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1日)下午,共和國鋼鐵產業的“長子”——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武鋼)在云南找到了夢寐以求的聯姻對象——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鋼股份)。根據披露的簽字協議內容,由昆鋼股份向武鋼集團定向增資擴股,武鋼集團以現金入股的方式持有成為第一大股東,昆鋼集團為第二大股東。此舉標志著我省鋼鐵產業進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新里程。
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云南省副書記李紀恒,云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羅正富,湖北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周堅衛,及國家有關部委相關負責人出席簽字儀式并見證了這一重要歷史時刻。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昆鋼集團董事長王長勇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當日,武鋼集團向我省災區捐款600萬元。
新昆鋼股份將達23.8億股
據了解,武鋼集團戰略重組昆鋼集團,將采取增資入股的形式,而非傳統的政府資產劃撥。武鋼集團持有11.5億股,占總股本的48.41%,成為昆鋼股份第一大股東;而昆鋼集團持有11.3億股,持股比例為47.41%,為第二大股東;原昆鋼股份其他股東股權比例相應調整,新昆鋼股份總股本將達23.8億股。
至于武鋼此次重組昆鋼股份注入的準確資金數據,昆鋼集團總經理李幼靈透露,要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后才能公布,但不會少于35億元。李幼靈還就外界傳聞此次重組高達200億的資金予以了否認。根據云南省政府的批復,雙方戰略合作的目標是以引進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技術為主,充分發揮戰略協同效應,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加快實施昆鋼股份“十一五”發展規劃項目,形成適度的產能規模,實現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顯著增長。
全球第一曾相中昆鋼
由于昆鋼集團第一股東的位置被武鋼取代,重組關注的焦點就落到了云南方面在今后合作中究竟有多大的話語權。權威人士介紹,新昆鋼股份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其獨立的生產、購銷、研發等功能不得取消或弱化,工商、稅務注冊登記地保持不變,重組后的新昆鋼股份名稱初擬為“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新的昆鋼股份擬實施資產處置等重大事項時,必須在實施前報云南省政府同意;與新昆鋼股份的相同、相近產品在同一市場內互不競爭,雙方合理劃分銷售區域;同時設定對重組后新公司實現銷售收入、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結構等發展目標的約束辦法等。
昆鋼集團是云南省最大的鋼鐵聯合生產基地,總資產達245億元,凈資產80億元,現具備年產600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地理位置和資源壟斷,也曾使昆鋼成為內外資鋼鐵企業爭搶的對象。全球第一大鋼廠米塔爾,在與安賽樂合并前,就曾動過昆鋼的心思,但沒有獲得審批。去年年底,西南第一大鋼廠攀枝花鋼鐵集團和中南第一大鋼廠武鋼集團開始與昆鋼接觸,有意并購,最終武鋼如愿。
做世界級鋼鐵集團
武鋼希望通過“西南戰略”做強做大的雄心早已有之。2005年底,武鋼曾與廣西國資委簽署協議,共同出資組建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另外,武鋼還曾與正在進行搬遷的重慶鋼鐵洽談過重組。
此次重組后,武鋼擬通過實施中西南發展戰略,建設中西南鋼鐵產業基地,進軍世界500強,成為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和區域市場控制力的世界級鋼鐵集團。而武鋼進入昆鋼股份公司后,將把新昆鋼股份建設成為立足云南、面向西南,不斷拓展周邊地區市場和東盟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內一流大型鋼鐵企業,成為帶動云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企業。
