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礦石需求量的緊缺態勢,逼得大型鋼企率先“出走”,以投資、控股、參股、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等多種方式獲取境外鐵礦資源。每噸數美元的利潤差,誘使國內民企資本也異常活躍,緊緊尾隨。
一、海外開礦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伴隨我國鋼鐵工業的持續快速增長,鐵礦石資源短缺的狀況日益突出,進口鐵礦石的數量大幅增長,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越來越強。2001~2006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平均增速在23.76%。2007年上半年,我國鐵礦石的進口量較2006年同期增長16.46%,增速有所下滑,但進口依存度為53.45%,較2006年的進口依存度上升1.36個百分點,而2006年則較1996年增長25.69個百分點,較2001年增長11.13%。雖然國產礦也在逐年增加,但增速落后于我國鋼鐵工業需求的增長,國產資源的不足使得利用進口鐵礦來滿足國內鋼鐵生產需要成為必然,只有充分利用海外資源才能保證我國鋼鐵工業持續穩健的發展。
鐵礦石價格連年上漲,我國在鐵礦石談判中又缺失話語權,這使得我國鋼鐵企業長期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不利于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目前,全球鐵礦石資源有70%左右集中在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鐵礦石巨頭手中。壟斷寡頭通過控制貨物供應來操控國際鐵礦石價格,是推動近年鐵礦石價格逐年大幅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鐵礦石長約價格從2003年起平均以每年25.5%的速度上漲;中國鐵礦石的年平均進口到岸價格則以平均28%的速度在增長。2003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到岸價格為32.78美元/噸,2007年上半年的平均到岸價在74.64美元/噸,已是2003年的2.28倍。到岸價格主要由離岸價和運費構成,近年來除了鐵礦石離岸價不斷上漲外,海運費也呈大漲趨勢,尤其2007年中國進口礦石的海運成本大增,從澳大利亞西澳港到北侖港2006年的海運費報價為12美元/噸左右,而2007年的價格已經升至23美元/噸,上漲了近1倍。
二、我國鋼鐵企業海外開礦的發展歷程
為保證我國鋼鐵行業的原料供應,近年國家出臺政策鼓勵鋼鐵企業在海外投資辦礦,建立穩定的海外礦石供應基地,提高礦石資源的保障能力。2007年5月,武鋼、寶鋼、鞍鋼、首鋼聯合投資創立北京鋼企聯礦產資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對柬埔寨進行鐵礦資源勘探與開發。四大龍頭企業聯手海外開礦,開創了中國鋼鐵企業的先例。
事實上,中國鋼鐵企業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行海外礦山開發了,但由于當時受國家政策限制及國內鋼鐵企業海外投資實力有限等因素影響,海外開礦步伐緩慢。1987年獲批的恰那鐵礦項目是中國首個海外鐵礦山投資項目,為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與澳大利亞哈默斯利鐵礦公司合資開發,總投資2億美元,1990年正式投產,產量為1000萬噸/年。1987~2004年的18年里共有8項海外投資項目簽約,數量少之又少。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迅速崛起,原料供應瓶頸問題日益突出,在促進采用長期供貨合同方式采購礦石的同時,作為獲取國外鐵礦資源最有效的途徑--境外投資開礦理所當然被納入發展重點,海外投資開礦步伐也明顯加快。2005年到目前為止,初步統計至少有13項海外項目簽署了合作協議。
三、鋼鐵企業海外開礦的現狀分析
我國鋼鐵企業已經開發的海外礦區主要集中在鐵礦石品位高、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從1987年到現在與澳大利亞方面的合作項目共有9項,幾乎占了全部對外項目的一半。其次則是周邊毗鄰的國家,我國企業先后在蒙古國、俄羅斯、越南和朝鮮等地投資開礦。鐵礦石各國的離岸價基本在同一價位上,近兩年中國鐵礦石的進口成本高主要是運費過高造成的,在周邊國家開礦有運距上的優勢,可以節約大量的運費,降低進口礦成本。印度的鐵礦石資源也較多,且品位較高,但由于政策上的原因,近年我國在印度地區投資設廠很少。另外在巴西、智利和印尼等地也均有中國企業投資的礦山。
目前我國企業仍在不斷尋求新的海外鐵礦資源,主要目標集中在非洲、澳大利亞、巴西等鐵礦資源豐富的地區。
四、信貸風險提示
企業到國外投資開礦是一種純粹的企業行為,主要是由市場需求引起的,目前也開始受到國家的重視。但隨著海外開礦的項目數量大幅增加,中國鋼鐵企業如何避免其中的風險,需要引起重視。銀聯信認為,海外開礦要對礦產資源風險、政治環境風險、法律風險、經營風險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1.政治經濟環境風險
目前,一些富礦集中地,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的政局穩定、經濟較發達,但這些地區的礦產資源基本已經被國際、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瓜分完畢,因此,國內鋼企海外開礦有向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地轉移的趨勢,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這些地區政局不穩定,經濟較為落后,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非常差,這些都給鋼企開礦獲利帶來不穩定因素。例如,中國地質礦業總公司在科特迪瓦的錳礦,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朗的油田都因政治因素而擱淺,鋼鐵企業面臨同樣的問題。目前已勘測西非蘊藏豐富的鐵礦資源,成為中國鋼企開礦的主要目標,在進入非洲開礦時,就必須好好考慮有可能存在的政治環境風險。
此外,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一些地區的開礦附加成本過高,給企業經營帶來壓力。例如,國內一家中型民營鋼企在菲律賓找到一座廉價富礦,然而該礦地處山林地帶,當地沒有鐵路運輸,于是開礦變成了修路,最終由于企業后續投入嚴重不足而導致項目停工。諸如此類的問題多且復雜,因此,海外開礦的前期調研等工作變得很重要,頭腦一時發熱就去開礦的企業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2.法律風險
來自麥肯錫的研究顯示,在過去20年里,全球大型的企業兼并案中取得預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體到中國,則有67%的海外收購不成功。這其中很大一部原因就是法律風險。一般來講,在法律體系健全的國家開礦風險相對較小,在經濟落后、法律建設不強的國家則較大。此外,采礦業對環境污染較大,企業開礦時必須特別關注各國的環保法律,規避風險。
3.匯率風險
在境外開礦,出售的產品以美元計價向國際市場和中國市場銷售,而成本支出則以所在國的貨幣計價,當所在國貨幣與美元的換匯率出現變化,所在國貨幣升值,礦石成本就會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將會受損。目前,國內企業海外資源類投資多以國家政策銀行貸款,融資途徑較單一,以人民幣貸款方式融資面臨的匯率風險更大。
4.人力與技術風險
在邊遠地區開礦,首先需要對礦質進行判斷,然后采礦需要雇用大量勞工。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地質勘察技術以及人才資源上存在明顯劣勢,這給他們的經營帶來不小的風險。即便是大企業在技術上過關,也要面臨雇工短缺的問題。首鋼在秘魯的10余年擴張中,屢屢受到秘魯鐵礦工會的罷工困擾,頻率幾乎達每半年一次。罷工運動給首鋼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5.內耗風險
雖然目前中國鋼鐵企業到海外開礦的還不多,但已經表現出各自為政、缺乏合作精神的趨勢來。在與海外礦企的談判過程中,中國企業勢力分散不利于與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相抗衡,更有甚者,國內企業內部會出現競相加價、相互拆臺、互挖墻腳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談判成本。
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