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耗煤行業 -> 電力行業 -> 電力耗煤

火電企業越發越虧的背后

2011/1/14 8:47:11       

   寒冬來襲,火電企業集體進入發電的黃金時期。然而,在機組歡快的轟鳴聲中,湖南火電企業卻只能暗自咀嚼苦澀。2010年,湖南統調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5%,但受煤價大幅上漲的影響,全省10家統調火電企業全線虧損,同比增虧5.38億元。以大唐湖南分公司為例,全年發電量為249.6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0億千瓦時,增長了12%,錄得虧損13.31億元,同比增虧3.29億元。旗下五家火電企業全部未能幸免,地理位置好、盈利能力較強的耒陽發電廠也難逃厄運。

  殘酷而冰冷的數據揭示了一個現實:擔綱湖南電網支柱的火電企業,再度陷入了越發越虧的怪圈。

  作為能源轉換企業的火電,70%以上的生產成本花費在燃料采購上。顯而易見,導致“越發越虧”的結果,煤炭“難脫干系”。然而進一步深究燃料“量、質、價、運、差”等各方因素,會發現無論湖南火電怎么努力,都難破虧損困局。火電企業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腹背受敵”,個中辛酸難以一言蔽之。

  資源匱乏

  湖南省是一個缺煤、少油、乏氣的省份,發電用煤的一半以上需從外省購入,而省內不多的煤炭資源還經常被周邊財力雄厚的省份所吸納,導致煤炭資源極度緊俏。

  湖南水、火電裝機結構大致相當,火電長期為水電調峰。豐水期,火電讓路于水電,但一到枯水期,全省用電的90%得靠省內火電企業來支撐。這種能源結構導致湖南省電力供應長期受電煤制約,枯水時用電形勢非常嚴峻。年年冬季,年年電煤告急,年年打響“迎峰度冬電煤供應保衛戰”。

  2010年,電煤供應的緊張形勢更甚于往年。入秋以來,“千年一遇酷寒”的傳聞甚囂塵上,各省早早就開始了“搶煤大戰”,而與之相矛盾的卻是煤炭資源的剛性減少。河南、山西、陜西等產煤大省由于礦難頻發,加強了煤礦安全整頓,使得地方煤礦產量嚴重減產。以河南省為例,往年年產2億噸煤炭,今年產量僅為1.7億噸,入湘的河南煤炭今年減少了300萬噸以上。

  雪上加霜的是,產煤大省在2010年底也遭遇了“電荒”,拉閘限電的威脅猶如病毒一樣在河南、陜西、山西和貴州等省擴散。為了省內的調煤保電,他們自顧不暇,沒有多余的煤炭供應給外省。2010年10月份,河南省頒布煤炭調度令,要求煤礦與當地電廠實行點對點直供,當日未完成的供應量一定要在次日補上。以鄭煤、平煤集團為例,以往70%以上的煤炭供省外,30%供省內,今年顛倒過來,只有30%的煤炭供給省外。大唐湖南分公司2010年四季度后,每月從河南采購的煤炭減少了30萬噸,即便是年初簽了重點合同的電煤,兌現率也僅有50%。

  貴州省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該省今年實行資源整合,地方小煤礦停產或減產,使得往日相對富余的煤炭成了“香勃勃”,而由于西電東送的影響,貴州的發電耗煤大于往年,也使得當地煤炭更加緊缺。進入迎峰度冬時期,貴州省省長為了限制煤炭外運,親自指揮協調,從煤量、煤質和煤價等方面加以控制。強勢的干預措施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10年,大唐湖南分公司從貴州進的煤炭少了100萬噸以上。

    而在三湘大地上,為了搶奪“烏金”,各火電企業更上演了一場慘烈的搶煤大戰。今年以來,郴州、婁底等地的地方煤礦大多沒有復產,加上技改擴能、安全整頓等原因,產能大幅度降低(郴州今年減產1000萬噸),使得坑口電廠也面臨燃“煤”之急。而另一邊,由于廣州舉行亞運會,為了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廣東許多城市電廠沒有發電,供電的任務轉移到粵北電廠,而與廣東直接接壤的湖南省,成了廣東拓展煤源、強力采購的首選。廣東財大氣粗,上網電價也高于湖南,能承擔的煤價更具誘惑力,早已市場化運作的湖南本地煤企更愿意外銷廣東,大量的動力煤流出省外,使得處于坑口的湖南當地發電企業陷入無煤可燒的尷尬境地。2010年四季度以來,處于白沙礦區的大唐耒陽發電廠每月少進當地煤7000噸,處于漣邵礦區的大唐金竹山發電分公司則少進當地煤3000噸。傳統煤源的缺失,使得該公司電煤組織工作難上加難。全國五大發電集團在湖南都有發電企業,為了爭奪稀缺的煤炭資源,各個電廠使出渾身解數,個別電廠不惜在平水期不發電或降低負荷運行,以“韜光養晦”的方式保證在枯水高價期有足夠的煤炭維持生產運行。而大唐旗下的電廠則在電價低價期勇擔社會責任,全力滿發,耗用了大量存煤,元氣大傷。