相關分析師認為,到2010年,廣西、四川、重慶、云南、貴陽等西南地區年鋼材消費量將達6280萬噸,而目前這一地區鋼材年產量不足2600萬噸,自給率僅為60%。由于西南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封閉,市場容量主要為攀鋼、重鋼、昆鋼等;加上靠近越南、泰國等鐵礦石儲量豐富的國家,武鋼占據西南,既可擴大市場占有率,又可兼得鐵礦石及出口之利。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認為,兩鋼重組是中央企業與地方骨干企業跨地區聯合重組的一次嘗試。推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集中,盡快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能夠與大型跨國公司和集團相抗衡的企業,已經成為我國應對市場化、國際化挑戰的當務之急。武鋼、昆鋼重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他希望兩鋼精誠合作,講究誠信,早日落實協議內容。
4年“求偶”情定武鋼,中國中西南鋼鐵基地版圖劃定
兩鋼聯合催生長線大牛股
分析師認為,鋼鐵板塊是市場目前最后一個價值寶地
很顯然,作為國家支持的武鋼與昆鋼重組之事,意義遠不止于武鋼和昆鋼兩家企業的戰略經營雙贏,這顯示出了中國相關部門欲通過鋼鐵企業戰略重組,實現打造世界級鋼鐵企業的雄心。“這樣的話,中國西南鋼鐵基地格局就漸漸形成了。”中國鋼鐵協會黨組書記、副理事長劉振江說。
近兩年來,中國鋼鐵企業也已掀起了并購重組的浪潮。“國家出臺的鋼鐵產業政策,鼓勵以大企業為龍頭,通過跨地區聯合重組,培育特大型鋼鐵集團,改造和提升我國鋼鐵產業,優化鋼鐵產業布局,促進鋼鐵行業健康發展。”云南省政府負責此次戰略重組的一人士說。
“國內目前還沒有哪家鋼鐵集團公司年產能可達3000萬噸。”劉振江說,鋼鐵行業是一個對規模化要求很高的行業,而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很低。據了解,目前我國擁有鋼鐵生產企業760多家,去年雖然全國產鋼超過4億噸,居世界第一位,卻沒有世界級的鋼鐵大企業,年產量在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僅21家。“3000萬噸是一個檻,目前只有寶鋼接近這一標準,但還達不到。”
在此情況下,加快鋼鐵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就顯得尤為迫切。
中國鋼鐵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日前公開提出,我國鋼鐵行業的跨地區合并重組,應該形成以鞍鋼-本鋼為核心的東北鋼鐵工業基地、以首鋼-唐鋼為核心的華北鋼鐵基地、以寶鋼-馬鋼為核心的華東鋼鐵基地,和以武鋼-攀鋼為核心的中西南鋼鐵工業基地。
“目前,中部鋼鐵企業已經和西部鋼鐵企業展開合作。本次昆鋼與武鋼強強聯手,更加促進了中西南鋼鐵工業基地格局的形成。”劉振江說,而新重組后的武鋼,其規模在全國已經僅次于寶鋼、鞍鋼,位居第三。
對話昆鋼總經理
4年“求偶”情定武鋼
昆鋼集團總經理李幼靈介紹,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戰略計劃很早就開始醞釀。
早在2004年,昆鋼集團就主動與國內外多家有意向的戰略投資者進行了接觸,其中包括世界頭號鋼鐵巨頭印度米塔爾公司。當時輿論盛傳米塔爾公司將出資100億元控股昆鋼股份,但時值國家“鋼鐵新政”出臺,原則上不允許外商控股國內鋼鐵企業。而當時昆鋼已亮出讓出50%股份的底線,但米塔爾并不滿足。最終,持續兩年多并已進入“真正談判”的接觸畫上了句號。
昆鋼和武鋼開始接觸時,西南地區的鋼鐵老大攀鋼集團,也幾乎同時找昆鋼談判,最終武鋼如意重組昆鋼股份。“武鋼的優勢在于技術、資金和巨大的規模效應。”李幼靈說。
今年3月初,云南省政府代表團考察了武鋼,使武鋼與昆鋼股份的重組推向縱深。云南省國資委主任徐盛鵬、省經委副主任王興寧和昆鋼集團董事長王長勇、總經理李幼靈、總工程師張竹明,都是考察團成員。“這些成員都是昆鋼與武鋼重組的重要推動者。”省國資委一位官員說。
云南考察團與武鋼座談時就明確表示,昆鋼是今年云南省納入股份制改造的重點企業,要在新的形勢下謀求新的發展。
武鋼重組昆鋼股份后,昆鋼需要先進技術,可無償從武鋼拿來使用。“硅鋼、高強度鋼材、低合金板材、中高檔線板產品,我們都可以生產。”李幼靈說。
據了解,武鋼重組昆鋼后,將首先啟動50萬噸硅鋼生產和60萬噸高端鋼材產品生產兩大項目。
對話分析師
鋼鐵龍頭股將成下半年投資重點
記者 鐘國華 陸曉輝 盡管昨天暴跌,但武鋼股份(600005,12.48,-0.16,-1.27%)昨天仍以僅跌0.16元的微弱跌幅強于大盤3.8%的跌勢。事實上,近兩周以來鋼鐵板塊一直在強勁崛起,武鋼股份也從7月下旬的8元多最高沖到13元之上。
