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仍在繼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擾的煤礦、電企、電網甚至用電者,誰都不得安寧。
在輿論的一片嘈雜中,年復一年的煤電頂牛似乎向人們昭示出,想要真正根治煤電頑疾,就必須打破傳統能源在我國電力格局中的壟斷地位。而這一重任也順理成章的落在了核電、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電的肩上。
但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期盼,卻無情的被日本核泄漏,太陽能、風力發電成本等產業瓶頸所阻礙,看似朝氣蓬勃的新興產業,卻無不例外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至于叫人看不清,誰才能成為火力發電的接班人。
排除爭議不斷的核電,光伏、風電通過媒體不斷的曝光,成為呼聲最高的火電接班人。而從現有規模及戰略規劃來看,光伏、風電也的確具有相當優勢。
不過,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權威業內人士認為,“事實上,現在就評判誰是火電接班人顯然不現實也不科學。但根據業內公認的全球油可用50年,煤可用200年的發展趨勢,屆時人類便不得不找出可以替代油和煤的可再生能源。而如今的光伏、風電等恐怕也只能延緩油、煤資源枯竭之日的來臨。”
風電現狀較光伏略勝一籌
2010年中國光伏發電市場裝機量預計約380兆瓦,在全球總裝機量中占3%,國家科技部發布的《中國2010發展中的清潔能源科技》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光伏總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2萬兆瓦;風電方面,2010年我國總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萬兆瓦,根據《全球風能展望2010》報告預測,至2020年,中國國內的風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25萬兆瓦。
急劇攀升的裝機規模,使光伏、風電產業獲得了充分的競爭,加之技術的不斷突破,發電成本快速下降;而國家制定的長期產業戰略目標,不但展示出管理層對產業大力扶持的態度,更為行業提供了空前的發展前景。
透過上述數據可見,風電的前景及現狀較光伏略高一籌。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采訪的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公共事務部總監姚雨認為,“風電目前在國內的市場情況相較其它新能源產業而言更為成熟,而行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集中在管理上,比如因風電項目規劃與電網溝通不及時,而造成的電網配套不到位等并網問題。目前管理層對此高度重視,正在加緊統籌及建設特高壓電網。”
姚雨也表示,“目前風電領域正亟待各產業間的橫向聯合,這樣將有利于儲能、分布式發電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加速風電的發展。”他還介紹,“應該廣義的來看風能利用,除了風力發電外,風能應用于海水淡化等科研項目都在積極展開。”
完善能源結構
光伏業雄心勃勃
雖然風電略高一籌,但與此同時,光伏業卻絕不會甘拜下風,反而更加的雄心勃勃。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就表示,“2015年前,光伏業有信心為完善我國能源結構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馬學祿看來,“光伏發電的移動性、獨立性、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特點,是所有傳統能源發電所不具備的。而只要充分發揮光伏發電的特點,光伏業將為完善我國能源結構做出巨大的貢獻。”
馬學祿認為,目前,我國在支持光伏業發展方面有“金太陽工程”,而這一工程主要集中于發達地區,這些地區也是用電最為緊張的地區,未來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一工程意義重大。
“相關管理部門與英利做過一個粗略的測算,我國每年新增的建筑房頂面積可提供光伏發電1千萬千瓦(10GW)。它的優勢在于:不占土地;樓上發電樓內用,不造成傳輸損耗;提供晝夜電需差,消除峰電壓力。除發達地區外,偏遠山區、海島、邊防哨所、海上設施等也可充分利用光伏發電。我國電力格局較為分散,至今仍有1000-2000萬無電人口。根據國際慣例,在這些地區建設電力傳輸系統與發電系統的投資比例基本達到1比1,花費巨大。而選用光伏發電,或采取風光互補的模式,將有效解決這一狀況。”馬學祿補充道。
可再生能源潛力無限
事實上,一定要從現有的新能源領域中選出火電的接班人并不現實,或者說將風電、太陽能抬高至傳統能源發電接班人并不科學。
除了風電、光伏,以及核電、生物質能等人們較為熟知的新能源產業外,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的發展其實早已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權威業內人士介紹,“核能有朝一日將徹底取代煤炭的地位,但這絕非是現如今的裂變反應,而是在幾千萬度以上的高溫下,等離子氣體中的部分原子核可能進行的聚變反應。它是用人為的方法控制的熱核反應,是目前各國科學家研究的前沿尖端課題,它比產生爆炸式的熱核反應要復雜得多,困難得多。”
“此外,正如汽油、柴油、煤油目前均鮮有應用在電力領域一樣,未來能夠取代油的可再生能源也將主要用于移動交通工具領域。目前較為有希望取代油資源的是天然氣,其固態下稱作可燃冰。它的優點是便于存放,而缺點是釋放速度較慢。不過,天然條件下的可燃冰開采具有相當風險,海床下大量的天然氣溢出,可能造成地質、大氣災害。較為可行的方式是,人工生產沼氣,再將其壓縮為可燃冰。”上述權威業內人士稱。
來源:證券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