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中國航運前五的中國長航與中國外運之間的合并,一直備受航運界焦點關注,據近日消息,在國家相關部門審核批準后,合并現在已經進入了集團層面實質性重組操作階段。
中外運集團擁有盈利能力較強的國際快遞業務,而長航集團在油輪業務上優勢明顯。長航“由江入海”,合并后兩者完成長江內河散貨運輸向遠洋散貨運輸業務的全程布局,目前,有效整合原有競爭地盤一事,已擺在面前。而二者合并后,能否再現一家專門從事航運的央企巨無霸航運集團,呈現1+1>2的偉大構想,也引發業界猜想。
“國貨國運”力促船東做大
“雖然并未公布具體合并方案,但據說合并應該是自上而下,兩大集團核心業務將率先成為整合對象。”民族證券分析師王曉艷分析認為。
目前中央直屬企業中有五家從事航運業務:中遠、中海、招商局、中外運和長航。其中中遠一家獨大,占據總運力55%,中海約占25%.此次重組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導,按照國資委意見,航運業將保留最大三家,因此從2007年開始中外運和長航就開始謀求合并。
國泰君安稱,目前國內近八成遠洋貨物由外國船東承運,能源運輸依賴國外船隊已威脅到能源和經濟發展安全。國家也提出“國貨國運”的政策框架,鼓勵國內船東做強做大。
中遠、中海地位難撼
從兩家集團的規模和盈利能力來看,中外運集團因為有盈利能力較強的航空貨運代理和國際快遞業務,整體強于長航集團。而單獨就航運業務來看,長航集團的油輪業務優勢明顯。在二者重疊的散貨業務上,長航集團主要經營長線內河散貨運輸,相比之下,中外運集團經營的遠洋散伙運輸業務盈利能力稍強。不過,長航鳳凰手頭有大量遠洋散貨船訂單也頗具后續發展優勢。整合后的新集團,未來其散貨業務將有望和中海發展抗衡,油輪業務將可能趕超運力出現瓶頸的招商輪船。
兩家集團各具優勢,存在很大的互補性,有利于推動物流板塊資產業務的整合,將提升中外運集團回歸A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過也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雖然業務上互補提供了一定發展空間,可是二者總體占據的運力總量難以撼動中遠、中海,對格局的變化意義并不大。
重組重在攤薄成本
目前,中外運集團核心業務是綜合物流和航運,長航集團的核心業務是航運,因此,合并后的大集團將以航運、綜合物流和造船為核心業務,其中航運將以油運和干散貨運為主。
國泰君安分析師林園遠認為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整合,A股和H股的上市平臺應該保留。“可通過換股吸收合并方式合,同時再兩市上市,這樣新公司一方面將可利用長航鳳凰的運力擴張,另一方面吸收中外運航運的遠洋經驗,不僅能繼承內河運輸龍頭地位,還能順利進入遠洋散貨運輸。”林園遠說,此外還可以利用中外運物流網絡優勢,協助新公司迅速建立全國網絡資源,這樣就可以形成皆大歡喜的局面,實現1%2B1>2的設想。
“在以規模效應取勝的航運市場,重組更能攤薄成本。”王曉艷說。
■視點
中外運隱痛:恨未借機擴充船隊
早在2003年初,中外運旗下子公司中外運股份在香港上市后,主業放在貨運代理及快遞業務上,賣掉一些海運輔業和船只。但接下來兩三年,海運市場出現持續性供不應求,尤其是在2004年,中遠和中海賺了個盆滿缽滿。而由于沒有借機擴充船隊,中外運和中遠中海之間的差距也逐漸拉大。
小資料
目前中央直屬企業中有五家從事航運業務:中遠、中海、招商局、中外運和長航。其中中遠一家獨大,占據總運力55%,中海約占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