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澳洲煤企,是粵電集團海外挖煤的首枚棋子。日前,澳大利亞懷特溫煤炭公司(Whitehaven Coal Ltd。)(下簡稱“懷特溫公司”)發表公告稱,粵電力母公司粵電集團將出資4.47億人民幣,購入該公司7.5%的股權,并在未來按股權比重為懷特溫公司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Narrabri項目支付相應開發費用。
“公司年報將會在4月23日公布,現在還不能透露利潤額度的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第三輪煤電聯動尚未啟動的前提下,煤炭價格的上漲令我們成本壓力空前高漲”。3月3日,粵電力(000539。SZ)證券部事務代表梁江涌告訴記者,粵電力目前正積極在國內外拓展煤源,不僅是要獲取一個穩定的長期煤炭供給合同,同時也需要參股或控股一些煤企,以緩解煤炭價格波動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同一時間段,中國神華(601088行情,股吧)(601088。SH)發布公告,該公司去年發電量772億千瓦時,總售電量為721.3億千瓦時,增幅達39.5%。
十年前,粵電力與中國神華堅守著自己的楚河漢界,前者未參股或收購煤企,后者的發展規劃里也未提及投資電力行業。而在煤價上漲的今天,這一界限分明的格局正逐漸演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煤電聯動遲遲沒有啟動的前提下,煤企的整合度開始高度集中,電企的議價能力趨弱。電企參股煤企,不僅是獲取穩定煤源,而且可以緩解上游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煤企方面,則是擔心煤價不能承續好的年景,需要投資電力行業緩解煤價的下降周期帶來的利潤減少。”聯合證券電力分析師王爽對本報記者表示。
手中有煤,心中不慌
懷特溫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包括每年50萬噸的承購合同,逐漸發展到每年開采150萬噸,到煤礦開采結束,煤炭價格視市場情況而定。截至目前的勘測結果顯示,北納拉比(Narrabi)煤炭儲量為2.3億噸,目前懷特溫公司已獲得新威爾士州政府一期開發的批準權。該公司還另擁有兩個露天煤礦,年產量250萬噸左右,同時是年產量150萬噸的克力可(Werris Creek)煤礦的主要股東之一。
截至記者發稿時,懷特溫公司一直未有人進行回應,粵電集團也未對此發表評論。
事實上,在向海外進軍拓展煤源之前,粵電集團在國內已有較大動作。
2006年4月,粵電集團與子公司粵電力聯合成立山西粵電能源公司,以其作為平臺,為粵電集團國內尋煤及煤企合作鋪路。
“目前能源公司已在山西、內蒙地區與當地企業有緊密的合作。”梁江涌稱,該能源公司現已與山西煤炭進出口公司共同投資參股霍爾辛赫300萬噸/年的大型礦井,項目總投15億元;與大同的同煤集團正在籌備1000萬噸/年設計生產能力的馬道頭煤田及電廠項目,總投將達50億元人民幣;同時將與內蒙伊泰集團合作籌備1200萬噸/年設計生產能力酸刺溝煤礦。
“電企進軍上游的煤炭,可以獲得量上的優勢,確保自身的煤源供應。”王爽分析,在當前煤炭供應偏緊、運力不足、煤炭企業政策性成本上升、資源價格普遍上漲的形勢下,2008年的煤炭供應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隨著煤企向煤化工及煤制油領域挺進,煤炭供應會相對緊缺,“自身有煤,心中不慌,同時也有利于其與煤企的議價”。
據悉,2008年全社會預計用電量增長率將在13%左右,消耗煤炭量將再增加約1億噸,達到14億噸。與之相對應的是,隨著煤價的市場化,電企在與煤企的談判中,逐漸趨于弱勢地位。
粵電集團綜合部人士對記者證實,目前粵電集團發電總量占據全廣東的1/3左右,去年粵電集團投產600多萬千瓦的火電機組,汕尾火電廠1、2號機組總計120萬千瓦于今年1、2月份投產,煤炭供應十分緊張,“將于近期召開保障電力供應會,主要協調全年的燃料供應穩定工作,確保機組特別是主力電廠的機組不因缺煤而停產,同時也要多方拓展煤源”。
第三輪煤電聯動遲遲未能啟動,目前煤價的上漲不斷蠶食著火電企業的利潤。據測算,全國煤價總體上漲4.67%,電煤價格上漲13%。以2007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火電類企業凈利潤增幅僅為9%,三季度火電企業毛利潤下降2%左右。
華能國際(600011行情,股吧)、大唐發電、國投電力等發電類上市公司2007年三季報已顯示:火力發電企業的毛利率已經出現下滑。其中,華銀電力原先2007年發電業務虧損5000萬元,后因收到1億元補貼款而勉強實現盈利。
粵電力一知情人士對分析,目前煤炭價格已上漲30-40元之多,目前粵電力每年用煤約有1000萬噸之多。如果按照每噸煤上漲30元如此計算,就會多出3億,而其2007年中期凈利潤僅有4.15億之多,2006年凈利亦僅為14.45億,“也就是說,有1/5強的利潤要轉化為電煤成本”。
電煤一體化
“電力企業進軍煤炭的另一好處在于,電煤一體化的進程,容易降低的它的成本;而在煤價高企的時候,還可以分享這方面的收益。”王爽稱,2007年上半年中國神華電廠用煤有96.6%全部來自公司內部,占公司煤炭銷售量的14.5%,“這部分電力資產的一個特點是毛利率達行業最高水平。電力企業向煤炭行業延伸可以分享煤炭行業的利潤,在煤和電此長彼消的波動中,能夠通過一體化經營來減少單一電力業務的盈利波動”。
目前除粵電集團外,許多發電企業近兩年開始向上游領域投資,王爽說,“主要是搶占內蒙古、新疆、山西、寧夏的煤炭資源,投產期多在07年以后。其中,國投、華電兩個集團已成立獨立的煤業公司,其中國投的煤炭平臺國投新集(601918。SH)已經上市,國電集團也間接控制ST平能(000780。SZ);華能、中電投是以組建各地區的煤業公司的相對分散的方式介入”。
發電企業在煤炭領地攻城拔寨,煤企亦開始加快切入發電領域的速度。
大福證券估計,發電業務占中國神華2007年總收入25%,利潤率為37%,雖低于煤炭銷售48%的水平,但仍高于五大發電集團。大福證券預計中國神華未來兩年的總售電量將有更快增長,分別達到20%及10%的增長率,至860億千瓦時及950億千瓦時。
除了中國神華,兗州煤業于去年8月出資9億元,與華電國際鄒縣電廠等企業合資成立華電鄒縣發電有限公司,占據合資公司30%的股權;2007年8月24日,盤江股份將部分募資8000萬元投向火鋪矸石電廠建設項目。
“煤企雖然自身發電,但自身用電很少。進入發電領域,除了國家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穩定的利潤貢獻期的考慮。”王爽的觀點是,國家鼓勵煤電一體化,就煤產地設電廠更容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批準;且雖然煤炭企業生產過程中也用電,但自用占據比例較小,“前些年煤價低落之時對煤企傷害很大,進入發電領域,能夠兩條腿走路,避免煤價的波動對自身穩定收益的影響”。
王爽同時表示,發電企業進軍原煤挖掘,煤企發力發電領域,“以一個無奈的開始,由此促成兩個產業的融合,算是一個好的結果,有利于兩個產業的整合。但是,更關鍵的是電力體制的改革,理解上網電價機制,電網應該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施行輔業分離。如此,可以反哺發電企業,使之不是成為煤企與電網的‘夾氣板‘,而電網與煤企都可以保持很好的利潤增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