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耗煤行業 -> 電力行業 -> 行業走勢

2007年我國局部地區將出現電力過剩

2007/4/23 15:02:25       
 國家電監會4月初發布了國內首份《電力監管年度報告(2006)》。該報告認為,在電網環節,兩大電網公司寡頭壟斷,約占縣級售電量的89%。而且,民營和外資的發電企業僅僅占全國的6.21%。另外,電監會副主席王野平透露,在總體供需平衡下,今年可能會出現局部的和階段性的電力剩余。

  國有資本占市場絕對優勢

  中國電力工業正由傳統的垂直一體化壟斷結構向競爭性市場結構轉變,電力市場正在發育中。

  發電市場主體已多元化,初步形成競爭格局。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各類發電企業4000余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約占90%。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華能)、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大唐)、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華電)、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國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電投)等中央直屬五大發電集團約占裝機總量的38.79%;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中國核電集團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等其他中央發電企業約占10%;地方發電企業占45%;民營和外資發電企業僅占6.21%。

  輸電環節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由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分區域壟斷經營。目前,全國從事省級輸電業務的企業31家,跨省輸電業務的企業6家。截至2006年底,兩大電網總資產約為15110億元,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約為12141億元,南方電網公司約為2969億元。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為28.15萬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為98131萬千伏安。

  全國發電量居世界第二

  2006年,電力供應能力明顯增強,發電量快速增長,但設備利用小時數大幅回落。全國發電量達到28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50%,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電為4167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14.70%,同比增長5.10%;火電為23573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83.17%,同比增長15.30%;核電為543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1.92%,同比增長2.40%。受來水偏少、水電出力下降及火電裝機比例繼續增加等因素共同影響,2006年火電發電量同比增加較快。

  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5221小時,同比降低203小時。其中,水電為3434小時,同比降低230小時;火電為5633小時,同比降低233小時;核電為7774小時,同比上升19小時。水電、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多年來首次出現同時下降的情況。

  全國主要電網最高發電負荷增長繼續高于發電量增長。全國發電負荷合計為39163萬千瓦,與去年同期的33664萬千瓦相比,提高16.33%;主要電網發電量為23899.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3%。最高發電負荷增長率比主要電網發電量增長率高0.60%。

  工業用電是電力消費動力

  2006年,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全社會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工業用電仍是拉動電力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全社會用電量達到282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為832億千瓦時,占2.95%,增長9.9%。第二產業用電量為21354億千瓦時,占75.59%,增長14.3%。其中,輕工業、重工業用電量分別為4133億千瓦時和170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和15.4%,輕工業增幅比2005年上升1.87%,重工業增幅比2005年下降0.14%。第三產業用電量為2822億千瓦時,占9.99%,增長11.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為3240億千瓦時,占11.47%,增長14.7%。

  華中和南方電網缺電較嚴重

  2006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基本平衡。區域性、時段性缺電仍存在,但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得到明顯緩解,全國尖峰負荷最大電力缺口為1000萬千瓦左右,比2005年同期減少1500多萬千瓦。缺電范圍明顯縮小,全國缺電省份由2005年初的25個減少到2006年12月的6個,供應偏緊的地區主要是華中和南方電網,偏緊的省份主要是山西、遼寧、四川、重慶、湖北、西藏、廣東和云南。缺電程度明顯減輕,電網拉限電條次同比大幅下降,國家電網公司系統拉限電條次、損失電量同比分別下降97%和82%,南方電網公司系統拉限電條次、損失電量同比分別下降84%和97%。

  警惕大面積停電事故的風險

  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330千伏)和220千伏為骨干的電網結構,初步形成北、中、南三大“西電東送”通道,實現了區域內省間及跨區域電網互聯。

  2006年,全國電力工業運行總體平穩,電力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電力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正常,效益有所提高。但電力工業運行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電力安全隱患突出,大面積停電事故的風險始終存在,電力工業持續發展的機制尚未形成。

  當前,大電網穩定問題需高度關注。我國六大區域電網已實現互聯,但東北—華北—華中交流聯網后,因運行穩定方面的原因,聯網運行未持續。大范圍交流同步電網存在大區間的低頻振蕩和不穩定性,其動態穩定事故難以控制,造成大面積停電的可能性大,故必須努力提高駕馭電網能力,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

  另外,電網產權劃分不規范,規劃體制亟待加強。我國電源布局不合理和無序建設的問題日趨顯現,部分地區出現了電網規劃、電源規劃和負荷預測相互脫節的現象。同時,電網線路建設矛盾日益突出,發電廠送出線路工程的投資矛盾凸現,電網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價格攀升,線路走廊、變電站和發電廠用地選址越來越困難。

