋼的重要輔助燃料———焦炭,其價格卻并沒有因為鋼材價格的復蘇而上揚。山西焦炭行業協會立即倡議,全省焦炭行業集體實行提價。
山西焦炭行業的提價理由是,2006年4月10日全國鐵路運費提價,而焦炭都實行到站價,現在運費上漲了0.0044元/噸公里,實行提價理所當然。與此同時,鋼材每噸上漲了2000元左右,作為上游企業的利潤空間明顯增大,理應給焦炭行業讓出一些空間,因為每噸鋼材的生產成本中焦炭要占到35%左右,所以面對鋼價升溫,焦炭提價勢在必行。而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客觀原因是,由于從2005年年底以來鐵路運力的一直緊張,導致大批鋼鐵企業焦炭庫存明顯不足。進入2006年3月份以來,前來山西進行焦炭尋價的企業特別多,這也為山西焦炭漲價提供了足夠的勇氣。
當月15日,在山西焦炭行業的一次例會后,山西幾家大型焦化企業共同提出,山西焦炭在全國范圍內每噸漲價40元,這立刻得到了山西整個焦炭行業的積極響應,也得到了上游鋼鐵企業的默認。
這次山西焦炭的整體提價成功,在3天時間內便迅速影響了整個國內市場,焦炭價格普遍提高30元左右,可以說這次提價不僅給瀕臨絕境的山西焦炭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也讓山西焦炭行業看到了“團結的力量”。
2006年后半年,在山西焦炭協會的積極推動下,山西各焦炭企業終于聯合起來擯棄惡性競價并在其后的三個多月內再度成功進行連續提價,使得焦炭市場價格在全國出現恢復性上漲。當年6月份,山西焦炭企業在山西省晉城市召開會議,聯合發出限產令,使得焦炭產能無序擴張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據悉,在該次會議后山西焦炭的價格在京津地區的售價已經恢復到1040元、唐山地區達到1070元、山東地區1100元。進入7月份,山西焦炭再次提價50元。現在山西焦炭在京津地區的售價已經恢復到1090元左右,唐山地區達到1120元,山東地區1130元-1150元。
2006年12月28日,鑒于煤源緊張、煤價上漲及運力緊張等原因,山西焦炭協會又一次作出上調焦炭價格的決定。今年1月1日,正式宣布集體進行季節性提價30元,山西焦炭行業的這一舉動也同時帶動全國另一重要焦炭產地河北省也做出了每噸焦炭提價20元的決定。
這對于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了一年有余的山西焦炭企業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求生之后困頓依然
2007年初,盡管山西焦炭經過苦苦掙扎終于贏得了一線曙光,但是,現狀卻并不令人樂觀。
據統計,目前山西省擁有合法焦炭生產企業共有156家,合法產能為8251萬噸,其中已投產7007萬噸,而山西省經貿委的一名工作人員則透露,早在2003年,山西的焦炭產能就已經突破了8000萬噸,到2005年,山西焦炭產能總量則達到了1.5億噸。2006年,山西淘汰了4500萬噸的落后產能,但是保守估計的話,目前山西的焦炭產能仍有近1億噸,生產能力仍然嚴重過剩。
也正因為此,據山西省經濟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1-10月份,山西焦炭行業大部分企業效益與上一年相比處于下降水平,太原煤氣化、山西焦化、安泰集團實現利潤分別下降17%、79%和16%。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每噸焦炭的生產成本約為90多美元,到港口的運費折合約需30美元;如果代理出口,還需支付6美元-8美元的代理費;再加上港口的裝船等費用,國內焦炭出口成本已達到140美元左右,而焦炭出口的離岸價每噸也只有140美元-150美元。
而焦炭出口數量雖然在2006年出現恢復性增長,前11個月山西省累計實現焦炭出口達755.8萬噸,同比增加37.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4個百分點,山西占到中國焦炭出口量1362萬噸的55.5%,但是焦炭出口平均價格卻明顯低于上年平均水平。2006年前11個月,山西焦炭出口平均價格為139.5美元/噸,比上年平均價格191.0美元/噸,下降26.9%,雖然山西出口增加,但由于焦炭價格的下降造成效益下降的局面,前11個月山西出口創匯金額為10.54億美,同比只增加0.6%,與山西煤炭出口數量增加37.7%相比,相差37.1個百分點。有人做過這樣一次估算,如果按照2005年的平均價格計算的話,2006年前11個月山西等于白送了國際市場285萬噸焦炭,相當于人民幣41億元。
