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興隆縣孤山子鄉沙坡峪村一非法礦井,12月3日發生巷道冒頂事故,11名礦工被困井下。11名礦工在被困129個小時后12月9日凌晨1時15分許全部獲救。獲救的礦工稱,被困的129個小時里,他們渴了就喝一口巷道里的水,餓了就撿報紙吃,或者吃三頁書本,再有就是撿橘子皮吃,“后來實在餓得慌,就把牛皮帶弄成一節節的,燒著膠皮管用喝剩的八寶粥罐煮著吃,煮也煮不熟,就半生著分給大家吃。” 11名礦工全部獲救 據《燕趙都市報》報道,礦難發生后,煤礦進行自救,并隱瞞了實情。自救無效后,礦主于12月4日11時許向興隆縣有關部門進行了報告,興隆縣12月6日6 時許將事故情況向河北省安監局進行了報告。河北安監局組織專家12月7日凌晨3時許到達事故現場。救援中,唐山、秦皇島地質隊等很多單位的專家接到通知后也迅速趕到現場支援搶險工作。 據介紹,瞞報行為導致救援工作的延誤,同時,出事礦井從2003年開始非法開采,礦井巷道雜亂、地質結構復雜,并且沒有開采現狀圖紙資料,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救援專家們僅能依靠曾在井下作業過的礦工的回憶,反復核實情況,憑經驗繪制出井下示意圖,并據此展開施救。 經生命探測儀等設備檢測,確認井下無有害氣體,且有生命跡象顯示,被困礦工仍有生還可能。救援人員7日14時30分一方面保證井下通風工作,一方面在巷道上方多處鉆孔,并輸入葡萄糖等液態食品。同時,參與救援的醫療人員、各種搶救設備、救援的食品、藥品等也全部到位。12月9日1時15分許,河北承德興隆礦難井下11名礦工在被困129個小時后全部獲救,隨即被送往興隆縣幾個醫院進行救治。 11名礦工中有六名為內蒙古人,一人為唐山遷西人,其他四人都是興隆縣本地人。目前11名礦工由醫護人員進行專門護理和治療。住在半壁山鎮中心衛生院的兩名礦工在住院后兩小時已經開始進食流食。 被困礦工回憶井下驚魂經歷 吳明:喝巷道里的水 46歲的吳明是礦上的司機,平時負責開著“四不像”(改裝的拉礦石的車)從礦井內往外拉礦石。正在醫院接受救治的吳明說,12月3日下午事發前,他開著車剛進入巷道,突然停電了,隨后他發現巷道幫開始陷落,很快,巷道就被堵上了。見此情況,吳明意識到,這是發生事故了。隨后,他就喊在里面干活的其他人,其他十位工友聽到喊聲后,很快就聚到了一起。開始時,他們有些不知所措,后來有人說:“沒事的,外面一定有人救咱們,咱們在里面也想想辦法。” 隨后,他們開始分批向外挖,挖了有三四米遠后,他們又意識到,如此挖下去,里面沒有做支護的東西會很危險,就停止了挖掘。但不時有人敲擊巖壁,試圖與外界聯系。吳明稱,他們輪流挖到了第二天,因為他年紀較大,體形較瘦,已經沒有力氣了。他就開始保持體力,渴了就喝一口巷道里的水,此外就躺在礦車上睡覺。 被困的11人中,有好幾位工友有手機,所以,已被困了多長時間,他們很清楚。他們都有手電,后來所有手電都沒電了,他們就用車上的電瓶燈照明。為了節省電,他們在里面挖掘時開燈,睡覺時就關閉了燈。后來,他們聽到了鉆機的聲音,他們知道,外面的人正在全力救他們。但三天多的時間過去了,仍然沒有與上面取得聯系,有人開始鼓勵,“沒事的,咱們一定能出去,家里人也盼著咱們呢”。大家就是這樣彼此鼓勵著,支撐著。吳明說,巷道里面始終有空氣和水,這為他們能夠生存下來提供了最優厚的條件。救援人員所打的鉆孔偏了,并沒有給他們送進去食物。 雖然120多個小時過去了,但他們并沒有放棄逃生的希望。就在巷道打通前,體力好些的工友還在四處觀察,尋求逃生之路。當巷道突然打通之后,“第一感覺是我們有救了,當時在井下想,萬一我真的出不去了,只能認了,F在出來了,這段經歷真是一輩子忘不了! 吳鵬永:煮皮帶吃 來自赤峰市的33歲的吳鵬永是第一個被救出的礦工。蒙著眼睛、輸著液,躺在半壁山鎮衛生院病床上的他說,他來這個礦上打工不到兩個月,和他一同來的五個人,都被困在了井下。 事故發生時,吳鵬永正在井下裝車,突然上面吹來一股風,接著就聽到頂板響,他就知道上面冒頂了。接著里面就停電了!拔覀11個人陸續集合到二井臺上,就商量著怎樣往外逃,”吳鵬永說,“曾往外挖了兩處,但又有往下塌的,就不敢挖了! “我們都有手電,渴了就喝涼水,餓了就撿報紙吃,或者吃三頁書本,吃多了也吃不了,再有就是撿橘子皮吃,”吳鵬永說,“后來實在餓得慌,正好我有條牛皮帶,就把牛皮帶弄成一節節的,燒著膠皮管用喝剩的八寶粥罐煮著吃,煮也煮不熟,就半生著分給大家吃。” 他說:“后來,我們聽到外面有挖掘機聲音,我們心里就有底了。外面敲鋼軌的聲音我們能聽到,我們也敲石壁做了回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