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歷史發展的視角來看,中部地區不僅在地理位置上雄踞中部,是中國經濟版圖上縱橫交接的樞紐所在,而且在新時期經濟建設中更是承載中華民族全面復興重任的一支中堅力量。
交通大動脈:實現歷史性跨越
攤開中國地圖,中部6省位置之顯要一覽無余:橫貫東西的長江、黃河和隴海鐵路,縱穿南北的京廣、京九鐵路以及京珠、滬蓉高速公路,都在這里交匯。
60年前,武漢雖有“九州通衢”美譽,是長江上重要的碼頭,但當時經長江干流的貨運量也僅為449多萬噸。
1956年6月,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暢游長江后浮想聯翩,寫下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豪邁詩句。僅僅1年4個月后,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使千百年來的長江天塹,第一次變為坦途。
如今,“萬里長江第一橋”已成為新中國60年記憶中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在其之后,長江上已建和在建的橋梁已近百座。當火車或汽車在這些大橋上飛馳而過時,曾經繁華一時的碼頭漸成歷史。
然而,歷史不會忘記50多年前那次偉大跨越,中部地區的通衢功能由此開啟了新的篇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鐵路先行策略,全面加快中部交通建設步伐。今年4月1日,跨越我國中部的合(肥)-武(漢)鐵路新干線和石(家莊)-太(原)客運專線同時開通運營,成為繼東部的京津城際鐵路、合寧客運專線之后,高速鐵路大規模建設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也使中部地區一步邁入高鐵時代。
就在一周后,滿載冠捷顯示器的集裝箱先經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區,然后在陽邏港“登”上貨輪,歷經48小時行程抵達上海洋山港,隨即轉乘遠洋干線船舶出口海外。湖北省委財經辦副主任趙凌云說,這是湖北省“區港聯動”快速通關模式下的第一個國際物流實例,同時也標志著中部地區最大港口——武漢新港“ 江海直達航線”開始運營。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山西、陜西、四川、貴州等省的貨物都可以通過這里通江達海。
在新通衢定位上,中部6省的區域特點正被賦予新的內涵:安徽、江西緊靠長三角的上海、江蘇,江西、湖南毗鄰珠三角和港澳,湖北、河南是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的橋梁、紐帶,山西、河南緊靠環渤海經濟圈。對此,有專家說,中部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在中國版圖上占據著獨特的地理和區位優勢。
同樣以武漢為例,如今每年經長江過武漢新港的貨運能力已達億噸以上。
隨著中部地區內暢外聯、接南納北的新“九州通衢”格局的逐漸成形,一個新的以中部地區為樞紐的包括“鐵水公空”四大運輸體系在內的現代交通網絡已經呼之欲出。
能源中樞:牽一發而動全局
60年,彈指一揮間。但在中部地區,人們利用這60年,已足以施展大手筆,將這里由中國傳統的能源輸出之地,轉變為中國新的“動力之鄉”。
自古以來,中部地區就是中國的主要能源基地,山西的煤炭可供半個中國之用,湖北的水能資源富甲天下。然而,這些資源或作為廉價的燃料大量輸出,或作為流水日復一日地“奔流到海不復回”。中部6省雖有“能源之鄉”的桂冠,卻沒有得到“動力之鄉”的實惠。新中國成立后,接力進行的幾大工程,使中部地區的這一尷尬境地得以扭轉。
作為這幾大工程中最新的一個,向家壩至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今年9月5日,這一工程中的一大重點——湖北省扎營港長江大跨越標段架線工程主體部分完工,這是中國首個跨越長江的特高壓直流線路工程。作為中國西電東輸的重點工程之一,綿延2000公里的“向上線”明年建成投運后,600萬千瓦的清潔能源將直接輸送至上海。同時,中國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也通電運行,來自山西的火電首次通過這一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進入湖北,華北、華中兩大電網首次實現了聯網運行。
湖北省輸變電工程公司項目總工鄒俊說,一縱一橫,兩條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特高壓線路在中部匯合,使這一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能源中樞”,而它們的源頭正是以三峽工程為首的鄂西水電中心。隨著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工程的建成和中國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工程的即將完工,湖北省宜昌市正成為全國最大水電能源的輸出地。尤其是三峽電站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到847億千瓦時,每年為全國人均提供70千瓦時電。
曾經被人稱為“煤黑子”的山西如今已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煤炭資源遍布山西省119個縣(市、區)中的91個,含煤面積6.4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總面積的40%,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和調出省份。每隔幾分鐘,就有一趟運煤重載專列駛離坑口和發煤站,隨車輪滾滾東進南下。
據統計,從1949年到2008年的59年間,山西共生產煤炭105.24億噸,占全國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調量約72.5億噸,占全國省際煤炭凈外調量的70%以上。有人曾計算,如果將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外調出省的煤炭修筑成截面為49平方米的城墻,其工程量相當于修筑35條“黑色”的萬里長城……