“雖然單從武鋼與昆鋼戰略合作的事件看,尚無法推測其對整個國內鋼鐵行業會立即產生多么重大的影響,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意味著鋼鐵行業內的重組正在加速。”對此,國泰君安證券昆明營業部分析師高樞評價說,此前寶鋼收購八一鋼鐵、整合包鋼,再加上此次武鋼與昆鋼的合作等行動,都將有利于鋼鐵行業的做大做強。
湘財證券昆明營業部分析師陳俊文介紹,國家發改委曾表態,中國不應只成為鋼鐵加工廠,鋼鐵業要做強而不是普遍撒網式的發展。這勢必會有更多的并購重組發生,類似的合作會進一步提升鋼鐵龍頭企業的業績,建議投資者繼續看好寶鋼、武鋼、鞍鋼等行業龍頭股。它們也將是下半年投資的重點選擇之一。
高樞分析,在經歷了5·30深幅調整后,追求安全邊際已成為機構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問題。盡管鋼鐵行業在二季度經歷了眾多利空消息的打擊和艱難的調整,但從半年報來看,行業的業績仍在高速增長;既然鋼鐵板塊在艱難的二季度都能交出讓人滿意的業績答卷,那么就有理由看好其在三、四季度的優異表現。
此前,鋼鐵、煤炭、有色、石化等板塊都被評價為安全邊際較高的估值洼地,至今煤炭、有色、石化等板塊都有了大幅上漲,相對漲幅較少的鋼鐵板塊,已是市場目前最后一個估值洼地,近期不少主流機構對鋼鐵龍頭股的積極推薦不無道理。
重組后直指世界500強
正如一位省級領導在簽字儀式上所言:“值此建軍80周年紀念日,兩鋼戰略重組協議簽訂,是一件值得紀念的重要事件,這預示著他們倆必將發揮優良傳統,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把企業做大做強。”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武鋼、昆鋼股份重組后將會向何方奔去,且讓我們來聽聽兩大鋼鐵集團的老總是怎么說的。
昆鋼集團董事長王長勇:巨資催動昆鋼股份升級換代
昆鋼發展當中究竟碰到了什么問題?王長勇稱,昆鋼一直堅持自我積累、滾動發展的理念。通過幾代昆鋼人的拼搏,歷經68年的發展,昆鋼已從一個小鋼廠發展成為具備年產600萬噸鋼鐵的聯合企業,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功不可沒。但面對國際、國內鋼鐵行業發展的新形勢,產品結構不夠合理,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已成為昆鋼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瓶頸。
按生產經營快報統計,今年1-6月,昆鋼產鋼272萬噸,同比增長19.41%;產鐵260萬噸,同比增長18.22%;產鋼材286萬噸,同比增長40.51%。實現銷售收入102.48億元,與預算相比,超額完成2.48億元,均實現了時間過半,各項生產經營指標過半的目標。
“這次重組,有利于促進雙方快速發展。”王長勇坦言,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將成為2000萬噸鋼鐵綜合生產能力、有較強贏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大集團。他特別強調,武鋼在產品結構、工藝裝備、經營管理、人才儲備、科技創新、資本運作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而昆鋼是云南省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擁有云南省發展鋼鐵工業的原料、區域市場和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位優勢。
王長勇透露,戰略重組后,新昆鋼股份將在股權結構合理、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的公司構架下,集武鋼的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發展區位優勢并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
今后,將以產品結構調整帶動技術裝備升級換代,以精細化管理促進品種、產品質量效益雙提高,促使綜合競爭實力發生質的飛躍。在戰略重組期間,雙方企業文化的融合將成為重要因素,努力實現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的和諧統一,新的昆鋼股份將會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武鋼借昆打通出境雙通道
