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開秦嶺水泥集團網站,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既有“百名離退休職工以鏗鏘有力的歌聲慶祝建市50周年”、“迎國慶,展風采職工卡拉OK歌手大賽”的鶯歌燕舞,又有“10月12日到10月19日,公司再次向地震災區調運水泥110節6600多噸”的利好消息,絲毫看不出有任何頹散之勢。
10月21日,ST秦嶺開盤價1.67元,而20日的收盤價則為1.65元。略略搜尋,陷入深套的股民在網上罵聲一片,已有股民驚呼:秦嶺水泥淪為“1元股”將為時不遠!
比股價低迷更加讓人鬧心的,是關于秦嶺水泥前景的重重迷霧:媒介報道連篇累牘,社會各界傳言紛紛,對一家以生產經營為主的企業而言,如此多的負面新聞恐怕決非幸事。
據2008年上半年年報,ST秦嶺凈利潤虧損6512.84萬,負債82%,經營產生的現金流僅977萬元。母公司資產賬面上,貨幣資金僅922萬元。而短期借款4億元,一年到期的長期負債為1.21億元,應付職工薪酬2.01億元。逾期借款已達1.316億元。如此業績,世人對秦嶺水泥的印象可想而知。
秦嶺水泥是國家多年的水泥重點骨干企業,1999 年在上證發行股票并上市,2007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支持的60家水泥企業之一,曾經立志打造“西部水泥航母”。如今連續虧損,經營困難,重組之路又屢屢受挫,上市公司的帽子似乎都有點岌岌可危。秦嶺水泥到底發生了什么?
且讓我們撥開重重迷霧,對秦嶺水泥的前世今生做一番探尋。
“曾經闊過”的秦嶺水泥怎么走的下坡路
秦嶺水泥集團的前身是原陜西耀縣水泥廠,該廠擁有由蘇聯援建的三條濕法水泥生產線,在80年代末及90年代末擴建了兩條新型干法生產線。1996年成立陜西秦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時公司總股本為12500萬股,每股面值1元。其實際控制人先是陜西省國資委,后來下放銅川市國資委管轄。
“秦嶺牌”是陜西省的馳名商標水泥,一度在業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公司上市以來通過收購和新建生產線,2003年達到了185萬噸的生產能力,在西部地區名列前茅。 “我們的目標是2004年達到產能256萬噸,2005年實現產能500萬噸,并且達到利潤上億元的目標。”秦嶺水泥當時的董事長蘭建文如是說。
這樣的目標并不是憑空而來。2004年秦嶺水泥投資4.9億元,在銅川新建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年生產水泥熟料155萬噸。該項目是秦嶺水泥打造西部水泥業“航空母艦”的重大投資項目,同時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雙高一優”項目。秦嶺水泥還計劃在寶雞投資建設一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在西安附近建設一條以垃圾作為原料的綠色環保水泥生產線。
當時的秦嶺水泥,用“如日中天”來形容,大概并不為過。從“西部航母啟航”到目前的沒落,秦嶺水泥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一段歷程,為什么會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讓我們來看看秦嶺水泥走過的路。
領導者們的思想、素質還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紤]到國有企業體制限制因素,“新瓶裝老酒”是普遍現象。雖然形式上是上市公司了,其思想與素質實質很難產生與之適應的飛躍,公司的管理水平停滯不前。
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上市后,高層管理隊伍老化、僵化問題一直存在,知識化也不夠,仍然沿襲國有企業的傳統管理,使企業的思想呆板,落后,不能進取,管理水平二十年無根本性轉變。
用人制度落后,人才外流嚴重,每年招聘的大學生基本留不下來。一些優秀的技術工人長期高付出低收入。據說海螺老總來秦嶺調研時,問及一位有名的窯操月薪多少,得知月薪只有千余元時都不敢相信!翱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企業的希望”這樣的理念更多的是停留在口號上。
管理理念滯后與經營方式偏差。在打造“西部航母”的指導方針下,企業盲目投資,屢遭失敗,家底漸漸蝕空,員工意見很大卻無處訴說,人心散,凝聚力低,這不能不說是企業步入下滑的重要因素。
秦嶺水泥的產品質量一直比較穩定,售后服務也不錯,石灰石原料是自行開采的,但水泥價格卻比外省水泥還貴,在市場上缺乏比較競爭力。管理水平低,管理人員多,運營成本高是企業下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秦嶺水泥還不注意品牌保護,一度達到“是個廠子都敢生產秦嶺牌水泥”的泛濫程度。據員工反映,客戶購買秦嶺水泥,銷售者必須問清楚要那一家的,可想而知有多少種“秦嶺水泥”在市場泛濫。據說有些小水泥廠用一車秦嶺熟料兌幾車其它熟料,就是“秦嶺水泥”,以低價充斥市場,正宗的秦嶺水泥反而賣不動。
有人指出,秦嶺水泥的問題從根上是不具備競爭意識,長期處在國有企業“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自我陶醉中,當企業陷入困境之后才有所醒悟,但為時已晚,后來的領導人雖然做了不少努力,也未能阻止企業下滑的速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秦嶺水泥不僅失去了省外市場,曾經一枝獨秀的省內市場也有大量份額被競爭對手奪去。
在秦嶺水泥確定打造“西部水泥航母”戰略時,其實已經陷入了“群狼與餓虎”的包圍之中。一是周邊各省的水泥企業紛紛來陜西搶奪市場,二是大量小水泥企業也與秦嶺爭搶客戶。同時,包括冀東、海德堡這樣的國際國內大型企業已經進入陜西發展。在這樣激烈的競爭形勢下,秦嶺不思進取,其水泥產品不但逐漸出不了省,省內的份額也被一步步擠占,從下滑到陷入困境,進而演變到今天連續巨虧的局面。問題的關鍵出在自身!
