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是新興產業,但由于受資源、環境制約嚴重,盲目發展、重復建設突出,在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
——特別是近年來,國際油價高位運行給煤化工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國家能源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宏觀指導下,各產煤地區發展煤化工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紛紛做出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戰略決策,制定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
——我國的“煤制油”和烯烴盡管還處在工業化試驗和示范階段,在技術和工程方面還存在風險,但一些地方不顧客觀條件,一窩蜂地規劃建設“煤制油”和烯烴項目,目前開工建設的十幾萬噸規模的“煤制油”、煤制烯烴裝置多數不夠經濟規模,技術也不成熟,且這類裝置投資巨大,動輒幾十億元,投資風險較大,弄不好到頭來“餡餅”成了“陷阱”。
——國家發改委在2006年也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重要煤炭生產省高度重視煤化工工作,正確處理產業發展速度、規模與資源、生態環境承受能力之間的關系,謹慎決策煤化工項目的建設。
對煤化工產業來說,今年的6月可謂是悲喜交加的“多事之秋”。
6月10日,一些媒體報道讓煤化工企業感到了陣陣寒意。報道稱,國務院6月7日召開關于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中國將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項目和糧食乙醇燃料項目。報道還特別引述一位政府官員的話說,從技術上看,煤制油目前還尚有很多沒有攻克的難點,以神華的煤制油項目為例,耗資100多億元,但其生命周期卻遙遙無期。
隨后,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員出面澄清事實時表示,我國不會叫停已批準的煤化工項目。但他同時又透露了6月7日國務院召開的關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上傳遞的信息:中國具有煤制油的技術,但“煤制油”不宜大規模發展。該官員說:“對發展‘煤制油’,國家的態度一直是發展和掌握技術,而不是大力發展,至少目前不會大力發展。”
雖然發改委的官員及時出面進行了“辟謠”,但傳遞出的信息同樣令煤化工尤其是“煤制油”企業多少有點失望和擔憂。正如相關媒體所說的那樣:雖然已基本定調,但國家對煤制油產業發展的態度,也曾存在一些微妙的轉變。
迅猛發展挺進世界前列
我國煤化工產業主要包括煤焦化、煤氣化、煤液化和電石等產品。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煤化工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我國化學工業中已經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特別是近年來,國際油價高位運行給煤化工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國家能源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宏觀指導下,各產煤地區發展煤化工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紛紛做出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戰略決策,制定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同時,隨著煤炭經濟形勢的好轉,經歷了3年(1997年~1999年)特別困難時期的煤炭企業,為了分散經營風險、延長產業鏈,也紛紛向煤化工產業進軍,開發煤焦化、煤制油、煤制甲醇等項目。
據統計,我國煤化工產品產量約占全部化學工業(不包括石油和石化)產品產量的50%。2005年,我國生產焦炭2.3282億噸,電石895萬噸,煤制化肥約2500萬噸(折純),煤制甲醇約350萬噸,均位居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我國的煤炭液化項目,也就是“煤制油”項目也取得了可喜進展。神華集團公司500萬噸/年的煤炭直接液化項目于2004年8月動工,計劃今年投產,一期建設100萬噸/年直接液化工業化示范裝置。該生產線的建成和投產,將對我國煤炭直接液化的產業化發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和促進作用。
煤炭間接液化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在國外是成熟的,引進技術建設大型工廠的風險不大。2004年初,發改委成立了中國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對外談判工作組 (CCWT),負責有關“煤制油”項目的對外合作事宜。作為CCWT成員,神華集團、寧夏煤業集團都在建設320萬噸/年的間接液化項目。這兩個項目均擬以引進國外成熟的大型合成油技術為主,主要產品為發動機燃料油和石油化工替代產品,預計于2008年~2010年前完成項目建設。
矛盾凸顯“餡餅”也是“陷阱”
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對于緩解我國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供求矛盾,促進鋼鐵、化工、輕工和農業的發展,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都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來,隨著煤化工的迅猛發展,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并日益嚴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一位專家指出,特別是一些地區為加快地方經濟發展,不惜以犧牲資源為代價,片面追求產業發展速度,以資源為手段,大舉招商引資,資源配置和開發利用不合理。個別企業以建設煤化工為名,行圈占和攫取資源之實,大肆套取煤炭資源。有些地方的煤化工產業剛起步,現有煤炭資源就被瓜分殆盡。
