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海關最新的統計,2月份,中國甲醇進口猛增到591,222噸。
自從普氏2000年開始跟蹤中國海關甲醇進口統計以來,這個月的進口數量是最高的,商界人士說,這很有可能是連續第三個月創最高記錄。
以前的創紀錄進口是在2009年1月和2008年12月,當時中國分別進口了403,406噸和361,670噸,在此前,進口量最大的是2001年1月,那時,中國進口了211,156噸。
2008年,中國一共進口了143萬噸,比2007年增加70%。
與2008年2月相比,進口猛增2,876%,因為那個月總的進口量只有19,897噸。
2009年2月,從沙特阿拉伯進口的量最大,沙特阿拉伯向中國的出口猛增到261,380噸。
伊朗占第二位,它向中國出口了68,930噸,比沙特阿拉伯相差得遠了。其次是阿曼(64,535噸)、馬來西亞(56,416噸)、卡塔爾(48,663噸)、新西蘭(42,442噸)和智利(35,008噸).
日本對甲醇的需求不旺,造成庫存積壓,日本的供應基本是按合同的,一部分轉出口到中國,這是過去沒聽到過的,但量很少,只有3913噸左右。
由于其他地方的市場賣不到亞洲的最高現貨價,甲醇一直流向中國。
2009年2月,中國的甲醇現貨平均價是亞洲最高的,為193.30-194.55美元/噸,韓國是186.75-187.75美元/噸,東南亞為162.50-164.25美元/噸。
自從去年11月以來,由于利潤薄,在中國1200-1400萬噸/年甲醇能力中,裝置的平均負荷率在50-70%,許多中小型裝置停產了,因此,快到去年年底時,甲醇進口猛增。
中國有近200家甲醇生產商,其中很多是小廠,用煤作原料。
在中國國外,甲醇幾乎都用天然氣生產,一般比用煤生產的氣便宜。
從去年10月底以來,中國國內甲醇出罐價不到2000元/噸(合進口價230美元/噸)。許多國內生產商被迫大大降低裝置負荷率或徹底停產,因為甲醇出罐價要在2000-2500元/噸才能有利潤。
目前國內市場上,華東的基準價在1975-2000元/噸,雖然國內價提了,但許多生產商仍沒有多大興趣去提高甲醇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