撲朔迷離,華倫重組秦嶺水泥
秦嶺水泥的重組之路自2005年就開始了。當時秦嶺水泥雖然連續兩年虧損,但以秦嶺水泥的品牌價值、行業地位、礦業資源、生產規模、地理位置、政府優惠政策等等,加上上市公司的“殼”,找個人家把自己“嫁”出去本不是一件難事,但事實是,秦嶺的重組之路走的非常艱辛。
關于秦嶺重組,一度成為水泥行業熱點,各類媒體已多有報道。簡言之,對“迎娶”秦嶺水泥有興趣的大有人在。國內知名水泥企業如海螺、冀東、中建材、中材、華潤、拉法基等,都傳先后與秦嶺談過“戀愛”,成為傳聞中ST秦嶺的重組方。媒體上時不時便冒出個“秦嶺水泥與某某企業正在談判”的消息,一度搞的相當熱鬧。
華倫集團入主秦嶺水泥
到2007年,秦嶺水泥終于迎來轉機,位于浙江的民營資本華倫集團在眾多的追逐者中勝出。
2007年9月24日,華倫集團與陜西省耀縣水泥廠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以6.3億元的高價受讓其持有的ST秦嶺132,688,640股份。以持有股份20.08%,成為秦嶺水泥第一大股東。
當時雙方約定:“轉讓價款分為三期支付,首期付款于協議簽署日之后的5個工作日內,華倫集團向耀縣水泥廠支付轉讓價款的30%,即1.9億,作為保證金。在轉讓事項經國資委核準后的5個工作日,華倫集團再支付1.9億,國資委核準之日起的30日內,華倫集團支付剩余的40%轉讓價款,即2.5億。
以秦嶺水泥當時的態勢,華倫6.3億收購秦嶺在行業內被稱為“天價奪寶”。
事情到此似乎已經塵埃落定:華倫爽快地支付了1.9億的保證金,所派出的董事與高管也已到秦嶺公司就位,本身主持重組談判的當地國資委核準更不成問題。秦嶺水泥自身、政府主管部門乃至關注秦嶺的社會各界,似乎都應該松一口氣了。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簡單,雙方喜結良緣的“蜜月”尚未過去,問題便接踵而至。
華倫與秦嶺產生矛盾的原因
首先是耀縣水泥廠持有的ST秦嶺股份遲遲不能解除質押,因此無法上報國資委批復。華倫已經如數支付了首期1.9億元的保證金,這部分資金原本是用來解除質押股份的,卻被用于維持處于生死線上的秦嶺水泥的日常運轉。這樣的處置本來并無不妥,根據雙方的約定,耀縣水泥廠同意將6.3億元的轉讓價款全部用于ST秦嶺的發展。但是1.9億元的資金耗盡后,耀縣水泥廠所持有的股份仍然維持質押狀態,無法上報國資委核準。
于是,華倫方面和ST秦嶺實際控制人銅川市國資委就先將股權解除質押,還是先支付第二筆款項產生了分歧。華倫方面面對的事實是,如果股權不能解除質押,華倫就無法拿到應有的股權,而拿不到股權,怎么能夠繼續付款呢。銅川國資委當然是希望華倫的收購款盡快到位,以利秦嶺水泥走出困境。雙方就此開始僵持。
進入2008年后,情況進一步惡化。耀縣水泥廠持有的ST秦嶺股份又兩次延長了質押期。一次續凍期從2008年2月9日至2008年8月8日;第二次是從2008年8月9日至2010年8月8日。華倫一直拿不到股權,于是錢就更不能到帳。雙方矛盾逐步升級,華倫對繼續重組秦嶺產生動搖。
其次是華倫收購秦嶺后被高位套牢。2007年9月華倫收購秦嶺時,是按每股4.775元的價格,將耗資6.34億元。時至今日,秦嶺股價已跌破2元大關。與收購價相比,每股浮虧超過3元,虧損達到60%以上。如果按目前價格,收購秦嶺只需要約3億元。而華倫如果繼續履約,還需要支付4億多元。對于總資產不過23億元的華倫來說,6億多的資金絕不是一個小數。成本太高而且前景未卜,在這種情勢下,華倫產生動搖系在情理之中。
