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聚氯乙烯(PVC)價格走出了一波較好的行情。自3月份起,國內PVC價格開始大漲,一季度PVC均價還只有6600元/噸,到6月中旬已經達到7800元砘,創近年新高。
7月初,受出口退稅下調政策的影響,國內PVC市場曾一度出現了價格的下挫,但是到7月中旬后期,在電石原料緊缺和全國大范圍暴雨導致交通運輸受阻等因素的支撐下,PVC價格再度回升,到8月份已經站到了噸價8000元以上。
預計未來,PVC在中國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從PVC的人均消費量來看,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量為15-20千克,而我國僅6千克左右。PVC需求60%來自建筑行業,中國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的全面建設以及西部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等都將拉動PVC需求的快速增長。據預測,未來幾年國際PVC需求將以年4.1%的比率增長,而中國將成為PVC供需的主要國家,未來幾年表觀消費增速將達10%-15%左右。
節能減排和環保因素推動的成本上升,是目前電石法PVC價格高位運行的重要因素。隨著國家發改委對電石產能的限制和電石用電價格的調整,導致電石供應偏緊,從而使電石法PVC成本大幅上升。
盡管目前PVC價格處于近兩年來的高位,但是扣除成本提升因素,實際僅相當于2006年6800元/噸左右的水平。其中,電石價格從一季度的2300元/噸上漲到了二季度末的2800元/噸,個別地方的電石價格已經達到3000元/噸以上,相當于PVC成本增加了750-1050元/噸。
PVC價格上揚對一體化企業有利,這些企業由于具備完善的產業鏈,在電力成本上具有優勢(電力占據PVC70%左右的成本);而非一體化企業則難以在PVC價格上揚中大幅獲益,特別是一些小型PVC企業,隨著電石成本上升,面臨著開工率降低或停產的風險。
PVC行業產能大于需求,但由于開工率低等因素,2006年國內PVC產能仍不能滿足自給,預計未來兩年100萬噸/年的消費增量趕不上200萬噸/年的產能增量。從新建規模及規劃項目來看,未來兩年國內PVC行業競爭將更激烈。
從國內PVC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有向資源地轉移或整合的趨勢。國際PVC生產正由通用化轉向高性能化、專用化和工程化,即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然而,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需要進行新的設備投資,且國內的技術又相對匱乏,因此,國內PVC企業短期內不可能實現轉型。預計未來幾年,產能過剩將促使通用PVC企業依賴于成本競爭,而擁有了資源才能保證競爭優勢。
預計未來幾年,PVC價格將維持在6300元/噸以上。理由如下:第一,目前國際PVC產能的85%為乙烯法,未來幾年預計油價高位運行,高成本將阻止乙烯法PVC價格的暴跌;而技術進步使得電石法PVC的性能正逐步接近乙烯法,兩者之間的價差不會拉開太大。
第二,平均5分錢的差別電價,將給電石帶來170元/噸的附加成本;如果再取消高耗能電力優惠(大多在0.1-0.2元/千瓦時),成本增加將更快。
第三,副產品燒堿銷售不暢以及廢渣環保處理等因素都會抑制PVC的開工率。此外,電石法PVC為高耗能產業,向發達國家的出口會受到限制;城鎮化、塑代鋼等的快速發展會帶動PVC的消費,對PVC價格會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據測算,國內一體化電石法PVC平均完全成本為5500-5800元/噸(含稅)左右,而普通電石法PVC成本為6100-6300元/噸。到2008年,我國一體化電石法PVC產能占總產能的比例仍不足50%,因此普通電石法完全成本6300元以上應該是PVC的合理價位。
一是氯平衡副產燒堿的銷售問題。氯堿作為PVC的配套工程,解決了PVC生產對氯氣的需求問題,但這要求燒堿銷售必須通暢。然而,燒堿產能過剩是市場發展的長期狀況。所以,為了保證PVC的正常開工,一些企業采取了燒堿保本銷售的經營策略。
二是離子膜燒堿出口將是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策略之一。目前燒堿的全球貿易量超過50億噸/年。在澳大利亞,制鋁行業每年消耗150萬噸左右的燒堿,是全球最大的燒堿進口國。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鋁精煉廠對隔膜法生產的燒堿加以限制,而離子膜燒堿工藝受到青睞,預計國內離子膜燒堿出口比例將逐漸提升。國際燒堿市場目前基本由美國、日本、沙特把持,澳大利亞是它們共同的出口市場。美國年出口量在160萬噸左右,沙特出口量超過40萬噸,日本近幾年來出口量維持在60萬噸左右,國內燒堿企業要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只有靠成本取勝。
三是出口退稅可能進一步縮減,外銷比例較大的企業應注意規避。我國政府對出口退稅的調整估計不會是短期的,這對塑料制品、橡膠制品行業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大大限制了那些單純依靠批量出口以獲得利潤的企業的發展。
來源:化工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