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17日發布實際使用外資(FDI)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94.8億美元,同比下降2.8%。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5379家,同比下降9.4%。3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7.57億美元,同比下降6.1%,這已是我國吸收外資連續第五個月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歐債危機影響,歐盟對華投資下降明顯,降幅達31.2%。此外,受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一季度房地產利用外資下降6.3%,而在去年一季度,我國房地產領域利用外資增長了38.6%。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發布會上回答《經濟參考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初步分析,FDI下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世界經濟低迷,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放緩。其次,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控影響下,占FDI總規模1/4的房地產吸收外資下降。此外,今年一季度FDI下降也與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有關,“去年利用外資是前高后低,今年有可能反過來。”
“盡管如此,一季度全國利用外資仍然有許多值得關注的亮點。”沈丹陽特別指出,外資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特別是國家鼓勵的先進制造業吸收外資有比較大的增長,比如通用設備領域增長了47.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1.1%,專用設備領域增長10.1%。此外,隨著投資環境的繼續改善,中部地區承接外資產業轉移步伐明顯加快。中部六省一季度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了20.7%,是增長最快的地區。還有,日本對華投資保持良好的勢頭,而美國對華投資恢復增長。
研判全年的吸收外資形勢,業內普遍認為總體上比較嚴峻。沈丹陽分析說,國際和國內雙重壓力使得今年吸收外資形勢嚴峻。從國際來看,歐洲債務危機還沒有妥善的解決方案,歐洲企業對外投資的能力下降。美國政府倡導“制造業振興”、推出“選擇美國”等計劃,鼓勵資金回流。與此同時,美國的企業還借歐債危機之時加大了對歐洲的投資。另一方面,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也成為跨國公司戰略布局的新熱點。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全球直接投資流向發生變化。從國內來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資源供應趨緊,融資困難等多重壓力仍然并存,外國企業擴大在華投資的意愿受到了一些影響。
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全年來看,吸收外資形勢不太樂觀,因為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仍未見顯著轉折點。基本的看法是上半年差一些,下半年有所好轉。
他表示,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初期時那種資金缺乏的狀態。在當前全球投資放緩的背景下,吸收外資增速減緩也是正常的,沒有必要擔心。他還指出,相比起吸收外資的數量增長,更應該著眼于堅持對外資吸收的優化調整,更多吸收一些高質量的,涉及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的外資。
中國銀行高級分析員方明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全球經濟恢復樂觀,FDI有望觸底反彈,應該可以保持去年的規模。
沈丹陽表示,針對吸收外資的新情況,商務部將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抓緊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引導外商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投資的力度;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提升外資管理水平;深化外資審批改革,提高投資便利化,加快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轉型升級,推動沿邊開放。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