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澠池縣的義煤集團巨源煤業公司7日傍晚發生瓦斯爆炸,導致26人死亡。
在中國礦難頻發、公眾對礦難多已麻木的現實語境下,一次死亡26人的礦難,按例難以引起太多關注。澠池礦難之所以掀起輿論的沖天巨浪,不在礦難本身,而在事后地方官員的雷人表現上:
澠池縣政府派駐該礦負責監管的包礦干部事發前后一直在現場,清楚井下人數等情況,但始終一言不發,讓調查組折騰一晚也沒弄清井下到底有多少人,8日早上救援指揮部官員問他時,他竟然作出“沒人問我”的滑稽回答;
而作為該包礦干部的上級領導,澠池縣副縣長魏保元在向調查組匯報事故情況時,不是檢討,而是“不厭其煩”地自我表揚,稱狠抓了隱患排查等,令調查組成員忍無可忍。
自然,因為絕大多數礦難背后都有官煤勾結的影子,每有礦難發生,公眾就習慣地首先想到腐敗,本次也不例外。更何況,事故調查組已斬釘截鐵地喊出要“徹查背后的腐敗,看看保護傘到底是誰”;且駐礦干部事后太過反常,事前又“不知”該礦長期違規開采、陽奉陰違躲避監管等情況,他是真不知還是另有隱情?
公眾的質疑是有依據的。多年來,煤礦已成為繼房地產后書寫暴富神話的又一“溫床”,今年煤價持續走高,暴利更是誘人。在入股收益幾乎“比搶銀行都來得快”的情況下,一些官員自然難以克制逐利沖動。媒體就報道,山西洪洞縣一對普通民警夫婦上月離奇被殺后,男方被曝出靠經營煤礦擁有“億萬身家”;四川開江3名副局長10月底私自進入被封煤窯中毒身亡,也被傳是去看煤窯準備伺機挖煤的原因。
官商勾結這一腐敗現象不除,無論上級關于安全生產的措施多么嚴厲,監管也就化解歸零,礦難也就難以避免。
澠池礦難尚在調查中,現在僅憑地方官員反常就斷定有腐敗也不客觀。但是,如果最終查明不存在腐敗,其監管漏洞就更令人憂心。
此次礦難中,監管漏洞之大,令人驚心:一方面,義煤集團整合管理不到位,新派的礦長不在,致使老的礦主為所欲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監管不力:在駐礦干部層面,事前對礦方違規毫無覺察或覺察了也“視而不見”,駐礦監管形同虛設;在縣政府層面,副縣長事發后不是自責和反思,而是百般表功,雖然這是怕丟烏紗而卸責的表現,但在如此非常時期還漠然對待礦工生死,缺乏擔當,不敢負責任,怎能保證他平時抓安全生產時就有魄力、負責任?有如此副縣長,又怎能保證下屬監管得力?
中國礦難多發(僅河南煤礦今年就發生了7起重大事故),常常按下葫蘆起了瓢,其原因,一般多歸結于相關制度不夠完善等。但近年來,高層出臺的制度不可謂不多、要求不可謂不頻繁,比如數月前的“礦領導帶班下井制度”,10天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安全生產工作等,但礦難還是高發,原因到底在哪里?
或者,即便有了制度,在經濟發展和利益的沖動下,經營者疏于執行和地方政府監管軟弱無力,就是深層原因。
礦難的發生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但核心還是人的因素,安全生產、安全監管歸根結底是人的管理。如何強化監管,至關重要。
不管有無腐敗,澠池礦難都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靠地方政府犧牲發展去強化煤礦監管,很難。所以,要減少礦難發生,不能只靠橫向的地方監管,更要建立和加強垂直的國家監管機制,這才是根本。
來源:重慶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