  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大唐湖南分公司從2010年9月份就開始的“屯煤”行動收效甚微。目前,該公司電煤庫存急劇下降,日耗煤量遠大于日進煤量,庫存僅有40多萬噸,如果機組全開的話,只夠維持一周的生產用煤。盡管大家千方百計奮力調煤,但嚴峻的“煤荒”形勢絲毫沒有緩解的跡象,湖南供電保障岌岌可危。元月份,寒潮席卷三湘,某些電廠部分機組已經重演缺煤停機一幕。

  煤質下降

  與煤量緊缺相伴而生的是煤質驟然下降。與去年相比,大唐湖南分公司系統入廠入爐煤熱值差一再攀高,屢次“刷新”歷史記錄。1至11月,分公司累計熱值差為1034千焦/千克,是大唐集團公司中熱值差最高的單位,比集團公司最好水平高了1034千焦/千克。其中,大唐石門發電公司熱值差達到1304千焦/千克,其他4家火電企業的熱值差全部升高,無一家達到計劃值,讓集團公司焦頭爛額。11月,分公司系統入廠入爐煤熱值差為2286千焦/千克,比集團公司最好水平高了2476千焦/千克,創今年最高,同比上升了1222千焦/千克;石電當月熱值差為3223千焦/千克,比集團公司最好水平高了2800千焦/千克。而熱值差帶來的巨額成本,全部由電廠承擔。

  煤質下降不僅反映在入場入爐煤熱值差大幅升高上,還直接表現在摻雜使假的情況越演越烈。大量直徑超過70mm的煤矸石夾雜其中,劣質煤塊比比皆是,甚至有些運過來的煤車,只在最上面鋪了一層薄薄的煤粉,下面全是劣質煤塊,不單嚴重損傷設備,甚至不能燃燒,造假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然而,當前是賣方市場,即使揪出了造假者,火電企業也不敢做得“太絕”,打假太“狠”了意味著“自絕生路”,因為資源掌握在煤企手上,多數發電廠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大唐金電前一段時間由于煤質實在太差,設備屢屢停機待修,該公司不得已展開了一場“打假”行動。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此后,煤炭到貨量急劇減少,而做假現象較多的汽車煤單位則干脆不再送煤,轟轟烈烈的打假行動只能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讓火電企業兩難的是節能減排的壓力。大唐湖南分公司自覺踐行國家相關環保政策,嚴格執行污染物按標準排放的要求,除了積極安裝脫硫設施外,分公司對煤炭的含硫量也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含硫量高于1.5%的煤炭一般不允許調入。而在分公司系統中,絕大部分的鍋爐設計參數也較低,適爐煤種為質量較好的低硫煤。大唐在湘單位今年少進高硫煤100萬噸,拉大了煤炭供應的缺口。某些電廠鍋爐含硫設計值達到2%,引進的煤炭含硫量達到了4%,是該公司的3倍。在煤炭供應相對緩和的時期,是被省環保局點名批評的單位,而在當下煤炭緊張的時期,不經意間成了“以煤定電”的贏家。大唐湖南分公司為響應國家建設兩型社會號召而特意設定的低硫煤設計參數,此時成了調煤保電的硬傷。

  即便這樣,在市場有限的選擇中,分公司也不得不引進一些含硫量較高的煤炭,在運行中摻配燃燒。這樣一來的結果是供電煤耗大幅升高,節能減排的壓力空前。11月份,分公司供電煤耗325.49g/kWh,在集團公司中排名靠后,比平均值高了7.13g/kWh。

  分公司主管燃料的負責人坦言,在煤炭調運工作中,他常常陷入糾結,不知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取舍:如果要保證煤量,就不得不效仿其他發電企業調入大量高硫煤,但如此一來,節能環保的任務難以真正有效完成,同時,大量高硫煤對機組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要保證煤質,煤量就得大打折扣,根本無法保證機組的正常運行,如何談得上保障社會用電?!