第三是雙方的經營理念有根本區別。華倫集團主營的是電纜類產品,之所以長期對水泥產業情有獨鐘,目的在于資本運營。早在2004年,華倫就以每股2.06元的價格,用1.4億元現金收購了四川金頂水泥總股本的29.48%,成為四川金頂的第一大股東。
2007年8月,華倫收購的四川金頂股份首批1163萬股限售股解凍,當年華倫便三次實施減持,到今年7月,首批解凍股份只剩下了1萬股,套現約1.33億元,基本收回收購四川金頂股權的投資。而今年8月,華倫持有的四川金頂第二批1163萬股限售股又已解凍,華倫收購金頂可以說賺了大錢。
而作為企業的秦嶺水泥,需要引入的是一個產業投資者,注入他們急需的資金,幫助秦嶺水泥走出困境。雙方在經營理念上的分歧顯而易見。
第四,關于秦嶺水泥4條濕法水泥生產線的處理。9月10日,秦嶺水泥按照政府要求,決定關停4條濕法水泥生產線。濕法線關停后,公司年水泥產能減少91萬噸,年產值減少約2億元。關停這4條生產線,原計劃是由當地政府按7000-8000萬元的賬面價值進行回購。但這個經過銅川市政府、駐秦嶺工作組及國資委同意的方案出現變數,政府僅同意支付財政獎勵資金2730萬元,加上生產線拆除拍賣的殘值478萬元,此舉將使得ST秦嶺凈損失約為4672萬元。華倫重組秦嶺水泥以來,政府回購一直是重組方案的組成部分,發生此種變化,自然加劇了華倫方面的不滿。
華倫與秦嶺的矛盾升級
有以上幾條理由,華倫與秦嶺的矛盾日趨升級,到今年8月,ST秦嶺召開換屆董事會前后,華倫集團開始頻繁唱“反調”。
2008年8月20日,ST秦嶺召開董事會,審議《2008年半年度報告》和《關于公司在中信銀行西安分行貸款重組的議案》,華倫集團派駐到公司的三名董事陳建龍、楊佰祥和楊國華對上述兩議案表示棄權。9月8日,ST秦嶺再次召開董事會,審議《關于關停四條濕法水泥生產線的議案》,華倫三董事再次對議案表示棄權。
8月29日,ST秦嶺水泥更換高層,新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均由政府官員擔任。有媒體注意到,雖然政府派出人員理所當然的當選成了為主要領導,但如此重要的換屆會議,本應到董事11 人,實到董事僅5人,其中頗顯蹊蹺。
10月8日,ST秦嶺董事會收到華倫方三名副總經理分別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根據規則,自報告送達董事會時,辭職即行生效。據知情人士稱,這是華倫集團正式退出ST秦嶺的一次逼宮。
10月9日,有媒體得到華倫方面的證實,華倫已決意退出ST秦嶺,目前正在與秦嶺水泥的實際控制人銅川市國資委商討1.9億保證金的退還問題。
據了解,現在華倫與銅川市政府的主要分歧在于,1.9億元保證金何時、以怎樣的方式返還。華倫已經派出專門團隊與銅川市國資委商討退出重組ST秦嶺的執行方案。
華倫方面希望與銅川市國資委定下歸還1.9億元保證金的最終時間,而政府方面則因確實無法拿出這樣一筆錢,希望能為ST秦嶺另覓婆家,得到新的資金注入后再做歸還。但華倫方面表示:“肯定不能接受無限期等待保證金的歸還”。
問題肯定是僵住了。華倫要錢,政府和秦嶺水泥又確實沒有這筆錢。唯一的希望便是新的重組方入主,政府給予更多優惠政策,以換取大筆資金注入,再來還錢。
撲朔迷離,冀東重組秦嶺水泥?
