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觀察》報道,進入7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特別是能源領域的事故似乎呈現集中爆發的態勢,再次引發了各方關注。
今天(11日)凌晨4點多,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石化區中海油煉化惠州分公司一個煉油機械泄漏著火,火柱約有100多米高,現場區域一片火海,火焰高達上百米,紅了半邊天。造成周邊居民恐慌,紛紛開車逃離。
之前,7月6日,山東棗莊煤事故目前仍有28名礦工被困井下,生死未卜,3名救護隊員因高溫中暑引起熱痙攣、導致熱衰竭,后經搶救無效殉職。
7月2日發生兩起煤礦事故。一起是發生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牛棚煤礦透水事故搶險,今天已經進入了第10天,救援人員已經累計從井下抽排水21萬多立方米,但目前仍沒有獲得被困人員的任何信息。另外一起是廣西來賓市合山煤業公司發生采空區坍塌事故,導致22人被困井下,事發188個小時之后,昨天凌晨兩名礦工奇跡般生還,目前仍有12名礦工被困井下。
安全生產猶如一把利劍,國家有關部門一再強調并強力監督,并且為此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宣傳和督導。然而事故依然多多,并且每年到了夏季高溫季節,事故災難發生的頻率尤其高,這讓人不禁要問,安全生產真的就無法兌現嗎?那么多礦工兄弟血的教訓難道還不足引以為戒嗎?礦難頻發的背后究竟暴露了整個行業的哪些軟肋呢?
經濟之聲特約觀察員、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海濤就此話題發表了評論。
主持人:這幾年一直在強調安全生產,但事故仍頻頻發生,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事故幾乎是此起彼伏,為什么能源領域的安全生產事故會在這段時間集中爆發?
郭海濤:從氣候上來講,夏天水比較大,容易發生地下透井。溫度也比較高,容易發生火災。另外,夏天工作時間比較長,工人容易疲勞,出現措施失誤。當然,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還是因為經濟利益的趨勢,為了經濟效益而趕進度等,加上安全設備投入不足,從而導致事故在這段時間集中發生。
主持人:國家有關部門一直非常重視安全生產,多次下達過監管的實施細則來加大安全投入。但我們發現,很多煤礦或者油田在落實國家政策規定中留下了很多死角,典型的執行不利,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
郭海濤: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企業比較注重短期效益,第二是對安全重視不夠。我們經常聽到產能過剩,在增加生產的投入上量很大,但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往往是不足的。安全投入不足,對事故的懲罰比較低,導致企業在這方面心存僥幸。另外,除了設備的問題之外,對工人的安全培訓也不足,容易出現人操作上的失誤。這些都跟安全投入有關的。
主持人:說到加大安全設施投入的問題,有些企業會偷工減料。據您的觀察,這種現象現在是不是非常普遍?
郭海濤:和前些年相比,這種現象在這幾年有所改進。但因為有些設備經過多年的使用,更新、維護可能跟不上,也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主持人:從今年1月1日開始,國家將安全事故中死亡的職工家屬一次性獲得的補償平均水平調整到了50萬元到60萬元之間,但也有觀點認為,提高賠償標準固然是一種進步,但是這治標不治本,想要真正的確保安全生產,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除GDP崇拜,調整考核指標。您認同這個看法么?另外,您有什么好方法能夠保證安全措施能落到實處?
郭海濤:治標不治本的判斷是對的。至于轉變發展方式,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有些籠統。對于具體的企業來講,在加強安全監管的問題上,除了事后的懲戒之外,事前監管更重要。事前監管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政府的外部監督,另一個是企業內部要加強工人工會的建設,讓工人為了自己的安全,要求企業加大安全的投入,內外結合效果會更好一些。
主持人:您談到企業內部和政府外部的共同結合,特別是加強工會的組織建設。但現在大家會擔心,畢竟工會還是歸屬到企業的內部,而它的收入、工資都是和企業掛鉤,所以是不是很難公正的來表現?有沒有引入第三方的可能?
郭海濤:第三方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工會也是不可或缺的,用多管齊下的辦法比較好。
來源:中國廣播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