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煤礦安全 -> 安全教育

如何從礦難事故中萃取“求生之道”系列談之三

2012/4/23 9:24:05       
礦工必讀:
  
  據統計,礦難事故發生后10分鐘內救出受困人員的救活率可高達99%以上,礦難事故后一小時,救活率就急速下降到75%;而礦難事故后兩小時還救不出的人員中,因窒息死亡的人數可猛增到占死亡人數的60%以上。當然,很多時候,在礦難事故發生的前兩個小時,期待外界救援人員施救是不大可能的。因此,當礦難事故發生后,礦工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積極、正確地采取救災、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的重要舉措。同時,礦難事故發生后,井下礦工正確開展救災和避災,也能有效地保證受困人員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的擴大。
  
  如何從礦難事故中萃取“求生之道”系列談之三:
  
  善于互救
    
  所謂互救,就是在礦井發生礦難事故時,處在災區或事故影響區的每個井下人員,在有效地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積極地幫助他人避災并妥善地救護他人的行為就叫互救。因此,每位礦工和下井工作人員,必須根據本人的工作環境特點,認識和掌握事故發生的預兆和發生事故后事故的性質和特點,熟悉并牢記各種事故的避災要點,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識和抵御災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與工友的人身安全,一旦礦難事故襲來,好有的放矢,主動互救。另外,在互救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避免中毒、窒息、觸電、二次爆炸、二次突出、二次冒頂,二次透水等新事故的發生。
  
  69名礦工創造的互救神奇
  
  2007年7月29日8時30分左右,河南陜縣支建煤礦東風井,因河床水通過采空區涌入井下,造成22采區69人被困。接到事故報告后,時任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的李毅中率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指導搶險救援。事故過程中,溫家寶總理兩度批示要求全力救援礦工。令人非常欣慰的是,8月1日12時54分,隨著最后一名礦工安全升井,69名礦工在井下被困75個多小時后全部生還。
  
  “7?29”透水事件發生后,69名礦工曾發生短時間的慌亂,但其中的兩名副隊長站出來,指揮大家互救,挽救了全體人的生命。這兩名副隊長,一位名叫朱念群,負責采煤工作,另一位叫郭石屯,負責掘進。參加救援的人員稱,69名礦工之所以能活下來,地面的輸氧和輸牛奶固然重要,而整個集體情緒穩定,動作一致,也為礦工保存了體力,使其不盲目求生,沒有不必要的傷亡。下面是新京報記者采訪郭石屯時的一部分對話內容:
  
  新京報:當時你清楚透水的情況嗎?
  
  郭石屯:聽地面講了,我對礦井很熟悉,知道只要救得及時,要不了我們的命。
  
  新京報:那其他的人呢?我聽你的工友說,你們69個人被困后,有三個年輕礦工的情緒特別不穩定,堅持不吃東西?
  
  郭石屯:這是真的。剛被困住時,69個人亂成一團。還有人想游過巷道沖出去……
  
  新京報:能游出去嗎?
  
  郭石屯:想在地下水中游過幾百米,等于送死。
  
  新京報:那你們會怎么辦?
  
  郭石屯:全部攔下這些人。
  
  新京報:誰帶頭的?
  
  郭石屯:我和朱念群,還有其他人。我和老朱都是副隊長,算不上什么官吧,但在這樣的場合,是干部就要站出來,為大家的生命負責。
  
  新京報:大家的慌亂持續多久?
  
  郭石屯:很快就平息了。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成立幫扶小組,每組5個人,互相鼓勵,誰不喝牛奶,大家都勸他。
  
  新京報:大家配合嗎?
  
  郭石屯:很配合。誰都知道,如果一盤散沙,大家會死得更快。
  
  新京報:除了互相打氣,你們的幫扶小組還有什么功能?
  
