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一場暴雨,牽動了中國煤炭市場的神經。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這場暴雨導致當地煤礦出口中斷,并可能導致全球煤炭價格上漲。英、美資源集團等幾家企業宣布,其位于昆士蘭的5座礦山的基礎設施已陷入癱瘓,而這些礦山設施占到全球煉焦煤產能的一半。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煤炭進口的日益增加,昆士蘭州一場暴雨也開始成為影響國內煤價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煉焦煤貿易中,澳大利亞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二,昆士蘭州則是全球最大的海運煤炭出口基地,州煤礦產量占澳大利亞年產量的25%。但暴雨過后的昆士蘭州,幾乎所有的煤礦場都因為洪水侵襲而關閉,即使有煉焦煤運到港口,也因為太濕而很難裝箱。
萬里之外的中國,也在緊張地關注著這一切――自從中國在2009年由煤炭出口國轉變為煤炭凈進口國以來,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等產煤國就成為了中國煤炭的主要進口國。
海關數據顯示,僅2010年1―11月即累計進口各類煤炭總量超過1.3億噸,比2009年增加38.4%,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
中信證券分析師羅澤汀則認為,受美國經濟影響,流動性泛濫、原油儲備下降及歐洲地區嚴寒對能源需求急速上漲,拉動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因此今年一季度國內煤炭有望持續發力。
他指出,面對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的環境,國內煤炭動力煤價格不升反降,主要是受國家政策調控所限。隨著春節臨近,煤礦產量將出現明顯下降,煤炭供應量下降,電廠耗煤量上漲,煤炭需求再度上漲,因此后期煤炭動力煤價格回調有限。
皮博迪能源公司總裁曾也指出,“中國對煤炭需求的增長,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也有專家認為,隨著國內煤炭價格與國際的日益接軌,“十二五”期間中國會逐步失去大量進口煤炭的動力;自2011年起的幾年或將成為煤炭進口的拐點。
秦皇島煤炭交易市場研究員李學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煤炭進口趨勢未必會保持往年持續大幅上漲趨勢,而是很有可能在近期保持平穩態勢;并且,從2到3年的遠期來看,中國的煤炭進口還可能會呈現回落態勢。
李學剛同時指出,目前來看,南非、澳大利亞以及越南等中國傳統的主要進口國的煤炭都已因價格升高而不再進入中國市場。印度尼西亞的電煤則一向品質較差,價格較低,而即使如此也已經漲幅不小。因此隨著價格的接軌,優勢會逐步喪失。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專家李朝林稱,目前國際煤炭產量大約70多億噸,而中國產量就有33億~35億噸。未來幾年隨著國內煤炭企業的不斷重組、集中,產量會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