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水電開發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推進。主張大力開發一方的主要論點,一是中國水電的開發程度還很低,需要大力開發;二是西南水電可以彌補中國東部發達地區的電力短缺,通過以水電替代大量的火力發電,還將有力促進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
中國的水電開發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推進。主張大力開發一方的主要論點,一是中國水電的開發程度還很低,需要大力開發;二是西南水電可以彌補中國東部發達地區的電力短缺,通過以水電替代大量的火力發電,還將有力促進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
然而,在西南地區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水電缺乏調節能力等固有的缺陷,對大江大河的過度開發,正在西南地區引發高耗能產業的膨脹;而建立在廉價水電基礎上的高耗能產業,給當地的環境和社區帶來了嚴重影響。
當前的水電開發規劃將導致過度開發,而在水電電源區持續擴張高耗能產業,人為制造巨大的電力需求,正是要使過度開發規劃在經濟上變得合理。這一“面多了摻水,水多了加面”式的水電開發,將使國家在高污染、高消耗的擴張型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西南水電開發帶動高耗能產業膨脹
很少有人會把水電開發和高耗能產業聯系起來。“高耗能”產業涵蓋鐵合金、電解鋁、釩鈦、電石、燒堿、水泥、鋼鐵、黃磷、工業硅、多晶硅、電解錳、鋅冶煉等產業,其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尤其是電力。今天,隨著水電開發在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嘉陵江、烏江、瀾滄江、怒江、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等大江大河如火如荼地展開,高耗能產業也亦步亦趨地進入了這些流域,從川西、湘西、鄂西直至云南、廣西、貴州的廣大區域,水電開發激發高耗能產業發展的情形比比皆是。
西南地區選擇高耗能產業來配合水電開發,并非政策失誤或是規劃不當,更不應該被簡單歸結為一時頭腦發熱,而是為了解決水電豐枯期出力差別很大、電力電量“又多又少”的矛盾,同時也是為了應對水電供給和電力需求間的階段性不吻合。
為追求更大效益,水電和高耗能產業開始走向聯合,而合作的第一步是電力直供。1999年二灘電站即開始向川投電冶黃磷廠直供電力,成為直供最早的探索者之一。隨著水電業的進一步擴張,水電企業開始直接投資高耗能產業,形成所謂的“電冶結合”,直至形成了像川投集團這樣橫跨水電與高耗能產業的巨型企業。
隨著西南水電開發的主戰場進一步向大江大河的上游推進,新的水電基地將進一步遠離電力負荷中心。跨越千山萬水將電力輸送到東部地區的成本勢必更高。而為了能保證西電的價格優勢,東送電力的利潤勢必更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預見,未來西南地區希望通過高耗能產業消納自身電力的沖動勢必更為強烈。比如地處中緬邊界的橫斷山脈腹地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州委、州政府就明確提出了“礦電經濟強州”的戰略規劃。
隨著水電開發在西南地區的展開,大量高耗能產業被吸引到西南電力富集區,在給當地的電力供應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更在當地造成了嚴重污染。近幾年來在西南大江大河流域考察的過程中,我除了為密集的水電項目所震驚,也常常驚異于峽谷里那一座座噴云吐霧的工廠。它們的規模大小不一,但其排放常常足以把這些原本山明水凈的峽谷搞得烏煙瘴氣。粗放型高耗能產業建設,不但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都會隨冶金、化工廢水排入江河中,流毒將波及下游大量人口。控制高耗能產業的污染排放,事關千萬人的水源安全,必須引起重視。
水電過度開發刺激西南煤電擴張
“西電東送”是國家戰略工程之一,而把西部的水電輸送到東部,彌補東部地區的電力缺口,并替代東部一部分煤電以減輕污染,一直是支持大規模水電開發的一個重要動因。西電東送戰略實施以來,確實有大量的水電被輸送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高耗能產業在西南地區的急劇擴張,造成巨大電力消耗,四川、云南、廣西等地電源結構中水電比重偏高,枯汛發電能力相差很大,因此從2004年起,枯水期缺電重新成為西南地區的普遍現象,長此以往,必將影響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
今天,溫室氣體減排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也成為推動中國水電開發的一個因素。然而,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水電開發甚至有可能導致西南地區更多煤電的上馬,惡化節能減排形勢。由于水電豐枯水季節發電量存在巨大差異,枯水季節常常不得不對能耗大戶實施限電。為避免當地這些利稅大戶在經濟上遭受損失,西南很多水電富集區將目光鎖定到更加穩定的煤電建設上。
現在西南諸省區大搞“水火相濟”,在開發水電的同時大上煤電,不但會破壞當地環境,更會惡化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形勢。
至2004年底,云南省水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62.4%。然而,在水電開發加速進行的同時,云南省的火電產業也在高速擴張。2006年云南省水電發電355.72億千瓦小時,而火電發電量達到397.91億千瓦小時,比2005年猛增44.7%。這樣的情況并非意外,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負責人在談云電東送時就提到:“云南有一個好處:煤炭200多億噸,四川基本上沒有煤炭,我們認為云南送一半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它本身有200多億噸的煤。”
