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去年6月啟動僅一年的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協作已取得實效:截至目前,長三角已有780家企業參與“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進出口貨物3.5萬批次、貨值56.8億美元;長三角檢驗檢疫實現了電子信息聯網;海事、邊檢、電子口岸、口岸物流等多個項目合作也取得進展。
長三角大通關之所以進展神速,其重要原因是插上了信息化翅膀,上海電子口岸成為幕后英雄。
助力:電子口岸
何謂大通關?根據上海口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解釋,大通關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工程的簡稱,即貨物在進出口通關過程中,運用現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對單證流、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整合,使貨物流動更合理、更規范、更暢通且成本更低。
上海電子口岸是上海市政府與國家海關總署共同建設的口岸通關執法管理和相關物流商務服務統一信息平臺,目標是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長三角區域通關一體化服務,以改善貿易投資環境、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和降低企業成本。目前,上海電子口岸主要成員為上海口岸辦、上海海關、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上海海事局、市國家稅務局等。
經過7年不懈努力,上海已基本建成能滿足上海口岸和長三角區域要求的信息化功能性設施和服務設施,形成較為完備的口岸通關物流服務體系,建立起功能強大的口岸物流信息和電子商務統一平臺———上海電子口岸網、上海電子口岸數據處理中心和上海電子口岸呼叫中心。
截至目前,上海電子口岸網注冊用戶已從2005年的近5萬家,增至去年年底的6萬多家,成為全國最大口岸物流信息增值服務網站。在6萬多家注冊用戶中,外省市用戶所占比例,從2006年的54%升至去年年底的65%;其中江蘇用戶占37%,浙江用戶占20%,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其他省市用戶占8%。
大通關的目標是提高貨物進出口通關效率,為達到這個目標,近年來上海電子口岸的基礎承載能力迅速提升。目前,上海電子口岸數據處理中心日數據處理能力達到100萬筆。從2005年11月起,長三角區域大通關開始試點,實行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新模式,變“兩次申報、兩次放行”為“一次申報、一次放行”,貨物從屬地海關接單到上海口岸海關放行僅短短一小時,而過去至少需要一天。
上海電子口岸平臺的不斷完善,使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越來越少、通關效率越來越高,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對長三角區域經濟尤其是開發型經濟的發展,已經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發展:合作聯動
如果說2005年以前,上海電子口岸平臺建設主要側重于坐鎮申城、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那么在最近三年內,上海電子口岸在“迎進來”的同時,加快步伐“走出去”,與周邊省市攜手合作聯動發展,以信息化手段共同為長三角區域大通關提供服務。實現信息共享,對提高區域通關物流效率和競爭優勢,提升區域內物流企業服務水準,改善長三角貿易投資環境,加快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去年5月蘇浙滬三地政府共同簽署的《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協作備忘錄》要求,今年4月,蘇浙滬三地口岸辦公室、海事局在滬舉行“長三角口岸船舶動態信息共享啟動儀式”,邁出了長三角電子口岸平臺信息兼容、互聯共享的第一步。上海電子口岸每日發布進出上海口岸的國際航行船舶名稱、船籍、動態港口、IMO編號、航次、離港、抵港、靠泊作業等動態信息,蘇浙兩地區的船東、船舶代理、進出口企業、貨主企業等均可免費查詢,及時掌握船舶和集裝箱信息,并對集裝箱流轉狀況進行跟蹤,提高相關作業效率,實現貨物流轉全過程可視化管理。
申城大通關工程和電子口岸建設起步較早,技術、服務、管理水平在全國處領先地位。然而,一花獨放不是春,近年來,上海電子口岸平臺依托多年形成的成熟技術開發和運營服務經驗,積極為周邊省市電子口岸建設提供咨詢和技術支持。上海相繼承擔的項目包括昆山出口加工區監管與物流信息服務平臺設計和建設項目、南通港綜合物流信息服務平臺設計和建設項目、張家港電子口岸規劃和建設項目、連云港公共信息化平臺規劃建設方案咨詢項目等。此外,上海與寧波正開展通關物流信息服務合作,雙方以電子口岸平臺作為主要載體,以提高服務企業能力為主要目的,以信息資源交換和共享作為主要途徑,開展通關業務協作。目前,兩地正進行通關狀態信息共享、轉關船舶艙單聯網核銷兩個項目的研究和實施方案制訂工作。
期待:資源共享
盡管電子口岸建設取得很大進展,長三角區域通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但不可否認,長三角各地電子口岸之間的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還是大有潛力可挖的。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是實現國務院要求的長三角通關一體化的前提和基礎,各地電子口岸之間、電子口岸各成員單位之間,如果不能實現信息合同資源共享,就會阻礙長三角區域通關一體化進程。
目前,上海電子口岸上線運行項目共有71個,其中25個是近三年新增的。新增的25個項目中,跨地區項目4個,且均為物流項目。此外,新增的深層次增值項目僅一個,與前幾年已有的增值項目類似,均以信息查詢為主。新增項目中,數據共享項目為6個。可見,由于長期受行政區劃限制,同時存在業務層面、技術層面和地區部門利益分配等諸多原因,長三角區域電子口岸和通關合作仍受到一定制約。
加快長三角區域電子口岸和通關一體化建設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取得突破?專家認為,應在國家電子口岸建設總體框架下,抓緊制訂長三角區域電子口岸互聯互通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配套政策和措施,梳理并盡快上馬一批用戶急需的重點應用項目。開放長三角各地電子口岸平臺通信和數據接口,逐步采用統一的數據傳輸標準和技術規范,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推動相關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成果的共享進程,避免重復開發。共同推廣應用海關稅費統一支付系統,實現海關物流業務的異地支付。
人們已經看到了信息化對長三角大通關帶來的神奇變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消除了行政區劃、部門和利益分配等障礙后,插上信息化翅膀的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將使進出口貨物流動得更順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長三角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