不僅如此,還有更加令山西焦炭苦惱的事情。2006年11月1日,國家為限制高能耗產業的迅速膨脹,對焦炭出口開始加征5%的出口關稅,這讓山西一些以外銷為主的焦化企業再次面臨虧損的威脅。為此,一些大型企業紛紛通過大幅減少裝爐量、延長結焦時間等方式,以減少焦炭生產數量,據了解這些企業目前的產量只有實際產能的80%甚至是60%以下,這無疑又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其實,山西焦炭行業的工藝裝備技術落后,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嚴重,一直是困擾產業規模做強的一個瓶頸。目前,山西焦炭生產能力中三分之二為中小型獨立焦化企業,焦炭副產品難以回收,形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山西省環保局的某負責人介紹,目前山西焦炭廢氣排放量占全省排放總量的40%,廢水排放量占全省的30%。如果以目前焦炭生產能力計算,每生產一噸焦炭要產生煤氣400立方米左右,按8000萬噸焦炭產量,全省每年有320億立方米煤氣白白排放,相當于“西氣東輸”的2.7倍。據國家環?偩止嫉摹2005年國家城市環境管理和綜合整治年度報告》對全國509個城市的考核結果顯示,全國有43個城市空氣質量劣于三級,其中山西省有16個,占37.2%,是全國最多的一個省。
除了上述原因對山西焦炭行業造成的直接威脅外,還有兩個潛在威脅不容忽視。目前山西焦炭出口主要以鐵路運輸為主,目前鐵路運力已趨于飽和,增量部分需采用公路運輸,由于限制超載和燃油價格上漲,導致焦炭公路運輸成本有所增加,這一局面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觀,這無疑會加大焦炭運輸成本。同時,由于受國家增收出口關稅的影響,山西焦炭企業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國內市場上,而國內市場對焦炭的需求主要來自于冶金行業,目前我國冶金行業對焦炭的需求量占到總需求量的82%左右,但是從2005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有33%的焦炭生產能力布局在了鋼鐵企業內,當年度鋼鐵企業配套改造建設焦爐占全國新建焦爐產能的57.2%,其中6米焦爐占鋼鐵企業新建焦爐總產能71.6%,鋼鐵企業產能占比有逐步提升的趨勢,新建焦爐大型化趨勢明顯。凡此種種,山西1.5億噸焦炭的年生產能力勢必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山西焦炭該尋找怎樣的重生契機,在依稀看到的絲絲曙光面前又該怎樣抵御依舊凜冽的寒風?
山西焦炭的霸業夢想
山西焦炭業的當務之急,是盡快提高生產和銷售的集中度,一個拳頭對外。而根本出路,則是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實行深加工,發展后續產業。行業內部進行全面整合與提升,聯合起來增強抗風險能力,促進焦化行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山西省焦炭協會的一名負責人這樣表述當前的焦炭解圍對策。
其實,山西政府方面也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山西的“十一五”規劃中,對未來五年的焦化產業發展規劃為,5年淘汰落后生產能力4000萬噸以上,全省焦炭產量控制在8000萬噸以內,不再新增焦炭產能,不再審批新的焦炭項目,關閉取締所有改良焦、小機焦以及不符合產業布局、不具備化產回收和污染防治設施的焦化項目。與此同時,“規劃”中還著重寫道:組建具有國際石油“歐佩克”性質的山西焦炭商會,平衡產量和輸出量,調控國內、國際市場供求關系。積極籌建輻射全球市場的煤焦期貨交易中心。
事實上,“規劃”中所倡導的這個組織在2003年初,山西焦炭行業協會改組后,秘書長張崗峰及其協會便開始了對這樣一種行業組織形成的推動。2004年10月,協會向山西省發改委和省政府正式提交了申請報告,2005年,山西省發改委以山西省政府的名義向國務院呈報了《山西省政府關于組建山西焦炭企業聯盟的請示》,隨后,國務院辦公廳將此事批轉國家發改委處理。但是,幾經波折,直到2006年底,關于焦化聯盟的組建才走向正式議事日程。