身處西電東送前沿的廣西,近年來也在大力發展火電廠。據《經濟觀察報》報道,2006年在建、上報和規劃的火電項目就高達2004年底廣西火電裝機容量的2.8倍。廣西的經濟主管部門之所以不擔心電力過剩,是因為僅在廣西百色市,根據規劃,“十一五”期末,就將形成年產500萬噸氧化鋁、150萬噸電解鋁、120萬噸鋁深加工產品的規模,屆時鋁工業年需電量約180億千瓦小時,全社會用電總量約225億千瓦小時。通過開發更多電能去滿足更大的需求,在電能過剩后,再通過制造更大的需求去消耗更多電能,如此循環往復,必然是使自身深陷資源擴張型發展道路而難以自拔。
水電經濟可開發量被高估了
為實現節能減排,從2004年起,中央政府就力圖遏制高耗能產業過快發展,然而,直到2007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現“14個省份以實行發供電聯動、協議供電、大用戶用電直供、競價上網等名義自行出臺了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措施”。這些省份中包括西南地區各水電大省,他們不執行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也是基于對水電開發形勢的冷靜判斷:近幾年水電投資持續猛增,水電項目集中上馬,一旦大量水電站集中完工投產,可以預見將有可能在水電富集區出現電力過剩;因此有必要未雨綢繆,大力吸引高耗能項目落戶西南。
要防止這樣的“理性行為”破壞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節能減排戰略,就要從控制水電的過度開發入手,消除刺激高耗能產業膨脹的重要動因。然而,恰恰在水電開發的程度問題上,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主張水電開發的一方認為,目前中國的水電開發程度非常低,還應該大力開發。根據2005年11月發布的全國水力資源復查結果,我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量、經濟可開發量及已建和在建開發量均居世界首位,水電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超過4億千瓦。
所謂經濟可開發量,是指河川或湖泊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資源量,即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競爭力、且沒有制約性環境問題和制約性水庫淹沒處理問題的水電站。當前水電開發高指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國水電開發程度很低的結論上的;而開發程度的結論之所以如此之低,和經濟可開發量這個分母異常巨大直接相關。但中國水電的經濟可開發量真的有這樣大嗎?
水電經濟可開發量的計算要依據三個評價指標,即生態環境評價,水庫淹沒影響評價以及經濟評價。鑒于水電開發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對移民帶來巨大痛苦,從這兩個指標看已經是過度開發。但從第三個指標,即經濟評價上,究竟應該怎樣評價西部水電的開發程度呢?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06年的一篇文章,從保障供電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判斷西部水電開發經濟性的一系列重要考量,即:水電站的經濟性不是表現在單位千瓦投資大小,關鍵是要看水電站的實際經濟效益;要避免片面強調水能資源的充分利用,因為季節性電能的充分利用有時可能得不償失;不要對東部地區消納西部水電季節性電能寄予過高的期望;要“仔細研究水電站的設計保證率,要認真吸取四川、湖北水電枯水出現缺電和拉閘限電的教訓,在大規模的‘西電東送’實施之后,如果遭遇枯水年,受影響的將不是幾個省,而是大半個中國”。基于這樣的原則去看待西部水電開發,則許多遠離需求中心、調節能力差而裝機容量巨大的水電站未必是經濟的,這就意味著當前巨大的水電經濟可開發量應該重新評估。
但是,只要同步建設高耗能產業,人為制造巨大的電力需求,本來不經濟的水電項目在經濟上就可以變得合理。以此作為動力,就可以進一步向更加遙遠的西南腹地推進,向大江大河的源頭推進,在一波接一波的水電加高耗能產業的大開發中,將世界上主要的高耗能產業吸引到中國的西南地區,最終將中國的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峽谷河段梯級水庫化。這一開發模式不只將會影響河流生態、百萬移民以及自然和文化遺產,還將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能源安全和污染控制,阻礙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將水電開發控制在適度范圍,不但是環境保護的問題,更是轉化發展模式的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已經注意到平衡水電開發和環境保護,在《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而要遏制過度開發,就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基于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的新型決策機制,切實將水電項目的多方面影響帶入決策考量,以民主決策保證科學決策,才能最終實現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來源:國家地理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