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在全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繼續努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以確保“十一五”(2006-2010年)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目標如期實現,為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
節能減排是節約資源能源,降低生產生活成本,減輕經濟發展對人類生存環境的不利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政府及時出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在“保增長”的同時,不放松節能減排工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趙家榮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今年以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過程中,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強調要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堅持節能減排不動搖,并將其作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內容。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行政手段,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3.35%,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5.4%和2.46%。國家發展改革委預計,2009年的能耗數據和相關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比“都將有較大幅度降低”。
不過,趙家榮認為,雖然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問題更加突出。比如,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反彈壓力加大,企業對節能減排的投入減少,節能減排工作出現放松的傾向。這給節能減排工作帶來很大挑戰,實現目標的任務相當艱巨。
四大措施推進節能減排
2009年以來,我國加大了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的實施力度。據趙家榮介紹,今年國家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44億元、中央財政資金300億元,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等,可形成年節能能力7500萬噸標準煤,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125萬立方米、城鎮垃圾日處理能力5萬噸。
今年以來,我國還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繼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今年年初,國家出臺了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節能減排提出了明確要求。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關停小火電機組2156萬千瓦,累計關停5545萬千瓦,提前完成“十一五”關停目標;全年將淘汰落后煉鐵產能2113 萬噸、煉鋼1691萬噸、焦炭1809萬噸、鐵合金162萬噸、水泥7416萬噸等。今年第三季度,針對經濟企穩回升中出現的新情況,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政策導向,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一些領域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今年我國還加快了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啟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從今年6月1日開始,國家對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空調給予財政補貼。
趙家榮說,從實施情況看,政策效果明顯,撬動了市場,拉動了需求,提高了能效,促進了產品升級,可謂一舉多得。預計到年底,高效節能空調銷售量達500萬臺,為去年全年銷售量的5倍以上;市場份額大幅度提高,由2008年的5%上升到50%以上;產品銷售價格大幅度下降,每臺平均降低1000元左右;主要生產廠家已停止生產能效等級為4級和5級的空調,產品結構明顯優化;推動了產品能效標準的提高,目前的2級標準將調整為準入門檻。
此外,今年國家繼續采取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節能燈1.2億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慶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試點。
有關部門還強化了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國家對省級政府2008年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考核,向社會公布了考核結果,對8個城市、5家電廠責令限期整改,并進行了處罰。
決戰2010年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決戰之年。
趙家榮說,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節能減排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必須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
她說,2010年,國家將繼續加強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堅決抑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2010年,我國還將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促進高效節能產品推廣應用;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調動市場主體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加快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可持續消費。
“但是我們相信,只要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各項節能減排措施,‘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趙家榮說。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