  煤價上漲

  火電企業虧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煤炭價格上漲幅度遠遠高于企業承受的范圍。近年來,電價按兵不動,而煤價一路攀升,導致火電企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出現全行業虧損。大唐在湘某些火電企業負債率甚至超過了100%,虧損倒閉的危險已呈火燒眉毛之勢。

  2003年第一次煤電聯動以后,煤價幾乎是一年一漲,年年的煤炭訂貨會都成了煤企的漲價通報會。據中電聯統計,自2003年以來,我國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價格累計上漲超過150%,而銷售電價漲幅僅上漲32%。迅猛上漲的煤價給下游的火電行業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去年開始,全國五大發電集團出現了行業性虧損。今年前三季度,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等發電集團經營狀況總體盈利,但火電業務五家全虧,虧損額為5億元至30億元不等。也就是說,號稱“發電”的五家集團公司能盈利,依靠的是非電力業務。

  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大唐集團公司總體盈利為0.83億元,排名殿后。而拖住集團公司后腿的分子公司中,資源缺、運輸難的湖南分公司經營情況更加堪憂。近幾個月以來,湖南到廠標準煤單價一路瘋漲,分公司幾次上調電煤價格,始終跟不上市場煤價的漲幅,往往是該公司今天上漲50元/噸,明天市場價就漲了100元/噸。11月,分公司進廠標煤單價達984.09元/噸,同比上漲197.35元/噸,是大唐集團公司中標煤單價最高的地區,比集團公司最好水平――吉林分公司每噸高了379.98元。分公司系統5家火電企業煤價概莫能外,統統飆漲,其中上漲最多的是湘潭發電公司,兩個月的漲幅為162.93元/噸。
    煤價上漲帶來的后果已不僅僅是火電企業利潤被瘋狂吞噬。如今,火電企業連正常的生產經營都難以為繼。近年來,煤企、電企的博弈早已演變成火電被動挨打的局面,火電陷在經營的泥沼中苦不堪言。為了節省每一分成本,大唐湖南分公司強化了內部管理,積極“瘦身”。1至11月份,分公司廠用電率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至5.88 %;供電煤耗同比下降14克/千瓦時至325克/千瓦時;耗用燃油同比減少3300噸,單位發電耗油19.21噸/億千瓦時,同比降低20.72噸/億千瓦時,但因電煤價格上漲過快,以致該公司仍陷入巨額虧損。

  僅11月,上漲煤價影響分公司燃料成本上升了1.72億元,綜合燃料成本同比上升2.40億元,使得分公司虧損面進一步擴大。截至12月,虧損額已超過了12億元。

  從電煤日益緊張的局勢來看,目前煤價上漲的趨勢仍無法遏制,分公司虧損仍將惡化。

  機制不順

  當“計劃電”遭遇“市場煤”,打的是一場注定輸的戰爭。

  這些年來,市場機制不健全,電價政策不完善,分時豐枯電價欠合理,不同程度降低了湖南火電企業的收益。此外,地方政府對火電企業的財政補貼不到位也加劇了火電企業的虧損。

  大唐集團公司資產負債率是全國五家發電集團中最高的,上了國務院重點關注企業的名單。而在集團公司系統中,大唐在湘5家火電企業中,石電公司資產負債率達102%,成為特別監控對象;株電和潭電的資產負債率也不斷上揚,位列重點關注企業的榜單。

  居高不下的資產負債率加重了大唐湖南分公司的經營難度。一方面,導致火電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只能向銀行貸款或向集團公司借款,舉債經營使財務費用大幅上升,增加了發電成本。另一方面,虧損使得火電企業難以融資,喪失自我療傷的功能。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電力板塊55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從各家公司披露的公告來看,煤價上漲幾乎成為引發各家電力企業虧損的最大原因。

  截至2010年11月底,五大發電集團所屬的400余家火電廠中,虧損電廠達到200余家,虧損面達50%。火電的盈利能力差也給五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再融資和集團的資本運作造成了困難。

