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電煤供應又出現緊張局勢,煤炭庫存再次下降,一些電廠的電煤已經到了很緊缺的程度。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各地對電能消耗的需求不斷攀升,新一輪電煤告急、電能告急的局面極有可能卷土重來。
煤電雙方博弈導致市場缺煤
今年春節前后,南方地區連續遭受4次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襲擊,我國大部分地區電廠庫存煤量急劇下降。經過集中搶運后,電煤供應的緊張情況一度得到緩解。但進入3月份以后,全國電煤供應又出現了緊張局勢。
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全社會煤炭庫存1.44億噸,同比下降3.6%。一季度全國發電量是80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增幅同比回落了1.5個百分點。同時,電煤庫存量由3月初可供全國平均用15天下降到12天。進入4月份,電煤庫存持續下降,到了比較緊張的程度。
“目前煤炭供需基本平衡情況下的市場缺煤,是煤電兩方博弈的結果。拖延煤電聯動是導致電煤庫存下降和不足的根本性原因。”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中金公司煤炭業高級研究員韓永認為,3月底的全社會煤炭庫存雖然是同比下降,但與上月基本持平,導致庫存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產量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小煤礦產量放緩顯著。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督管理局的數據,2008年1—3月份我國原煤產量4.86億噸,同比增長7.8%,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產量增速為10.9%,而國有地方煤礦產量增速為4.1%,鄉鎮煤礦產量增速僅為1.0%。但是下游火力發電量增速為13.4%,粗鋼產量增速為8.6%,水泥產量增速為9.2%。這使得煤炭供需呈現偏緊的局面,煤炭庫存有所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了。
煤電價格不聯動電力短缺難避免
“電煤庫存僅有12天,處于偏低的水平。正常來講,應該在15—20天左右。以往4月份電煤市場應該相對寬松,但今年在電煤淡季時期卻出現了庫存下降。”對電煤庫存下降而引起電力供應不足的情況,韓永不無擔憂。
他分析說,預計二季度電力供應偏緊的局面難以有效緩解。一方面,雪災后的重建會帶動一部分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和能源需求高漲;另一方面,進入6月份之后夏季用電高峰即將來臨。同時,8月份奧運會開幕,地方政府出于穩定安全生產局面的考慮會抑制小煤礦的生產。所以,二季度特別是6月份之后,電力和電煤供應可能再次出現緊張局面。
對此,林伯強強調,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政府不能及時調電價,電廠買煤的“積極性”不高,電煤庫存就出現下降和不足。另一方面,全國電力需求增長仍然很快,一季度增長超過14%,其中廣東電力供應持續偏緊。只要煤電價格不能及時聯動,局部電力短缺似乎很難避免。是否導致大面積電力短缺,取決于煤炭的價格上漲幅度和煤電聯動的拖延時間。
他進一步分析說,在目前物價整體上漲的環境下,煤電不能及時聯動造成電力相對便宜,必然促使消費者增加電力消費。一般來說,電力商品與其它商品存在替代或互補關系。因此,電力價格管制和節電政策是相悖的,會對節能減排產生負面影響。2007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速度超過14%,按目前的情況來看,如不能盡早解除電力價格管制,2008年用電量增長只會更高。
改變煤電緊張局面三種方案可供選擇
據統計,一季度我國出口煤炭平均價格是74.75美元/噸,同比增加了16.59美元,增長28.5%。今年1—2月份,火力發電企業的累計利潤總額為25.49億元,同比下降了78.06億元,降幅達75%。如果電煤價格再進一步大幅上漲,火力發電行業可能陷入全行業虧損。
“中國電廠基本是國企,即使煤電不聯動,只要政府需要,他們一般不會拒絕發電。但是,不積極買煤就不能積極地發電。虧損了就不會積極買煤。因此,電價問題即使再困難也要尋求辦法加以解決。”林伯強強調說,解決辦法還是有的。
比如,煤電可以不完全聯動,也就是先走一部分,實現部分聯動。另一種可能性則是政府實行直接補貼或減稅。電力行業企業多,產權分布廣,直接補貼困難大,但是減稅的可操作性還是有的。此外,對于煤炭企業來說,國有是主流,盡管政府很難進行煤價管制,但是實行一些具體的煤價控制措施還是可能的,問題是走回頭路了。估計政府在這一兩個月內就應當有相關措施,估計減稅的可能性比較大。
對此,韓永則表示,為了緩解電力企業的經營困境,保障夏季用電高峰時期不至于出現大范圍的拉閘限電,發改委可供選擇的主要手段包括:上調電價實施煤電聯動;上網電價不動、補貼電廠,或者上網電價上調而保持銷售電價不動、補貼電網;對電煤價格進行管制。
他分析說,雖然實施煤電聯動是解決電力企業困境和電煤供應緊張的有效手段,但在一季度國內CPI高達8.05%的情況下,實施煤電聯動的可能性不大。第二種選擇相對容易實施,特別是上調上網電價保持終端電價不動,同時補貼兩家電網企業,這要比補貼眾多發電企業容易得多。第三種方案效果不大,但難以排除可能性。因為本來國有重點煤炭企業的煤價上調就十分克制,而小煤礦十分分散,全國達1萬多家,這部分企業的煤價又難以管得住;進行管制的實際效果反而會加劇電煤供應緊張。
來源:中國財經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