潛在的新重組方究竟是誰?華倫與秦嶺都沒有曝出名單。雙方此前的重組協議還在生效,因此都不敢名正言順地另覓買家。但重組運作肯定在進行。華倫著急,是怕錢遲遲不能收回。銅川市政府也著急。一年來,ST秦嶺的資產負債率仍在不斷提高,且背負著不少逾期借款,2008年中報顯示其資產負債率高達79.66%。為秦嶺水泥另覓“婆家”是當務之急。
就在雙方矛盾日趨深化,秦嶺董事會出現不和諧的同時,另一個消息正在坊間流傳:冀東水泥正在與銅川政府談判,準備重組ST秦嶺。就在9月11日,秦嶺四條水泥濕法線關停的當天,雙方還在密談。
這個消息的流傳系事出有因。除了華倫與秦嶺矛盾叢生,華倫決意退出外,從冀東水泥各方面情勢看,重組秦嶺確有可能。
冀東水泥不僅在中國水泥行業中,位列實力雄厚的第一梯隊,在西北市場上,也有值得驕傲的資本。2003年冀東水泥落戶陜西扶風,建成一條年產200萬噸水泥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05年其又與德國海德堡水泥集團強強聯手,新建扶風、涇陽兩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2008年半年報顯示,冀東水泥西北地區營業收入比上年增加122.76%,增幅遠高于東北和華北地區。隨著陜西扶風二線和涇陽兩條生產線建成投產,其盈利水平將進一步大幅增加。
東水泥無疑已成為陜西水泥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也意味著陜西乃至整個西北市場對冀東水泥的重要性。冀東收購秦嶺的可行性、必要性凸顯無疑。
上海某券商分析師表示,如今的ST秦嶺似乎只能期待冀東水泥前來英雄救美,“因為沒有人比冀東更合適”。
但出人意料,就在坊間流傳冀東介入甚廣之時,9月24日,冀東水泥發布了澄清公告。公告稱:媒體報道的關于冀東水泥重組ST秦嶺的傳聞與公司實際情況不符。截至公告日,公司未與銅川市政府、ST秦嶺公司就重組ST秦嶺事項進行過任何正式談判,也未簽署任何意向性文件。
公司表示,公司將來是否介入ST秦嶺的重組,目前無法明確。公司將關注水泥行業的宏觀環境情況、市場情況及秦嶺水泥變化的具體情況。秦嶺水泥重組取決于華倫集團、銅川市國資委等多方面的協調,其中蘊涵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同日,秦嶺水泥也發布公告,稱銅川市政府未與冀東水泥洽談重組公司事宜。
雙方同時出面否認,至此,秦嶺水泥的重組前景似乎更加撲朔迷離。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冀東公告的措詞,認為表達了幾層意思:
一、“公司表示,公司將來是否介入ST秦嶺的重組,目前無法明確”。也就是說,冀東并沒有排除介入ST秦嶺重組的可能;
二、“公司將關注秦嶺水泥變化的具體情況”,則顯示冀東有理由對秦嶺水泥進行關注;
三、“秦嶺水泥重組取決于華倫集團、銅川市國資委等多方面的協調,其中蘊涵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說明冀東并非沒有想法,只是華倫與秦嶺的現有關系必須妥善解決,否則冀東無法介入。這自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業內人士表示:“從秦嶺方面講,冀東無疑是最理性的選擇,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讓華倫和秦嶺雙方和平分手,達成‘協議離婚’”!昂推椒质帧爱斎皇侨A倫與秦嶺的最好選擇,但問題是目前還看不到這種可能性。畢竟牽涉到1.9億的巨資,雙方自然各有想法。有人分析,秦嶺方面更換高管可能就是想練好內功,繼續與華倫打消耗戰。華倫方面雖然急于分手,但1.9億元首付款還在秦嶺手里,何時歸還尚遙遙無期。這么一大筆錢,如果從銀行貸款,一年光利息就要1400多萬元。因此亦不敢逼迫秦嶺過甚,何況秦嶺的背后是手握大權的銅川市政府。
目前最為理想、最有可能、最具實力的的冀東水泥已公開表示暫時無意問鼎秦嶺重組,下一個介入的將會是誰?如果說幾年前秦嶺水泥還是個香餑餑,還有本錢可以與介入者平等對話,今天的秦嶺水泥,經營情況在繼續惡化,加上與華倫重組糾葛的不良影響,還會擁有那么多的追逐者嗎,還會擁有相對強大的話語權嗎?
筆者注意到,進入10月份后,關于秦嶺重組的消息完全沉寂,不僅與華倫的“后事”料理沒有消息,新的“戀愛緋聞”更是不見絲毫動靜。ST秦嶺的前途問題顯得更加撲朔迷離、迷霧重重。相信許多業內人士、股民、秦嶺員工乃至社會各界,正與筆者一樣,密切關注著秦嶺、華倫、銅川市政府、冀東與其它有志于進軍大西北的水泥企業的動向,期冀秦嶺的重組與新生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