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前期鋼鐵價格上漲并非完全是由鐵礦石等原料漲價所引致,事實上其價格增幅完全覆蓋原料價格漲幅,說明鋼鐵業仍處于景氣周期中部鋼鐵行業仍處景氣中期。
2007年以來,投資者認為鋼鐵行業有兩大看點:一個是出口,再一個是落后產能淘汰及由此而來的鋼鐵行業整合集中的預期。
然而,2008年鋼鐵業的復雜變化,加劇了這種簡單線性分析的難度。一個是鐵礦石談判價格意外高幅上漲,大大增加了鋼企的生產成本,甚至因為澳洲礦石巨頭謀求更高的價格漲幅,至今該談判也未落幕;再一個是落后產能與鋼鐵行業整合的進度皆不如預期,去年一度退出的小鋼廠因近來國際國內鋼價飆升而重新介入生產。
究竟如何看待2008年的鋼鐵行業投資機會?《證券市場周刊》遍詢市場上的主流賣方分析機構,調查顯示,半數賣方分析師認為,國內鋼鐵行業正處于景氣周期中期,這集中表現在不斷上漲的鋼鐵價格上,因為鋼價的上漲幅度完全覆蓋了成本上漲幅度,說明鋼價上漲并非完全由成本推動,也有景氣度因素在內。四成分析師認為,2008年國內鋼鐵價格有望上漲15%-20%,更有兩成則認為,漲幅會達30%-40%。
景氣中期?
本刊調查顯示,多數鋼鐵業分析師認為,目前國內鋼鐵行業正處于景氣中期,分析師們做此判斷的主要理由是,國內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國際市場對鋼材需求依然強勁等。
分析師們一致同意,本輪鋼鐵行業的周期拐點何時出現取決于宏觀經濟走勢何時趨弱。目前,絕大部分分析師仍無法確定該拐點將現何時,只有約兩成的分析師給出了具體的時間窗口:即在2009年五六月份或者下半年。
不過,安信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趙志成卻旗幟鮮明地指出,鋼鐵行業已非處于景氣周期之中。“2007年10月以來,鋼鐵產量開始環比下滑,主要是通過虧損的小鋼鐵企業不斷退出實現的。盡管鋼鐵噸鋼盈利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只是一種表面上的貨幣現象。”
鋼價大漲
景氣派支持者的論據之一是年初以來國際國內鋼價的大幅飆升。以安賽樂米塔爾為首的國際鋼鐵巨頭紛紛上調了二季度出廠價格,漲幅普遍在12%-15%,這造成鋼材流通市場價格也水漲船高。3月初,CRU全球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攀至213.3,相比2007年底上漲超過21%。
國內鋼企不遑多讓,多次提高出廠價。寶鋼、武鋼和鞍鋼均宣布大幅提高鋼價,從而刺激鋼材的國內流通價格一路飆升。3月初,國內鋼協綜合價格指數升至140.2,相比去年底也有近12%上漲。
促使國際鋼價上漲的首要因素,是以煤焦為首的燃料成本上漲,國際鋼企惟有不斷提高鋼材出廠價以轉嫁成本。同時,目前歐美市場上的鋼鐵庫存偏低,在鋼價將繼續上漲的普遍預期下,流通商紛紛加大了訂購力度以補充資源,從而加劇了國際鋼材供給的緊張。
在國際鋼材市場需求旺盛的同時,由于受前期中國關稅稅率調整影響,國內鋼材出口量出現下降,這拉緊了國際市場上的鋼材供給。絕大多數分析師均預計,今年國內鋼鐵的出口量將繼續減少1500萬噸-2000萬噸。
從全球鋼鐵的供需看,雖然中國鋼材出口只占全球鋼材貿易總量約15%,但是中國目前的鋼材出口量支撐著世界鋼材需求增長量的70%以上。而國際鋼鐵生產形成新一輪實際產能平均約需2-3年時間,所以中國鋼材出口減少帶來的空缺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從而使得國際鋼價能夠穩定在高位。
反過來,國際鋼價上漲又對國內鋼價上漲產生拉動。不過,國內鋼價上漲的原因并不唯一。此前,市場認為寶鋼、武鋼等鋼廠上調價格是因為其上游原材料如鐵礦石等持續大漲所至;然而,分析師卻認為,漲價的更深層動力乃是因為國內鋼鐵行業供求關系正在悄然變化所至,即其供求已由弱平衡格局轉向輕微供不應求。
供不應求
鋼鐵行業總供給增速保持下降與總需求增速繼續維持景氣,是造成今年國內鋼鐵行業保持輕微供不應求局面的根本原因。其中三成分析師認為,今年國內鋼鐵市場很可能出現一定缺口。
首先從供給來看。原材料成本上升、嚴控新增投資、產能釋放增速下降、落后產能淘汰、產品結構升級等因素,造成了目前國內鋼鐵行業供給增速持續減緩。其中首要推動因素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
2007年以來,國內鋼鐵企業生產所用的主要原材料,如鐵礦石、煉焦煤、焦炭、原油的價格均出現了大幅上漲。這與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一季度,導致生鐵平均成本上升45%,熱軋材平均成本上漲約20%-30%。鋼鐵生產成本已被推至歷史最高水平。
此外,2008年一季度,南方部分鋼廠受停電和焦煤短缺的影響而不得不限電減產,這也導致國內鋼鐵市場供需偏緊。分析師們預計,2008年粗鋼供給增速將顯著回落至10%左右,新增粗鋼產量僅4000萬噸-5000萬噸,基本能滿足新增需求。但是,如果再考慮到四成受訪分析師預測約有1000萬噸-2000萬噸的落后產能淘汰,可知供給略顯不足。
供給受限的同時,對鋼鐵的需求并未減弱。按照2007年10月社科院預測,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可達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4.5%左右。鋼鐵業的下游行業,如汽車、造船、機械等的需求增長率仍在20%以上。
