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前,英國的煙囪冒出世界上最多的黑煙,在工業革命中傲視全球。今天,英國又開始追求“低碳經濟”,不僅是第一個為此立法的國家,還公布了詳細的《英國低碳轉型》方案。在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激勵下,英國的低碳經濟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立法+規劃
英國在2008年正式通過《氣候變化法案》,成為第一個對碳排放作出法律規定的國家。法案提出,英國將在1990年基礎上,到2050年至少減排二氧化碳 80%。法案還要求制定5年一次的“碳預算”,2009年4月英國政府宣布新的財政預算時,也同時宣布了2008-2012年的碳預算,將到2012年的減排目標細化到22%。
今年7月15日,英國又公布了詳盡的《英國低碳轉型》國家戰略方案。這份方案涉及能源、工業、交通和住房等社會經濟各個方面,同時出臺的配套方案有《英國可再生能源戰略》《英國低碳工業戰略》和《低碳交通戰略》等。
在能源方面,到2020年使40%的電力來自低碳領域。其中,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將在總能源構成中增加到30%;政府正規劃建設一系列新的核電站,預計2025年投產;對燒煤的火電廠進行技術改造,捕捉并儲存其所產生的碳。政府還計劃對全國電網進行改造,使其更智能化。
在工業方面,將那些高排放的產業納入到歐盟的排放交易系統中,同時以財政支持幫助英國企業發展低碳技術,進軍全球低碳市場。2009年4月,英國已經撥款 4億英鎊用于研發低碳技術。據預測,全球低碳經濟市場價值達3萬億英鎊,到2015年可為英國提供120萬個就業崗位。
在交通方面,到2020年使新生產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在2007年基礎上平均降低40%。在接下來兩年中投資3000萬英鎊,生產大量低排放的公共汽車。在英國主要大城市中安裝充電基礎設施,為電動汽車提供方便。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每輛2000到5000英鎊的補貼。
在住房方面,到2050年將來自住房的碳排放幾乎減到零。由于住房基本是現有建筑,所以主要采用節能改造的方式,計劃投資32億英鎊。政府為改造提供經濟刺激,如一所較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的住房,可每年獎勵超過800英鎊,另外還可以在能源賬單上節省約140英鎊。在電網智能化改造完成后,可向電網反饋電力的住房還可以收到相應補償。
《英國低碳轉型》方案還首次提出如下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政府機構,各部門必須建立自己的碳預算,排放超標將受到處罰;二是農業,支持將各種垃圾用于生物質發電。
發展風能不棄火電
英國四面是海,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因此將風能列為重點發展的新能源項目。英國第一個海上風力發電站2000年12月獲準建設,經過10年的發展,英國已成為全球擁有海上風力發電站最多、總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英國風能協會(BWEA)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英國將在海岸沿線再增加4000臺風力發電機,在海上增加5000到7000臺風力發電機,到2020年,使英國總風力發電量達330億瓦。
據英國風能協會估算,風能現在每年為英國經濟做出25億英鎊貢獻,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增長10倍。
同時,英國也并不是盲目發展新能源而拋棄化石能源。如燒煤的火電廠目前占英國發電總量37%,英國政府并不打算為了“低碳化”而拋棄它們,而是著手進行“清潔化”改造。
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在6月份公布的《清潔煤炭發展框架》草案中說,英國境內新設煤電廠必須首先提供具有碳捕捉和儲存能力的證明,每個項目要有在10年到15年內儲存2000萬噸二氧化碳的能力。此外,新煤電廠還被要求及時更新相關設備。
相關評估報告說,“清潔煤炭”計劃將在工程、制造等領域為英國提供3萬到6萬個就業崗位,到2030年它對英國經濟的價值將達到每年40億英鎊。
補助低收入家庭減少阻力
雖然發展低碳經濟總體來看是既有名又有利的事情,但實際操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面對相關問題,英國政府并不是一味講大道理,而是準備好了若干補償方案。
如《英國低碳轉型》方案中提到,對居民區進行節能改造的相關措施會造成家庭能源支出上升。到2020年,這一方案中所有措施的總效果會造成賬單比目前上升6%,如果再加上以前提出的一些政策,這個漲幅可能達到8%。
對此,除了前面住房部分提到的各種經濟刺激措施外,英國還表示要專門保護那些最易受影響的人,如對拿補助金的低收入家庭進行特別的價格安排等。自2000年以來,英國已經投入200億英鎊,幫助那些在能源供應上有困難的家庭。
在“清潔煤炭”計劃中,火電廠勢必因技術改造而成本上升,政府因此要求電網中間商必須購買一定份額的“清潔煤炭電力”,同時對每度電收取專門的稅費,以支持該計劃。
來源《國際能源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