最突出的是煤化工產業受資源、環境制約嚴重。水資源是煤化工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我國水資源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產煤地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和單位國土面積水資源保有量僅為全國水平的1/10。大型煤化工項目年用水量通常高達幾千立方米,相當于一些地區十幾萬人口的水資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國土面積的水資源保有量。一些地區大規模超前規劃煤化工項目,一方面有可能形成產能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會打破本地區脆弱的水資源平衡,甚至出現與人、與牲畜、與農業爭水的局面,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在今年的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就提出了引渤海水入內蒙古的建議,以解決當地煤化工缺水的難題。
一些煤炭業內人士也表示了諸多擔憂:我國煤炭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優質、清潔和煉焦煤資源相對較少。煤炭工業承擔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而短時間、高強度、大規模占用煤炭資源,甚至“跑馬圈地”式占資源發展煤化工,既影響電力等行業的平穩發展,也加速了煤炭資源的消耗,不利于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盲目發展、重復建設嚴重是當前煤化工產業的又一大弊端。電石和焦炭等傳統煤化工產品產能嚴重過剩。20 06年,我國焦炭出口價格僅相當于2004年的一半,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產品盲目發展的勢頭也逐漸顯現。2005年,我國甲醇產量為536萬噸,在建、擬建和規劃產能約2000萬噸。但是,甲醚后加工生產技術和應用市場還不成熟,如果出現產能過剩,企業的風險很大。同時,煤基甲醇裝置必須依賴低煤價、大型化、先進技術及低投資四者緊密結合才有國際競爭力,而我國正建或擬建的規模偏小,多為10萬噸~20萬噸/年,最大的也只有 60萬噸/年,沒有足夠大的規模根本就形不成國際競爭力。
對“煤制油”項目,質疑聲和贊同聲一樣不斷,一些專家認為:我國的“煤制油”和烯烴項目盡管還處在工業化試驗和示范階段,在技術和工程方面還存在風險,但一些地方不顧客觀條件,一窩蜂地規劃建設“煤制油”和烯烴項目,目前開工建設的十幾萬噸規模的“煤制油”、煤制烯烴裝置多數不夠經濟規模,技術也不成熟,且這類裝置投資巨大,動輒幾十億元,投資風險較大,弄不好到頭來“餡餅”成了“陷阱”。
正如一位政府官員所言,“煤制油”項目首先耗資巨大,其次成本很高,尤其很耗水。作為化工能源,煤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其制油的工藝是一種全生命的能量消耗,以更多的能源換取更少的能源,這種不計成本的發展很不劃算,不適合大規模的商業化,也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規律。
科學發展“新興”成為“創新”
煤化工產業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涉及面廣,工程建設復雜,實施難度大。同時,煤化工又是新興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
為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引導和規范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我國確定了“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合理利用、創新發展”的原則和總體發展目標,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重點將通過大力調整傳統煤化工產業結構,加快示范工程建設,優化產業布局、推進技術裝備國產化,推進煤化工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等。
發改委在2006年也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重要煤炭生產省高度重視煤化工工作,正確處理產業發展速度、規模與資源、生態環境承受能力間的關系,謹慎決策煤化工項目的建設。一是加強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管理,在各地區的煤化工產業區域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并得到發改委部門確認之前,暫停核準或備案煤化工項目。對煤炭液化項目,在國家煤炭液化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前,各級投資主管部門應暫停煤炭液化項目核準。二是優化煤化工產業布局,鼓勵煤炭資源接續區煤化工產業發展,適度安排供煤區煤化工項目建設,限制調入區煤化工產業發展。三是明確煤化工產業發展重點。鼓勵發展煤制化肥,穩步發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烴等石油替代產品,其中煤炭液化尚處于示范階段,應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廣,規范發展電石、焦炭等高耗能產品。
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必須統籌兼顧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和相關產業對煤炭的需要。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一位專家指出,在水資源平衡上,煤化工應“量水而行”,嚴禁擠占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來發展煤化工產業,嚴格控制缺水地區上煤氣化和煤液化項目;在運輸安全上,煤化工項目必須具有較高的產品安全運輸保障,對不具備運輸條件的煤化工項目應不予核準或備案;在環境保護上,煤化工項目必須達到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標準,對不能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項目應不予核準或備案;在技術政策上,各地區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嚴格執行焦炭和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等產業政策;在項目管理上,從嚴審批煤化工項目,嚴禁化整為零,違規審批。
“煤化工產業具有規模化、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的特征,技術含量高,投資強度大,對項目業主實力和社會依托條件要求較高,同時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中西部地區,依托條件相對較差,發展煤化工產業不僅要樹立牢固的風險防范意識,更要有較強的風險防范能力。”一位業內人士的分析再次給熱衷煤化工的地方領導和企業敲響了警鐘。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