  2006年部分地區火電機組非計劃停運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負荷增長較快,以及個別發電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滑坡。造成例如東北地區第三季度頻繁發生火電機組非計劃停運,導致全年臺均非計劃停運次數增加0.21次。另外,也有個別發電企業不遵守調度紀律的情況。

  當前電力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1)我國電力工業發展已進入大電網、高電壓、長距離、大容量階段,網架結構日益復雜,如何保證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避免類似美加大停電和去年底歐洲、日本那樣的大面積停電事件是一個新挑戰。

  (2)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政府對電力標準化管理的職能弱化,電力技術標準修訂滯后,已遠遠不能滿足電力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電力安全生產的技術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3)近年電力發展速度較快,電力基建施工力量不能完全滿足建設需求,大量非熟練人員進入電力基建行業,安全管理滑坡,投入不足,造成電力建設施工領域事故頻發。

  (4)部分供電企業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供用電服務行為還有待規范,特別是農村電網向煤礦供電的質量和可靠性急需加強。部分煤礦、非煤礦山等重要用戶自備應急電源配置比例不高,所配置的自備應急電源又存在技術含量低、容量偏小、設備老化、日常維護不到位等問題,在緊急情況下難以起到應急作用。

  省間電能交易壁壘重現

  2006年,全國跨地區電能交易達到3446.8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12.2%,較上年增長13.1%。其中:跨區域電能交易853.1億千瓦時,同比減少0.3%;區域內跨省電能交易259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3%。2006年,跨國(境)電能交易累計179.0億千瓦時,較上年增長7.3%,其中從俄羅斯、朝鮮和中國香港等地購入電量5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向中國香港、澳門和越南、朝鮮等地送出電量12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

  目前跨區跨省電能交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電能交易透明度不高。目前,跨地區電能交易主體基本上是各相互關聯的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對交易情況不夠了解,很難體現市場主體平等互利的原則。

  (2)電價機制問題較突出。跨地區送電價格大部分由電網公司主導測算,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批準或備案,一般上網電量采取分攤制,電價在平均上網電價基礎上下調一定比例,有的地方為了讓送電價格對外具有競爭力而降低本地區上網電價;部分跨地區電能交易,特別是跨省電能交易的輸電費用及網損的核定不規范、不透明,缺乏統一的核算規則或標準,隨意性較大。跨地區電能交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但各地銷售電價并未因此而降低,這種交易方式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并未惠及電力用戶。

  (3)省間交易壁壘重新顯現,行政干預現象仍較突出。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供需形勢緩和,各省從自身利益考慮,省間交易壁壘重新顯現。有的電價較高(一般屬于資源短缺)的省份為保護本省發電企業利益,寧愿高價從外省購煤發電,也不愿買入外省低價電。同時,電價較低的省份(一般屬于資源豐富)卻找不到外送途徑;也有的省份用低價電扶持本省“高能耗”企業,不愿“肥水流到外人田”對外送電;對水電較多的省份,存在豐水期水電大發、電價低廉卻外銷困難,而枯水期又要高價外購煤電的問題。

  購售電合同也有貓膩

  自電監會推行《購售電合同(示范文本)》和《并網調度協議(示范文本)》(簡稱“兩個范本”)以來,大部分電網企業基本做到了公平、有序交易。而主要問題是:(1)少數省份年度購售電合同簽訂不夠及時,有的到2006年底才追簽《2006年度購售電合同》,有的合同中沒有確定上網電量。

  (2)部分電力企業沒有嚴格執行購售電合同備案制度。少數地區年度購售電合同備案情況較差,其他交易形成的購售電合同尚未向電力監管機構備案。

  (3)個別條款與范本要求不完全一致。部分電網企業的年度《購售電合同》中只有年度計劃,沒有按范本要求將年度計劃分解到月。個別地區的《并網調度協議》違約考核條款不規范,未明確考核資金的管理,沒有做到專款專用,也未獎勵有關發電企業,而是暫計入電網公司收入。

  (4)購電費支付問題突出。部分電網企業拖延支付購電費,甚至全年電費要在下年一季度結清,也有部分電網企業按照電費回收率支付購電費。

  (5)廠網責任不對等。部分《購售電合同》對電廠非計劃性停運等處罰較多,而對因電網事故影響發電以及負荷預測偏差過大造成發電計劃無法完成等情況,未明確相應的補償措施或違約責任,個別電網企業存在單方面確定上網電量的行為,還有部分電網公司在年度結算過程中,沒按照合同約定同比例調整合同上網電量。此外,部分地區簽訂《并網調度協議》中的違約條款對發電企業的約束偏于苛刻,不夠公平合理。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