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安全生產信息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說,近幾十年來,世界主要產煤國家安全狀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采礦業已成為最安全的行業之一。除了經濟發達、技術先進,有較完備的安全設施外,它們的一些經驗也值得借鑒。
為了防止礦難發生,世界各主要產煤國都制定并不斷完善煤礦安全生產法規。
美國通過執法、培訓與技術支持確保安全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美國產煤近10億噸,但煤礦安全事故中總共只死亡27人。實際上連續3年來,美國煤礦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數都低于30人,每百萬噸煤死亡人數在0.03以下。美國礦業協會主席杰克杰拉德今年1月發表公報稱,這創造了“歷史最好記錄”。而負責礦業安全的政府部門———美國勞工部下屬礦業安全與衛生局,還計劃到2008財年將煤礦死亡人數再減少15%。
高產量低傷亡三大原因
為何美國煤礦能實現“高產量低傷亡”?美國礦業協會認為這得益于三大因素: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煤礦生產安全;礦主和政府部門都增強了安全責任感;增強了對煤礦工人的培訓。礦業安全與衛生局則將其經驗總結為“成功三角”,構成這“三角”的三邊分別是執法、培訓與技術支持。
美國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基礎是1977年通過的《聯邦礦業安全與健康法案》,這部法律是根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連續發生幾次大礦難而修訂的。它確立了幾個基本原則:首先是安全檢查經;總地下煤礦每年必須接受四次安全檢查,露天煤礦則必須接受兩次檢查,礦主必須按照檢查人員提出的建議改進安全措施,否則可能被罰款和判刑;其次是事故責任追究制,特別是當出現傷亡事故時,調查人員必須出具報告指明責任,蓄意違反法案的責任者也將被處以罰款和有期徒刑;第三是安全檢查“突襲制”,任何提前泄漏安全檢查信息的人,可能被處以罰款和有期徒刑;第四是檢查人員和礦業設備供應者的連帶責任制,檢查人員出具誤導性的錯誤報告、礦業設備供應者提供不安全設備,都可能被處以罰款和有期徒刑。
近30年,盡管《法案》規定的一些懲罰措施已有所改變,特別是罰款數額到今天已經有較大提高,但這部法案的基本框架沒有變,其中的一些原則比如經常性安全檢查和事故責任追究制等,也被其他國家廣為借鑒。人們不難發現,這部法案盡管規定的最高刑罰只是5年徒刑,但設計卻很嚴密,尤其考慮到了煤礦可能“應付”安全檢查、檢查人員不負責任以及設備安全性等各種情況。
在“執法”領域,美國煤礦安全生產監督機構強調其獨立性,并在機制上防止檢查人員與礦主、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同盟。隸屬于礦業安全與衛生局的煤礦安全與衛生辦公室是一個聯邦機構,它下面有11個地區辦公室和65個礦場辦公室,這些辦公室既與礦主沒有利益關系,也和各州、縣政府沒有從屬關系,各地的聯邦安全檢查員每兩年必須輪換對調,任何煤礦發生三人以上的死亡事故,當地的安全檢查員不得 參與該事故的調查,而須由聯邦辦公室從外地調派安全檢查員進行事故調查。這些檢查人員可謂“權大責重”,根據《聯邦礦業安全與健康法案》,檢查人員如果發現安全隱患,有權責令煤礦立即停止生產,但如果泄露檢查信息或誤導調查,則可能被判刑。
“培訓”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被許多人忽視的環節。一些對中國煤礦有所了解的美國技術人員認為,中國煤礦災難頻發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對工人和礦主的培訓不充分,導致他們對安全生產標準和技術設備都掌握不夠。在美國,對煤礦工人和礦主的培訓主要由礦業安全與衛生局下屬的全國礦業衛生與安全學會負責,這個學會在每個財年都舉辦短期的集中安全講習班,各課程一般為期幾天,針對的是聯邦安全檢查人員、各州檢查人員以及礦主、礦業公司人員等。除了集中培訓,礦業安全與衛生局還在各州舉辦巡回性質的安全課程,主要向礦業工人講授安全生產標準、技術設備操作等,煤礦工人參加課程是免費的,經費從勞工部的培訓費中出。此外,礦業安全與衛生局還充分利用網絡,在網上提供免費的交互式培訓課程,開放網上圖書館,將礦難調查報告、安全分析等資料和檔案在網上公布。
新技術的推廣和采用能大幅度降低煤礦安全事故,這已被美國煤礦業近30年來的實踐所證明。美國礦業協會認為,新技術在安全方面的貢獻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信息化技術的廣泛采用,增強了煤礦開采的計劃性和對安全隱患的預見性,計算機模擬、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煤礦挖掘中的意外險情,也可以幫助制訂救險預案;二是機械化和自動化采掘,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下井工人數量,也就減少了易于遇險的人群,實際上美國煤礦工人的總數已經下降到不足10萬,他們中絕大多數也是操作設備的技術工人;三是推廣安全性較高的長墻法,取代傳統形式的坑道采掘;四是推廣新型通風設備、坑道加固材料、電氣設備,從而提高了安全指標。而政府主要是通過技術認證這一方式來批準煤礦用設備。礦業安全與衛生局下屬的技術認證中心對煤礦設備進行質量檢查和認證,對通過技術認證的產品,每月都在網上的產品目錄中更新公布。 稍加對照,人們就不難發現,美國煤礦實現安全生產的“成功三角”,恰恰是我們重視不夠的地方!八街,可以攻玉”,美國煤礦安全立法上的周密、機構運作上的嚴格、政府服務上的完善、技術研究上的先進,值得我們借鑒。