“兩鋼重組可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武鋼總經理鄧崎琳說:“武鋼很早就有通過西南戰略做大做強的計劃,而現在能與昆鋼這樣有獨特區位優勢的企業合作,將有助于武鋼通過東南亞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更重要的是,鐵礦石儲量豐富的越南、印度與云南地理位置十分接近,這為未來武鋼獲取境外鐵礦石原料提供了最近而且十分有效的通道。”
鄧崎琳說:“我們和昆鋼正在做開拓東南亞市場和從境外獲取鐵礦石的事情。”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聯合重組已經成為中國鋼鐵產業調整結構、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發展趨勢。面對國內外鋼鐵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兩鋼重組有利于提高我國鋼鐵產業的集中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促進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他認為,昆鋼是全國的重點企業之一,擁有區位、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重組之后,武鋼將把對新昆鋼股份的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斷增強昆鋼發展的后勁,力爭用較短時間,使昆鋼的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升,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效應顯著提高,力爭把新昆鋼股份建成國際一流的企業。
據介紹,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于1955年開始建設,1958年9月13日正式投產。武鋼是中央和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與鄂鋼、柳鋼聯合重組后,集團公司已成為年產鋼2000萬噸規模的大型企業集團,在中國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十一五”時期間,武鋼將堅持外向型發展思路,實施中西南發展戰略,在重組和挖潛改造的基礎上,力爭到2010年,集團公司總體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以上,并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努力把武鋼建成為中國冷軋硅鋼片和汽車板為主的重要板材基地。
30年“老昆鋼”笑看未來
記者 張科 “肯定會更好!”展望此次增資擴股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昆鋼職工老徐充滿自信。他認為,外來資金、技術必將給昆鋼帶來切實的改變,實現“1+1大于2”的效果。“大河水漲,小河才能有水。”老徐用形象的比喻來表露他對重組的期待,相信隨著企業績效的提升,包括自己在內的職工收入也會出現相應的增長。
老徐豎起三個指頭,表示自己在昆鋼已整整工作了30個年頭。30年來,老徐輾轉于昆鋼多個部門;15年前,開始在昆鋼的供水系統工作至今。“沒有符合指標的水滿足供應,昆鋼就無法正常生產。”一直奮斗在鋼廠生產輔料供應部門,老徐為昆鋼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同時也見證了昆鋼發展的點滴變化。
在老徐記憶當中,上世紀80年代是昆鋼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月工資雖只有80多元,但其水平已經類似于如今的白領階層,“很多事業單位的工資都無法跟我們相比。”相對于當時較低的物價,老徐一家的生活過得非常舒適,成為親戚朋友羨慕的對象。
更讓親戚朋友們“眼紅”的是,由于工作表現良好,老徐還能遇到半年左右就晉升一級工資的驚喜。雖然每次上漲就是幾塊錢,卻格外讓人興奮。經過近年的提質增效,昆鋼一度不太景氣的發展態勢開始逐步扭轉,面對激烈的競爭和行業發展的大勢,取長補短、優勢整合成為包括昆鋼人在內的鋼鐵行業的上佳選擇。
“外來和尚能念經。”老徐雖然是一名典型的“老昆鋼”,但他對外來資金、技術注入對昆鋼發展的助力作用看得非常透徹。“社會在變,時代在變,企業發展的思路也應隨機而變。”回顧自己30年的昆鋼工作生涯,老徐不無感慨,相信隨著此次重組,雙方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的優勢將能夠得到有效互補,“變則通、通則強”,老徐相信老人們總結的道理。
來源:都市時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