天下糧倉:舉足輕重
從飛機上俯瞰中部地區:地勢低平,山色如娥,河湖密布,波紋如綾。這里是中國淡水湖泊最多的地方,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糧倉”,自古就有“兩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統計數據顯示:中部6省面積10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10.7%,人口3.61億、占全國28.1%。多年來,這里以占全國37.7%的耕地產出占全國42.6%的糧食,其糧食生產對全國糧食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貢獻。
在安徽,小崗村18戶農民于1978年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2000年,這里又成為全國第一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省。為推動新農村建設,“十一五”期間,安徽財政預計投入“三農”的資金將達到1800億元,比“十五”增長1.5倍。按照中央戰略部署,全省力爭到2010年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750萬噸,糧食可調出量將增加到500萬噸。
河南,這個有著近億人口、5000多萬勞動力的人口和農業大省,在占全國十六分之一的耕地上生產出占全國十分之一的糧食,每年調出糧食及糧食制成品200多億斤。其中,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油料產量505萬噸,居全國第1位;棉花產量66萬噸,居全國第3位;肉類總產量542.90萬噸,居全國第3位。糧食產量更是連續5年大豐收,2008年達到5365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
河南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告訴記者,河南省并不滿足于“大糧倉”地位,還要進一步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大廚房”。經過不懈努力,河南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產業化經營發展迅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的國內市場上,近三分之一的方便面是“河南造”;一半的火腿腸、速凍水餃、味精出自河南。
俗話說:“豬糧油安天下”,這里的“油”即食用油,特別指食用植物油。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菜子油消費國,其消費量占世界總消費量的26%左右。而在湖北,全省種植油菜的面積達1700萬畝,總產量190萬噸,分別約占全國的1/6和全球的1/20。經科研部門近30年不懈努力,雙低油菜種植的普及率已達95%,其種植量占全國的近1/4。中國是世界油菜種植第一大國,湖北又是中國油菜種植的第一大省,業內一直有“世界油菜看中國,中國油菜看湖北”的說法。
崛起戰略:全面復興擔重任
新世紀以來,“中部崛起”發展戰略逐步上升為國家決策。200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將中部地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部崛起戰略正式成為繼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之后,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布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
當中部崛起上升為國家戰略時,中部6省從“不東不西”的“凹陷”政策困境中走了出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期。河南、湖北希望借此形成“中原隆起”和“武漢經濟圈”;山西、湖南希望借助中部崛起政策,加快自身發展;安徽、江西既“東張”又“西望”,一方面要融入東部發展,一方面又要與中部省份一道崛起。
2007年歲末,國務院正式批準湖北“武漢城市圈”和湖南“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探索在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趨勢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中部崛起打造新的引擎。中部其他4省也先后確立了經濟發展的“龍頭”:安徽的“皖江城市帶”、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江西的“昌九經濟走廊”、山西的“晉中都市圈”,分別成為各省全面帶動區域發展的“龍頭”。
2008年,湖南省和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均超過1萬億元,加上之前GDP已超萬億元的河南,中部6省在全國只有13個成員的“萬億元俱樂部”中占了3席。安徽省經濟總量在全國位居第14位,如能繼續保持穩定增速,在今年也有望成為這一俱樂部中最新的一員。
中部6省承東啟西,接南納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因此,“中部崛起”的意義遠遠超乎中部地區本身。著名經濟學家、世界銀行終身高級顧問鄒恒甫說:“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來看,中部地區好比中國的脊梁,它的崛起不僅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國家戰略,更是中國這一東方巨龍能否真正騰飛的關鍵所在。”
來源:中國青年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