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大量的煤礦事故調查分析報告中,不難看出:煤礦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大多是由于職工違章作業、違章指揮和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三違” 現象已成為嚴重威脅職工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影響企業形象和制約企業發展的“頑癥”。“三違”整治,也就成為了煤礦企業抓安全生產的一項重點工作。 目前,一些煤礦對“三違”人員的的管理辦法,大多采用經濟處罰、脫產學習、協管幫扶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雖然能讓違章者暫時從處罰中吸取教訓,但在潛意識里,許多人認為“三違”只能給自己帶來點經濟損失,并沒從內心真正認識到“三違”可能會對自身或他人生命造成傷害,會為親人、朋友帶來生活上的困難和感情上的痛苦,安全自律意識仍然很差。并且對“三違”人員處理輕了,就像麻醉藥,只能在短時間內起到作用,收不到長久的效果;處罰重了,又容易讓人產生“越是罰我,我越要怎么樣”的逆反心理,造成管理人員和工人之間的隔閡,反而更不利于安全生產。 由此可見,對“三違”人員的管理,不能僅在罰字上做文章,應正確對待“三違”人員出現的違章狀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制定相應措施,特別是要以人為本,在關心人、尊重人、保護人上多想辦法,引導職工不斷增強安全意識,規范自身行為,進而成為“想安全、會安全、能安全”的“安全人”。在這里,不妨借鑒一下大禹的做法。 傳說上古時候,大禹的父親鯀受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四處圍郾,即“堵”的方法,結果年年治,年年水患依然。后來鯀被砍了頭,禹受命治水,他采取疏通的方法,開浚河道、修理堤壩,最終水患得以治理。 流傳幾千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疏”比“堵”更重要。“堵”,非但沒有減小水害,反而增加了水的威力,適得其反;“疏”,使水能夠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最終將水的威脅化有為無。 “三違”的外在表現是行為,根子在思想。根治“三違”的關鍵,就是要“三違”人員的安全思想認識到位。要想轉變其安全思想認識,改善其安全心智模式,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必須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況且,僅僅靠出重拳、嚴懲罰的“堵”是遠遠不夠的,更應做好“疏”的工作,疏堵結合,多管齊下,來根治“三違”。 職工出現“三違”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把職工違章時的心理分為麻痹、僥幸、自滿、馬虎、湊合、逆反、應付等多種。因此,就應針對“三違”職工的不同違章心理,分析其“三違”產生的直接原因及深層次原因,及時疏導,消除其違章心理,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其安全生產意識。當然,有些職工擺不正自己的位置,被動接受管理,甚至想方設法逃避管理,這時可以借助輿論引導、親情感化、群監網絡、安全學習日等安全宣傳教育,增強職工的家庭責任感,激發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促使職工能夠自覺安全生產。同時,還要加大對“三違”職工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安全知識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 反“三違”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單憑嚴查重處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因此,“三違”整治還要推行人本管理,積極探討安全處罰的多樣化。有些煤礦,推行處罰金返還制,如果被處罰的“三違”人員半年無“三違”和工傷,返還罰金的30%,一年無“三違”和工傷,再返還50%。這種做法,有效地增強了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律意識。還有一些企業,在對“三違”人員除了安全罰款之外,還有安全擔保、風險抵押、安全幫教、安全陪護、安全學習、常規軍訓、拓展訓練等多種 “處罰”方式,并賦予職工權利,讓其自主選擇一種處罰方式。這些做法,都值得借鑒學習。這樣做讓職工既能體會到處罰的痛心,又能感受到企業的關愛,還能夠從內心深處觸動其“安全神經”。曾經有一位“三違”職工,企業讓他自主選擇“處罰”方式,他選擇了“安全陪護”這一處罰方式。三天的安全陪護“處罰”完成后,他思想上產生了極大的觸動。他說:“三天的義務護理工傷工作,深深地震撼了我。看到傷者痛苦的表情,家人焦急的神情,孩子期盼的眼神,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安全就是一種幸福,能給家庭帶來歡樂,給企業帶來穩定。如果一味地違章蠻干,會給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帶來的嚴重后果和沉重負擔。以后,我一定會按章作業,再也不違章蠻干了。” 當然,對“三違”職工的安全教育方法多種多樣。但不管是什么樣的教育方法,都應堅持以人為本,圍繞職工生理和心理規律,安全與生產的發展規律,疏堵結合,對職工的教育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只有讓職工充分認識到“三違”的嚴重后果,才能切實增強其安全意識,提高其安全技能,杜絕“三違”現象,實現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第223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