實際上,唯一不確定的下游行業是建筑行業。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顯示,2008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6%,城鎮增長25.9%,特別是房地產增長超過32%,超出市場預期。換句話說,此前對建筑行業較悲觀的預期并未變成現實。
國信證券鋼鐵業分析師鄭東表示,雖然宏觀調控的主基調依然是經濟從緊,但宏觀先行指標并未使鋼鐵行業發展產生實質性變化,盡管房地產受宏觀緊縮政策影響較大,但基礎建設的升溫仍能保證對鋼鐵業的需求小幅上漲。
供給收縮和需求增速平穩,必將引起鋼鐵行業短期內景氣上升。有四成分析師預測,2008年鋼材消費量增速將達12%-13%,與2007年中國鋼鐵鋼材消費增速持平,而另有數位分析師則更為樂觀,他們預計,今年新增鋼鐵需求將在5000萬噸左右,需求總量達5億噸左右。
中信證券鋼鐵業分析師李宏亮說:“雖然之前由于季節性和雪災影響,國內鋼廠庫存出現了一定上漲。但主要是貿易商看漲惜售情緒的反應,并不能說明需求會減少。如果剔出季節性因素,庫存并未明顯增多。”
覆蓋成本上漲
參與調查的分析師認為,2008年,鋼鐵企業提價可以消化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尤其是一些本身擁有鐵礦石資源和鐵礦石采購以長期協議礦為主的大型鋼鐵企業,如寶鋼、鞍鋼。
2008年一季度,主要鋼材產品價格漲幅顯著超過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以河北鐵精粉為例,2008年一季度,其均價上漲103元/噸(含稅),考慮到稅收因素后,鋼材含稅價格當上漲170元/噸左右即可覆蓋礦石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而綜合考慮礦石、焦炭、廢鋼等成本構成的價格變動,2008年一季度,基于完全市場采購狀況下的噸鋼成本環比上升約350元/噸。
但是,與具有成本轉嫁能力的大型鋼企不同,一些小鋼鐵企業面臨較大成本壓力。國金證券分析師周濤表示,雖然行業整體平均毛利可以覆蓋成本增加,但預計今年20%-30%的鋼鐵企業,仍會因原材料成本上漲而出現虧損。
成本上漲壓力主要來源于鐵礦石和煤炭價格的暴漲及運輸成本的上升。一般來說,鐵礦石是鋼鐵生產最重要的原材料,占鋼企生產成本的30%以上。2008年,環球鋼企與巴西淡水河谷敲定的國際鐵礦石協議價上漲65%,而澳洲鐵礦石企業要價更高。長單協議價格的上漲支撐了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走高。2008年一季度,現貨市場上,鐵礦石價格已同比上漲81.4%。
進口礦石提價導致噸鋼成本急劇上升。據計算,2007年,鋼鐵行業噸鋼成本約為4000元/噸,本刊調查顯示,如果綜合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使到岸成本略下降影響,四成分析師預測,2008年噸鋼成本上升在700元-800元。
但是,趙志成表示,必須考慮國內鐵礦石的庫存因素。“今年鋼鐵提價是發生在1-4月之中,但鐵礦石提價65%在2008年4月1日才開始實行,短期內鋼企提價可以覆蓋成本上漲,但未來四五月份未必能覆蓋成本。”趙志成說。
上海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朱立民認為,如果在和澳洲兩鐵礦石巨頭談判中,國際鋼企最終被迫同意支付海運費補貼的話,那就相當于2008年合約價格漲幅為154%。而且運費的進一步高漲,會繼續推動鐵礦石進口均價上漲,這很可能導致國際鋼企在5月底對第三季度鋼材大幅提價。
其次,焦炭也占鋼鐵生產成本的10%-20%,對鋼鐵企業生產成本的影響僅次于鐵礦石。特別是進入2008年1月以后,煉焦煤生產能力嚴重不足,焦煤供需矛盾突出,受此影響,國內焦炭價格在2008年3月已經達到2000元/噸的歷史最高水平。
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加大
鋼鐵工業產業政策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將淘汰落后生鐵產能1億噸和成品鋼產能5500萬噸的總體目標。據中信證券測算,按2007年生鐵4.7億噸、粗鋼4.9億噸的產量計算,2007年淘汰落后產能占比達到8%。
多數分析師預計,2008年國家對鋼鐵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將明顯加大。其中,四成分析師明確預測,2008年鋼鐵淘汰將達1000萬-2000萬噸,而三成認為將達到2000萬-3000萬噸。實際上,能否控制污染耗能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之一,發改委也已與地方政府簽訂了責任協議,淘汰效果初步顯現。
不過,產能淘汰的快慢并非完全由政策決定。一方面,在落后鋼鐵企業產能淘汰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益并不一致;另一方面,隨著國際鋼價上漲,小鋼鐵企業盈利能力好轉,有死灰復燃的動力,落后產能淘汰速度可能會放緩。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點評:鋼鐵工業產能不斷集中,供求形勢良好,整個行業景氣發展中。
相關鏈接: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