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8年,全球劈頭遇到了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股市大跌等“經濟寒流”,其勢頭之猛,“寒氣”之重,以致于國內有人擔心今年的中國經濟因此會出現緊縮。還有人猜測中央也許會因此調整去年年底提出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兩防”政策。而2008年2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讓人感到既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中,有兩個數據最為引人關注:一是受春節和雪災等因素影響,今年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二是今年1月份新增貸款一舉突破8000億元,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月度新增貸款最高紀錄。
兩個“新高”,又使“兩防”顯得現實起來。那么,“兩防”的意義到底在哪?“兩防”對化工行業的影響又有多大?
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于長濱。
記者: 中央提出的要防止這種價格由結構性的增長轉向通貨膨脹。中央為什么會有這種擔心?
于長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4.8%,漲幅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而今年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明顯的通貨膨脹其主要標志之一就是物價全面上漲。通貨膨脹如果達到了10%以上,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在我國1988年和1993年發生的兩次通貨膨脹,就屬于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兩次通脹對后面物價上漲的翹尾影響,令人記憶憂新。
記者:有可能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哪些?
于長濱:從全球范圍看,中國的通脹水平顯著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但國際市場某些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到國內市場價格。目前能夠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的有國際石油危機、生物能源快速興起、農產品價格暴漲。而這3個因素又是相互關聯的。
先說石油危機。當今的石油危機就是國際原油價格暴漲。今年1月2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00美元。2月19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再次沖上100美元。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3月份期貨合約報收于每桶100.01美元,這也是原油期貨價格首次收于100美元上方。
再說生物能源。石油危機的加劇,促進了替代能源——生物燃料乙醇的開發和利用。2005年8月8日,美國頒布了《新能源法案》。去年1月,布什總統發表國情咨文進一步提出新的能源戰略目標,到2017年每年消費350億加侖的替代燃料。這一目標是2006年50億加侖目標的整整7倍。據《紐約時報》報道,2007年美國共有131家已投入運營的乙醇生產廠,另有70多家正在建設中,預計2008年它們將耗費大約1.3億噸玉米,相當于全美玉米產量的一半。從目前的提取技術看,每提取1升乙醇,大約需要25千克玉米。按這個比例計算,僅美國實現其2017年達到350億加侖的目標,就至少需要33億噸玉米。而2006年世界糧食總產量不足20億噸,才19.67億噸。如此劇增的玉米需求,必然打破世界糧食的供需平衡,引起市場的急劇變化。
{nextpage}
最后說說農產品漲價。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年產玉米2.6億噸,占世界玉米產量的40%。2006年美國用掉1/4的玉米生產了50億加侖乙醇,使世界10%的玉米產量變成了乙醇。由此引發了全世界農產品價格暴漲,波及世界各國。韓國國產牛肉價格全球最高,達到每千克59美元。約旦本地產的羊肉每千克合人民幣80多元,日本的豬肉每千克要100~130元人民幣,雞肉每千克50~100元人民幣。我國去年食品價格上漲12.3%。在食品價格中,糧食上漲6.3%,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1.7%,蛋上漲21.8%。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價格模型測算,石油價格每提高10%,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升0.25%,生產資料價格上升0.9%。這就意味著油價將和糧食價格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走高的重要力量。
記者:要防止結構性價格上漲演變為全面的大幅通脹,需要化工行業做什么呢?
于長濱:這就是中央提出的另一個防止,就是防止整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只要抑制住投資由偏快轉向過熱的趨勢,那么物價也就不可能從結構性上漲轉為通貨膨脹。具體到化工行業,就應該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更好地運用利率、匯率、財稅工具,防止行業投資過熱。畢竟,化工是投資大戶。
記者:國家決定實行“強行著陸”的宏觀調控政策防止投資過熱。什么叫“強行著陸”?
于長濱:“強行著陸”就是國家通過實行一系列的限批、限價的宏觀調控措施,有效抑制經濟增長速度。從目前來看,我國抑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取消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和調節出口稅收政策、調控原材料價格和能源價格、加大環保成本、提高企業員工工資和福利待遇等宏觀調控政策,都能有效起到減少貿易順差的作用。二是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降低貨幣供應總量。
記者:這些策略對于長期以來在經濟增長中帶有濃重投資拉動色彩的化工行業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于長濱:我認為,影響化工行業的首先是取消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和調節出口稅收政策。從去年7月1日起,我國大范圍下調化工類產品出口退稅,出口退稅取消的涉及385個品種,主要包括基礎石化產品、基礎無機化工原材料、金屬和非金屬化合物以及染料和染料中間體等;出口退稅下調到5%的有239個品種,主要包括基本有機化工產品、各類助劑、塑料、農藥、橡膠和粘膠纖維等。調整的焦點仍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上,出口退稅政策已由原來的稅收政策變為產業調整政策,調整的產品正是今后要限制生產和出口的產品。出口退稅給化工產業的重要分支煤化工產業,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主要涉及到粗苯、焦化甲苯、焦化二甲苯及順酐、萘等產品。前3種產品被取消了出口退稅,而順酐、萘等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13%下調至5%。合成橡膠以及輪胎、管帶等橡膠制品的出口退稅率,也由先前的13%下調到5%。在2007年12月26日財政部公布的《2008年關稅實施方案》中,煤制焦炭及半焦炭稅率由15%提至25%。你是記者,你應該知道去年一年中,化工行業受這一政策影響的結果。我認為,今年國家仍舊會堅持這些政策,而且力度可能會更大。
影響化工行業的另一個政策應該是投資政策。國家今年將會采取更嚴格的宏觀調控政策來控制新開工項目,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特別是工業用地,加強對全社會投資活動的監管。對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將從嚴限制新上擴能項目,加強在建項目的監督檢查。受影響最大的無疑將是行業內的中小企業。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有可能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鏈斷裂,企業向銀行貸款將更加困難,造成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中小企業將被迫停產、減產,甚至被大型企業并購或直接被淘汰。
記者:“兩防”之下,化工行業的機遇在哪?
于長濱:隨著國家“兩防”政策的實施和“財政從緊”舉措的到位,化工行業可能會碰到更多的挑戰。但也應該看到,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進口,有利于到國外收購企業;農產品漲價是不利的,但農民收益的增加對拉動內需是有利的;農民工回流對勞務市場是不利的,但農民工留下的空位,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是有利的;最近我國南方發生的雪災是不利的,但由災害帶來的商機,帶來的考驗,帶來的凝聚力,帶來的拉動內需是有利的。所以在“兩防”的決策下,化工行業是挑戰和機遇并存。
來源:卡維資訊
點評:“兩防”政策和“財政從緊”舉措將給化工行業帶來更多的挑戰。
相關鏈接: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