2006年12月29日,山西省經濟委員會和山西焦炭行業協會組織有關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經過反復論證,山西焦化企業聯盟最終確定了組建方案,2007年伊始,焦炭協會聯盟組建的各項工作開始正式啟動,山西省內200多家企業共同參與其中,他們希望通過這個組織能夠徹底挽救山西焦炭于存亡,能夠重塑山西焦炭在全球市場中的絕對地位。
山西焦化企業聯盟的基本實施辦法是這樣的,由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負責牽頭工作,首先聯合山西焦炭集團公司等會員單位,在太原市建立一個集焦炭行業辦公、國際會議、科研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焦炭交易中心。在此基礎上,學習歐佩克模式,以山西省焦炭集團公司、山西焦化等大型焦炭生產企業、出口企業及骨干運銷企業為核心,組建一個公平高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契約式聯合體,以期實現對上穩定煉焦用煤的來源,對下穩定焦炭用戶,合理配置運力資源,穩定市場價格,確保穩定、合理的利潤的根本目的。
與此同時,山西焦炭還希望以此為依托,通過聯營與共同投資等方式,實現規;a和技術創新,降低焦炭生產成本并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山西焦炭競爭力;從而最終實現行業自律、總量控制、投資項目控制,政府對行業的宏觀調控職能逐步回歸市場主體的長遠目標。
如果山西焦化企業聯盟最終能實現這樣的目標,不僅對于山西焦炭行業,乃至對于整個中國焦化行業來說無疑是功載千秋的。但是也有人對這一聯盟的產生表示了擔憂。
有人認為,焦化聯盟的誕生有利于山西焦化企業掌握焦炭價格定價主動權,但若形成行業壟斷,將給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帶來新的威脅,這將不利于國家經濟安全。
同時有觀點表示,焦炭行業本身只是鋼鐵工業的附屬產業,今后的趨勢必然是國際國內的大型鋼鐵企業越來越多地自己建設煉焦設施。事實上2005、2006年國內鋼鐵企業焦炭產能占比的逐步提升以及新建焦爐大型化的趨勢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山西約有75%左右的企業為獨立焦炭企業,因此焦炭“歐佩克”屆時能否真正發揮其左右市場的力量,值得思考。
另外,也有人認為山西的焦炭業“歐佩克”前途漫漫,一者國際歐佩克組織是在經過多年磨合、多次失敗后才逐漸成熟起來的,其時的山西焦炭行業是否還風采依然?同時,山西現在有合法焦化生產企業156家,而事實上存在大小焦化企業在700個以上,雖然首批加入組織的企業產能占了全省總產能的半數以上,但是后者對于市場的影響仍然不容小覷。另外,在過去的兩年中,為應對焦炭市場的整體頹勢,山西焦炭行業也曾依行“歐佩克”模式施行過種種救市措施,但是后來的事實證明,協會限產、限價的種種措施都無法落實,最終流于形式。
但是,對于這樣一個行業組織未來所能產生的積極作用,大多數人持肯定態度。樂觀者的態度認為,焦炭行業整體虧損是山西組建焦化企業聯盟的背景,而造成這種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產能盲目擴大,導致過剩,而行業內部企業又惡性競爭,最終讓整個山西焦炭行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中一敗涂地。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政府雖有調控職能,但又不宜進行過多的市場干預。而聯盟的形成則能實現調控職能向市場主體的回歸,從而改變目前山西焦炭行業存在的諸多弊端,讓擁有全國焦炭總產量的40%和世界總產量的20%,以及出口量占全國焦炭出口量的80%的山西焦炭執掌權柄,獲得絕對意義上的定價權和話語權。
不管怎樣,2006年山西焦炭協會的數次成功提價似乎已經證明了它的某種實力和影響,盡管這種影響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挽救山西焦炭的敗局,但是它起碼讓山西焦炭命懸一線之時再次看到了曙光的方向。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