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不約而同確立綠色經濟戰略的超級大國開始互相打量與試探。
10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Ron Kirk)宣布,美方正式按照《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針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潔能源政策和措施展開為期90天的調查。
事隔2天,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毫不客氣地回應說“美國將打不贏這場貿易戰”。此后的幾天里,中國機電商會、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各協會針對調查接連組織了幾場新聞發布會,其中不乏“強烈抨擊”、“據理力爭”等字眼。中國新能源企業英利新能源董事長苗連生在慶祝英利擴產700兆瓦的年會上對《環球企業家》評論說,美國人是“純屬找茬”。
作為全球碳排放量排名前兩位的兩個國家,中美兩國一開始以合作關系示人。去年7月,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訪華期間,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在《中美聯合聲明》中,明確了中國以市場換技術,而美國則以技術換市場的合作方向。然而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真實關系,卻遠不如表面上那樣融洽。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向本刊指出,“都是虛的,兩個國家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的突然發難有點小題大做。事實上,新能源在全球都是一個需要政府財力補貼的產業。以美國為例,美國總統奧巴馬過去一年推出的美國能源和經濟復蘇法案中就有500億美元投向新能源領域。其中217億是能源基礎設施,270多億直接補貼新能源企業。這還不包括美國政府對購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間接補貼。
中國新能源產業無疑也是帶有明顯政策式標簽。但中國企業的最大補貼并不在于公開的財政和稅收方面,而在于各地政府為招商引資在土地、電力和銀行信貸方面的“優惠”和“方便”。這一點若要調查清楚實際上并不容易。
基于這一點,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這是美國在臨近中期選舉時一次典型的轉移選民視線和拉選票的政治秀,不會最終成為中美之間的貿易戰。
而即使美國最終的反傾銷調查成立,對中國企業也不會遭遇實質性打擊。美國擁有發展新能源的絕佳自然條件、強大的政府財力和投融資能力,但美國當下仍不是一個現實的重要市場。以中國光伏企業英利為例,其80%的銷售收入來自歐洲。這一方面源于美國實際上自奧巴馬政府才開始強力推進新能源戰略,市場遠未充分啟動。而由于美國各州政府擁有很大自主權,不同州對新能源的推進也存在很大差異。這導致了奧巴馬政策的實際效果存疑。
對于美國光伏電站業主而言,拒絕中國制造的麻煩也顯而易見。在2009年,來自中國的晶硅電池已經占全球四成的份額,且這一份額在今年仍呈快速增長態勢。若美國舍棄中國制造,其他區域的產品“價高,質量未必好,而且沒有這么大的規模。這對美國的投資是沒什么好處的。”英利新能源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分析說。
水面之下
看起來美國提起反傾銷調查可能僅僅是中美新能源的一次小摩擦。不過,這也預示著中美之間在這一領域潛在長期博弈,而且很有可能是一種犬牙交錯的復雜態勢。
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周鳳起分析,美國在智能電網、清潔煤、風能與光伏發電場、電動車與儲能技術上要領先于中國。以光伏行業為例,美國擁有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這樣超過全部太陽能公司市值的超級技術驅動公司。這至少說明了美國在技術與資本兩個層面擁有中國難以匹敵的優勢;而中國的優勢主要在新能源領域的兩大產業光伏與風能上,中國制造在成本和規模兩個層面的強大優勢讓中國企業在全球所向披靡。
不過在當下,中國制造的優勢更容易獲得發揮。那些在中國南方省份遍地開工建設的兩三百兆瓦的硅料、硅片、電池板廠,在美國都可算是規模巨獸。事實上,中國已經有一千多條光伏生產線,每條線年產30MW左右的電池組件,其整體制造成本僅是美國的2/3。以尚德、英利、天合光能為首的中國企業自金融危機后加強了美國市場的開拓力度,僅英利一家占美國市場份額就超過10%。
在風電領域,中國風機企業也開始進入美國市場。去年,中國第二大風機制造企業金風科技(行情,資訊,評論)出口了3臺風機到美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沈陽風機制造企業A power成為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個600MW風電場的主要供貨商。中國第一大風機制造企業華銳風電的董事長韓俊良在10月中旬的國際風能大會上高調宣布,到2015年華銳的出口額要超過30%,甚至達50%。
三一電氣國際營銷公司總經理詹亮認為,中國還不具備大規模出口到發達國家的條件。但由于中國風機具有低價成本優勢,讓美國不得不設防。9月16日,美國風能協會主席Denise Bode督促美國國會通過立法來增加風機設備國產化率,以此來阻止美國對中國風機的進口。“美國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 美國美復能源公司總裁陳航告訴《環球企業家》。
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美國人也頗為糾結。一方面,在制造和市場兩端,中國具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美國企業熱衷于把工廠搬到中國以降低成本,同時也希望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潛力清潔技術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不過,頗令美國企業尷尬的是,美國所擅長的清潔技術領域都是中國政府力主推進的—這也意味著在中國市場國有企業在上述領域占據強勢地位。這對美國公司而言,要進入這些中國“業主”的招標名單,實際上存在諸多困難。
如此,雄心勃勃的美國新能源戰略處在一個微妙的境地。在美國本土市場,他們正在遭遇中國光伏的低價蠶食(馬上到來的是中國風機制造商)。由于光伏電站60%的成本在組件上,而光伏領域主要靠政府財政補貼驅動,這意味著部分補貼流向了中國—這也是最早提起此次調查的美國鋼鐵產業工會的理由。而美國公司擅長的領域在中國卻進展不利。
“美國認為自己應該是高水平線上的唯一成員,而中國的進步之快顯然讓我們感到非常吃驚。”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母公司ICE(美國洲際交易所)董事長杰弗瑞. 斯普森告訴《環球企業家》。不過他也認為,既然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在美國市場上暢銷,說明是被需要的,“這點我們都懂。”
由此,美國人希望通過威懾性的反傾銷來放緩中國企業進入美國的速度。同時,這也是美國重新向中國政府要求“技術換市場”的重要談判籌碼。
不過若將時間軸推向更遠,中國有市場和制造,美國有資本和技術,二者仍然是互補的利益關系。只不過,在每一次博弈時兩國需要仔細拿捏好彼此讓步的分寸。
尤其在清潔煤這種傳統能源清潔化領域,美中長期利益一致性更為明顯。周鳳起向《環球企業家》指出,中國新增煤炭消耗量占全球新增量的3/4,由此,中國對這一領域的補貼和重視實際上對美國技術是利好。在周鳳起看來,競合而非對抗才應是中美新能源貿易的主音符。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環球企業家網站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
來源:環球企業家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