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召開的全國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透露,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目標為2015年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到2020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第一大國。
然而,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尚處起步階段,如何建立海上風電完整產業鏈,如何提高我國海上風電產業整體競爭力,我國海上風電“大跨越”面臨哪些困難?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企業和主管政府部門官員。
海上風電“規劃關”:統一規劃、有序發展
海上風電是全球風電發展的最新前沿。對于海上風電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一語中的,“海上風電代表了國際前沿的風電發展水平,能否在全球具備產業競爭力,就要看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在海上風電領域能否走在前列。”
劉琦指出,“十二五”期間,“穩妥、積極”是我國推進海上風電開發的基本思路。我國將推動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在機組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運行維護全產業鏈培育海上風電工程技術能力,努力提高海上風電產業整體競爭力。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說,為避免無序開發,原則上,海上風電一塊區域將交由一家主體開發,同時海上風電項目的審批權將保留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嚴禁地方政府私自核準海上風電項目。
劉琦指出,海上風電開發涉及海洋、氣象、軍事、交通等領域,而目前我國尚未建立高效的協調管理機制,各部門遵循的規則和執法方式不協調,尚未形成統一認識,對海上風電開發形成了一定制約。
目前,我國已建成海上風電13.8萬千瓦。“已納入國家宏觀視野的海上風電項目有258.8萬千瓦,要力爭在2012年前落實5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方案。”劉琦說。
海上風電“技術關”:技術先進,規模開發
據介紹,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近海分布大量海島,海上風能資源豐富。經初步評價,我國近海淺水海域風能資源可開發量約2億千瓦,隨著深海風電技術發展,將有更多的海上風能資源可以利用。
劉琦指出,雖然我國海上風電有良好的開端,海上風電技術還不成熟,缺乏工程技術經驗,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解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支撐相對薄弱,適于海上風電建設的5兆瓦及以上的大容量機組制造,還處于樣機研制和實驗測試階段,缺乏適應多種建設條件的施工設備,對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施工、研究試驗不足,離岸變電站和海底電纜輸電水平也較低。
此外,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規范體系尚不完善,海上風電還沒有相應的標準體系,難以對工程勘查、施工安裝、運行維護方面進行有效指導,缺乏對海上風電技術和經濟風險的有效管理。
針對有關技術上面臨的問題,劉琦說,第二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對風電機組采取較嚴格的技術要求,商家投標的機組要經過認證和電能質量測試,機組要有一定的運行業績。此外,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將主要使用3G容量,再逐步發展到5G以上。在資源條件充足的地區,單個項目原則上應不低于50萬千瓦。
梁志鵬說,第二輪招標在單機容量、風場規模、投資主體和試運行經驗等方面都提高了門檻。
海上風電“效益關”:市場競爭,降低成本
經濟性是決定一個產業能否長期持續規模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劉琦表示,我國將通過市場競爭降低成本,以招標方式為主組織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以緊密的合作方式聯合開發建設項目,通過市場競爭,促使企業強強聯合,推動海上風電建設和成本降低,為大規模開展海上風電建設,創造技術條件。
國電龍源電力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謝長軍說,海上風電必須在機組的單機容量和風電場的裝機總量達到一定規模后才具備盈利性。單機容量小于2.5兆瓦的風電機組無法實現盈利,而海上風電場的規模在20萬千瓦以上才具有盈利性,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則需達到50萬千瓦。
據悉,今年下半年國家能源局將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標,總建設規模為150萬至200萬千瓦,而此前第一輪招標規模僅為100萬千瓦。目前,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已完成海上風電工程規劃,河北、浙江、廣東、大連、廣西、海南、福建等地也開展了海上風電的規劃工作。
來源:新華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