俄羅斯重點防治甲烷爆炸
俄羅斯煤炭資源豐富,2004年煤炭開采量達到2.8億噸,僅次于中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五大采煤國。但同時,俄羅斯也是采煤業高死亡率的國家。
2002年的統計表明,中國每開采百萬噸煤的死亡率超過3,俄羅斯也高達1,而美國只有0.03。
蘇聯解體后,由于財政困難,俄羅斯對采煤業進行改革,陸續關閉一些煤礦,使得煤炭開采量不斷下降。但也由于財政困難,國家聯邦資金中用于改善設備和礦工勞動條件的撥款也逐年下降,其直接結果是,各煤礦為了追求利潤,盲目擴大煤炭開采量,而不重視采礦設備和技術的更新,也不加強對采礦人員的技術培訓,采礦中違章操作的情況較多,導致采礦業出現巨大安全隱患。而相關的安全檢查機構卻放松了對采礦企業的安全監督,導致煤礦頻繁發生安全事故。
由于開采面的甲烷含量高會影響煤的開采量,因而為了提高采煤量,各礦井一般都對采空區工作面進行消除毒氣處理、直流通風以稀釋工作面甲烷濃度、打排氣井、利用安放在礦井開采段外或礦井口的通風裝置將采空區工作面的甲烷氣體混合物抽出。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防止礦井中的部分地方甲烷濃度過高。因而,煤礦時常發生瓦斯爆炸事件,造成人員傷亡。
俄羅斯礦工協會統計表明,2002年煤礦死亡85人,2003年116人,而2004年頭7個月就有103名礦工死于礦難。2004年4月,庫茲巴斯煤田的一個煤礦發生甲烷泄漏導致煤礦爆炸,44人死亡,這是7年來該煤田發生的最大的煤礦事故。1997年該煤田的一座煤礦發生特大煤礦爆炸,造成67名礦工死亡。
俄羅斯《采礦工業》雜志對2003年發生的所有煤礦爆炸事故進行了分析后得出結論認為,引起煤礦爆炸和煤礦著火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向礦井泵入空氣不足,使得煤礦回采工作面、準備采礦工作面和采空區工作面的甲烷濃度過高。
今年2月9日,庫茲巴斯煤田的一座煤礦發生事故,導致22名礦工死亡。這次礦難之后,俄礦工協會立即向俄總統普京、總理弗拉德科夫及國家杜馬發表名為《采煤業安全技術狀況》的公開信。信中說,為了降低煤礦企業的傷亡率,必須真正減少直接或間接影響煤礦安全水平、事故發生率和傷亡情況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為了大大減少礦井中甲烷的含量,有必要采用全新的方法以消除煤礦毒氣。對沒有常設性煤層消毒裝置的煤礦,則應該采用行政手段禁止其進行煤炭開采活動。從另外一方面講,甲烷是珍貴的生態清潔型能源。政府應該采取措施,刺激煤礦企業在對煤礦做消除毒氣處理時將甲烷分離出來并加以回收利用。俄礦工協會認為,只有采取這些措施,才能降低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的煤礦中甲烷爆炸數量。
澳大利亞制定法規明確責任
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礦業大國澳大利亞嚴重礦業事故頻仍,總計約2000起,傷亡萬人。近些年來,這一狀況大有改善。在事故幾率最高的煤礦行業,傷亡事故變得十分少見,2000年至2001年間,新南威爾士州煤礦生產百萬噸死亡率僅為0.014。由于傷亡人數少,目前政府和一些礦山的管理層都改用計算損耗工時的頻率來衡量生產安全,連耗損工時都很少的公司,就以事故數量作為標準。澳大利亞在礦業安全管理中,十分注重法規制定和明確責任,這在防止事故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對礦業安全的管理只局限在有關立法和技術標準的制定上。各州(領地)政府在執行聯邦法律過程中,要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對礦業生產安全和職業健康制定各自的法律法規。州級政府通過對礦山設計、生產、環境保護和安全進行的審查或監察對礦業進行控制。在達不到安全標準時,可以下令停產。對企業來說,礦山經理必須向政府注冊,同時熟知有關的政策法規,并保證達到安全生產、環保、勞動保護和雇員職業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多年來,政府還一直根據采礦業的新進展,不斷修正法律條文,以達到最佳效果。
有關法律法規對從礦山設計師、雇主到雇員的安全責任都有明確規定,使得每個人對安全都有法律責任。以礦業大州西澳大利亞州的有關法律為例,雇員有義務保證自己在工作狀態下的健康,如果不按規定對自己采取保護措施,或發現潛在險情不報告,就算違法。法律規定,雇員有權拒絕在有損健康的危險環境下工作,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雇主出高薪讓雇員出工,雇主就犯了法;雇員收了錢出工,也算犯法。換句話說,想拒絕安全都難。違反了安全條例會課以高達20萬澳元(1澳元約合0.77美元)的罰款。
在各種制度中,與安全生產聯系最為緊密的恐怕就是設立礦山安全監督員的有關條例了。根據這些條例產生的礦山安全監督機制有效地提高了生產安全。在產煤大州新南威爾士,有關法規對煤礦安全監察機制的機構、人員構成、權限和責任都有規范。還規定,各級安全監督檢查員由礦山雇員選出。監督人員必須有礦山經理人或專業技術的資格證書,同時要有長時間的實地工作經驗,確保安全監督的質量令人放心。
除了政府的法律法規外,許多企業也實行了內部的安全保障制度。新南威爾士的煤礦鼓勵員工查找事故隱患,對新設備、新工藝、新的工作環境等因素都要進行風險評估。評估由企業的管理、技術、培訓和生產部門的人員組成的聯合委員會進行。委員會根據評估結果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
來源:大洋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