  郭石屯:我給各個小組都安排了活兒,比如誰當組長,誰解勸想不開的,誰照顧身體弱的,都很具體。只有我們有事兒做,頭腦才會清醒。
  
  我們從新京報記者采訪郭石屯時的這一部分對話內容中可以體悟出:
  
  1.剛被困住時,69個人亂成一團。這在當時情境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2.沒事的時候不放松警惕,才能夠在發生意外時設法補救;有事時要如沒事一樣鎮靜,才能解除一時危難。郭石屯隊長很自信、很鎮靜、很有主見。從安全心理角度講,被困人員在危難之時需要這樣的漢子做“支撐”,而且這樣的漢子涌現出來的越多,對整個礦工營救計劃的實施也就越有利。
  
  3.“成立幫扶小組,每組5個人,互相鼓勵,誰不喝牛奶,大家都勸他。”這種親情關懷措施和團結協作精神在被困時顯得尤為珍貴和必要,他們的這種“應急措施”是我們所有礦工在今后的工作、困難中都要學習、借鑒和變通的。
  
  4.“只有我們有事兒做,頭腦才會清醒。”這充分說明,越是在絕境中,越要自己創造機會,越要在心理上亮起一盞奮爭向上的希望之燈,只要還能活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當新京報記者采訪另一位成功逃生的副隊長吉萬年時,他是這么說的:
  
  新京報:你們在下邊,知道有這么多領導和戰士救你們嗎?
  
  吉萬年:知道,無論誰跟地面通了話,剩下的人都知道電話內容。
  
  新京報:要是沒那個電話機呢?
  
  吉萬年:我想大部分人肯定都受不了,要是沒電話給個念想,在那地方呆五分鐘,是人都會發瘋。
  
  新京報:那后果很嚴重了。
  
  吉萬年:只能是死。電話其實救了大家的命。
  
  我們從新京報記者采訪吉萬年時的這一小部分對話中也可以體悟出:
  
  1.是電話救了大家的命。絕處逢生之時,需要信息的及時傳達與溝通。
  
  2.人人享受到了知情權,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絲光明;希望尚在,只要有生命之燈在向光明處靠攏,就不必怕黑。
  
  3.在那地方呆五分鐘,是人都會發瘋。在碰上危險與挫折對抗時,有承受能力;當遇到壓力、厄運圍困的時候,有應變的能力,這本身就占了成功自救或互救的六成。
  
  30多名礦工互救逃生的壯舉
  
  2007年8月15日,山東新汶突降暴雨,山洪暴發,導致柴汶河東都河堤被沖垮。8月17日14時洪水涌入華源煤礦。事故發生后,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指示,要求全力救援。雖然山東華源煤礦潰水事故造成172名礦工遇難,但慶幸的是仍有584名礦工生還,這其中就包括王奎濤善于互救帶上來的30多人,他們也是潰水事故中最后一批生還的礦工。
  
  什么是“水叫”?“一股水順著運煤軌道從上邊沖下來。巷道里的風都帶著白色霧氣,‘吼吼’地叫著。”山東華源煤礦通防科科長王奎濤講述在“8?17”潰水事故中逃生經歷時,用的是“恐怖”、“恐慌”這樣的詞。求生的欲望和豐富的經驗,支撐著他最終成功互救逃生。
  
  那天的降雨量,是王奎濤人生記憶中最大的一次。下井時,天已下雨。但他下井時不知道雨會下得那么兇,更沒想到會決堤潰水。
  
  44歲的婁元彪是調度室主任。8月17日下午2時30分左右,正在值班的他發現井下泵房水量猛增,立即啟動了-450米和-210米的井下泵房排水系統。10分鐘后,水量繼續增大。調度室立即通知井下各操作點:“立即撤人”。
  
  當天,王奎濤的工作位置在-700米水平面。下午3時左右,他發現有一股水順著皮帶機下面滲出來。出于本能,他開始往高處轉移。這時他聽到了水叫,也看到了一股水從高處傾瀉下來。
  
  王奎濤沒有接到上面的通知。但現實告訴他,必須迅速逃生。他對身邊七八個工友喊著:“都跟著我逃生!”30厘米高的水頭已經能把人打翻……軌道上一輛礦車側面鐵皮被沖毀。在這個礦車后邊的王奎濤借著礦車一下子跳起來,抓住了巷道頂部的管子。這時距離-700米水平面儲藏室的門不到30米。王奎濤抓著管子很快逃進去,然后通過11層19工作面和4個回水工作面,直接逃到了-450米大巷道。
  
  這里工人很多,但水漲得很快,很快就漫到王奎濤的胸部。熟悉礦井路線的王奎濤再次對工友喊道:“都跟著我撤。”
  