  大唐湖南分公司和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實行的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作為老牌的上市公司,華銀電力公司業績不佳,幾次處于“ST”的險境,每次股東會都不可避免遭到問責。此前,華銀電力公司曾考慮進行重組,或把耒陽發電廠裝入華銀公司上市平臺,然而近兩年來,火電企業虧損加劇,使得處于湘南唯一電源點的耒陽發電廠也不能幸免虧損,華銀電力公司沒有辦法進行資本運作,只能打消念頭。

  業內人士認為,解決發電集團資產負債率高、財務費用大等問題,營造合理的政策環境必不可少。同時,還要依靠電力市場化改革,抓緊把發電企業培育成合格的市場主體,從根本上疏導煤電矛盾。

  電價改革是電力改革的核心,“煤電聯動”呼吁了許多年而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究其原因,電價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范圍太廣,國家始終難下決心。

  
  對此,大唐湖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坦承,主觀上并不希望電價上漲,“因為,目前體制下,電價一漲,煤價將漲得更加厲害,不想成為煤價無序上漲的推手。”

  然而,如何消化機制不順、煤價上漲等帶來的巨額虧損?火電企業不由得發出“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悲嘆,火電企業曙光在何方?!

  出路在哪里?

  2011年,湖南省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社會用電需求旺盛。根據湖南省用電特性及當前用電形勢,預計一季度社會用電量將達到315億千瓦時,需發電169億千瓦時,月需耗煤約275萬噸。如果出現寒冷、干旱等極端異常天氣,則省內水電出力將嚴重減少,外購電計劃難以全額兌現,省內火電的出力比例將大幅增加,火電將面臨長周期高負荷運行的考驗。根據省調煤保電辦公室的要求,省內統調火電要在元月初存煤281萬噸,其中儲備115萬噸。當前,全省庫存煤量達200萬噸,而隨著用電高峰期的到來,電煤缺口還將進一步拉大。

  目前,湖南從省委、省政府到當地各級政府,再到各家電廠,都已正式拉開了“電煤”保衛戰。省政府不僅執行“以煤定電”的措施,給予庫存煤量較豐的火電企業多發電的機會,還進一步加大了對省內所轄大礦的協調力度,下達了明確的供應計劃,要求70%以上的動力煤必須優先供應給省內電廠。同時,省政府還開征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對出省的煤炭加收100元/噸,限制珍貴的煤炭資源外流。

  作為湖南省主力火電企業的大唐湖南分公司責無旁貸,發揚“千山萬水跑煤源、千辛萬苦控煤質、千方百計抓運力、千言萬語談煤價”的精神積極調煤保電。分公司總經理魏遠、副總經理羅日平帶隊參加晉城煤業集團公司舉行的煤炭銜接會,晉城煤業供應的煤種為無煙煤,且質優價廉,是許多用煤企業的首選。在艱苦的努力下,山西晉城煤業集團與分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承諾2011年將盡量保持原有合同總量不變。分公司是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在全國范圍內與發電企業簽約的唯一一家。各基層火電單位的負責人也常年奔波在調煤保電的前線,他們不斷擴大采購半徑,廣拓煤源,力求撿漏拾遺,爭取多進一些煤炭。而在全國各地,活躍著分公司300余人的跑煤大軍,大家分片分礦專人負責,每日就煤量、煤價、請車情況進行溝通聯系,及時調整策略,爭取抓住機會多進煤炭。許多駐礦經理已經20多天沒有回家,更多的駐礦員則干脆吃住都在煤礦現場,為的是提高煤炭到貨率。

  在付出了智慧、汗水甚至尊嚴的跑煤行動后,煤炭兌現率有所提高,煤炭也比去年同期多采購了300萬噸。然而,煤炭剛性缺口依然橫亙其間。從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簽訂的重點合同并不理想,只有80萬噸的省外煤有所保證。即便是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的晉煤集團,明年提供的重點合同電煤也僅有555萬噸,全國那么多火電企業,誰都想分一杯羹。許多煤礦企業只同意給煤源,而不承諾給“量”。“調煤”充滿很多變數,“保電”依然任重道遠。

  在全面承擔社會責任,大力保障供電的同時,大唐湖南分公司已無力計較企業的經濟效益。2010年,分公司發電超過249億千瓦時,虧損13億元,意味著每發一度電,得補貼0.57元。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狀況還將持續甚至更加惡化。

  引人深思的是,當這種局面變成一種常態,當這種常態變得熟視無睹時,火電企業生存的空間到底在哪里?!

來源:中國電力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