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中的水電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抽水蓄能須新增4000萬千瓦。因此,“十二五”期間抽水蓄能被認為勢將進入核準高速增長期。
最近,上海、廣東等地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也使人們的這一印象得以加深。
但據了解,在國家能源局日前召開的一次小范圍座談會上,關于抽水蓄能的發展規模出現一定爭議,抽水蓄能可能會遇到建設阻力。
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就是整個“十一五”期間一直高速擴張的火力發電。
據悉,由于一些地方盲目擴張火電,導致產能過剩、機組閑置,抽水蓄能電站的調峰作用被大大削弱。
“這種情況我們過去都沒想到,很可能會導致抽水蓄能的建設規模遠遠落后于計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
新形勢新需求
“我推崇抽水蓄能。”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胡學浩開門見山表示。
抽水蓄能是目前最經濟、可靠的調峰方式,被胡學浩譽為“物美價廉”。例如,在我國浙江等地,抽水蓄能的成本僅為3500~4000元/千瓦。
抽水蓄能作為和核電站配合的調峰電源在我國作用顯著,而新能源的發展使其在儲能調峰方面的地位更加凸顯。
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但由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都具有間歇性,需要配合大規模儲能加以利用,其應用市場也正是由于并網難題而遲遲沒有打開。
“現在我國在大規模上馬抽水蓄能項目,但我看還不夠,其發展速度只夠滿足核電機組規模增加,還不能滿足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的需要。”胡學浩表示。
此外,目前我國新能源開發以大規模開發為主,小規模分布式開發相對滯后,這使得大規模儲能的抽水蓄能優勢更加明顯。“現實國情決定了我國適合優先發展抽水蓄能。”胡學浩說。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呂明治表示,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火電裝機規模不斷創紀錄,電網規模越來越大,電網安全性問題日益突出。抽水蓄能實際運行中更多地是用于事故備用,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由于不需要消耗燃料,是最經濟的手段。
不過,雖然抽水蓄能在經濟性上優勢明顯,但我國目前抽水蓄能電站數量較少,主要靠燃煤電站調峰。呂明治指出,燃煤機組的調峰幅度高達40%~50%,但是壓縮運行時燃煤消耗量不降反升,經濟性很差。
體制之弊
雖然優勢良多,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在總裝機中的比重僅為3%左右。相比之下,2009年,法國抽水蓄能占全國水電裝機的比重為13%,德國12%,日本10%.
阻礙抽水蓄能發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電力體制和電價政策沒有理順。
抽水蓄能的原理是在高峰時從上庫往下庫放水發電,低谷時從下庫往上庫抽水蓄能,這一抽一放間有個電量差。為了保證抽水蓄能電站的生存和盈利,國家制定了容量電費和電量電費分別計算的兩部制電價,其中容量電費能體現抽水蓄能的動態效益。但是,兩部制電價至今并沒有真正實施。
而相比于國外競價上網的方式,我國也仍然是計劃電價,上網電價只有0.1~0.2元/度,實際上只核算了抽水蓄能電站能維持生存的電價。
建抽水蓄能電站初始成本較高,理論上說,在銷售電價不漲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節省燃煤、提高燃煤發電利用率實現收益平衡。但在我國發電和電網分開的體制下,利益始終難以平衡。
“說到底還是電價體制不合理。”呂明治指出,抽水蓄能的事故備用、調峰等功能和作用在電價中都沒有體現。
此外,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權由兩大電網掌握也引來頗多爭議。
對此,呂明治認為,投資主體不一定要限定為電網公司,關鍵是應有合理的投資回報,否則投資主體很難提高投資積極性。
“尤其是現在電網安全運行壓力很大,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應該想辦法解決。”呂明治說。
胡學浩也認為,一旦開始實行分時電價等政策,抽水蓄能電站將有利可圖,屆時各種投資主體都可以開發,抽水蓄能才能大規模發展。"需要國家解決體制、價格問題。"
遭遇火電擴張
目前我國已建和在建抽水蓄能裝機約2500萬千瓦,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到2020年抽水蓄能需達到7000萬千瓦,仍有較大差距。
但國家能源局最近召開的一次座談會卻傳出消息:抽水蓄能可能放緩建設腳步。
據悉,過去幾年中,我國火電裝機迅速擴張,提前10年完成了2020年電力規劃目標,不理性的投資驅動導致企業在競爭中忽略效益,只注重規模。而由于盲目擴張,很多地區甚至出現火電機組閑置的情況,這也使得抽水蓄能“英雄無用武之地”。
“抽水蓄能有很多優勢,但因為大量火電機組閑置或低功率運行,國家能源局有些領導擔心繼續發展抽水蓄能會抬高電價。”張博庭告訴。
有消息稱,未來能源局對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原則將調整為“不單獨給電價”,完全依據電網需求建設,防止抽水蓄能電站也成為投資驅動的項目。
“如果采取這個策略,抽水蓄能肯定要受到很大影響,估計完不成計劃目標。”張博庭說。
不過張博庭認為,目前從電價的角度控制抽水蓄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果從國家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還是應該發展抽水蓄能。
胡學浩也指出:“根據國家節能減排的發展戰略,將來火電站的比重肯定是要減少的,火電調節能力會越來越弱,所以抽水蓄能長期來看應該大力發展。”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各發電集團也意識到前幾年瘋狂擴張的問題,目前觀念已有所轉變,“現在已經不再玩命上火電機組了,不過效果可能要幾年后才能顯現出來”。
來源:中國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