  華源煤礦井下作業東西戰線長達6公里。王奎濤選擇了往地勢高但距離遠的東都礦口逃生。“攀著管子!攀著架線!一定不能松手。”王奎濤邊喊邊順著斜坡艱難行進著。
  
  “人的求生欲望太強了。有一線生存的希望,都要抓住!”王奎濤終于和30多名礦工逃到了-210米水平面,然后通過總回風系統返回到了地面。
  
  從以上逃生者的互救行動中,我們已經窺探出守住“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的安全底線的真正要義:執行規章制度、嚴格服從安排、老實規矩聽話、暈頭轉向逃生這四種表現在“特殊情況”下應該徹底摒棄,人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發生礦難的事實是殘酷的,對于我們礦工而言,首先保命才是天字號的大事,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希望各位礦工弟兄仔細看清、深刻領會好這一點,事實勝于雄辯!記住:世間沒有比你的命再值錢的東西!
  
  “渴了喝尿,餓了吃煤渣,一起不停地走”8礦工互救生還
  
  距井口2600米,被困123小時……神木趙家梁煤礦冒頂事故中8名礦工成功獲救,每個人都覺得是個奇跡。而奇跡的誕生,則是互救的勝利。
  
  2008年7月31日下午,神木縣孫家岔鎮趙家梁煤礦東盤區南翼開采區突然冒頂,當時,正有38人在井下作業。事故發生后,29人安全升井。但包括王宗昌在內的9名礦工被困井下。
  
  王宗昌是炮工,其余8人分別為5名炮工、3名車工,9人分散在作業區的各個角落工作。冒頂事故發生時,王宗昌以為是地震了,王宗昌等6人相距較近,他們迅速聚攏到一起。從那一刻起,他們就開始了互救,他們相互鼓勵,商量著要活著走出礦井。互救的惟一方式就是一起走。“巷道很多都是連通的,只有不停地走,才有可能找到出路。”礦工姬世團回憶。大家商量后決定,頭頂的6盞礦燈絕不可同時點亮,只有在一盞沒電的情況,才能開啟另一盞。靠著礦燈射出的微弱光線,6個人出發了。
  
  時間在流逝,體能也在消耗。缺水成了最大的困難。自帶的水喝完了,幾個人遇到滲水的地方,都搶著趴過去,輪流吸吮著,潤濕喉嚨。喝完歇一會,接著走。最終沒有水源,惟有尿能讓他們支撐下去。他們將尿液接到礦帽里,“硬忍著,也要喝下去”。喝剩的尿液,像寶貝一樣捧在礦帽里,“一點都不敢灑了”,王宗昌說。
  
  伴隨著口渴的是饑餓,沒有吃的就用煤渣充饑,嚼起來像黏土一般。據救治的醫生介紹,礦工在醫院最初排便,“都是黑色的,正常進食后才逐漸好轉”。
  
  黑暗中,時間概念是模糊的。但王宗昌能較清楚地估算出時間,“在被困第四天的晚上,我們走著走著聽見響聲。”6人朝著“救命,救命……”的聲源趕過去——又發現兩名工友。此時,8名最終獲救礦工走到一起。
  
  互救仍在繼續,而礦難發生的同時,井上的救援工作也在24小時不停地展開。姬世團回憶,他在井下聽到過多次聲響,“剛開始還以為是地震呢,但最后我想這肯定是上面的人在放炮炸開巷道救我們。”從那時起,他走出去的決心也越堅定。
  
  有救援人員分析,之所以救援隊幾次炸開巷道而找不見被困者,一方面因為8人在移動中,“也可能他們怕救援隊放炮時傷到自己,不敢靠太近”。
  
  走了將近5天了,饑渴如影隨形,就在獲救之前幾個小時,走在前邊的一名礦工突然腳下踩到了水,開始他們以為是煤礦出現透水,走近仔細一看,發現水中有面包等食物和照明用的小手電。礦工們興奮起來,迅速補充體能后,繼續向前摸去,直到救援隊從遠處看見了礦工頭頂微弱的光。
  
  值得慶幸的是,食物和水不但讓他們維持了生命,而且還給他們行走互救提供了方向。被困礦工與救援隊最終相遇,正是在爬過一段救援隊打通的巷道之后。一場歷經123小時的救援與互救行動,就這樣最終宣告成功!
  
  
作者:王傳鈞《濟寧能源報》執行主編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