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在內蒙古建設的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四類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去年以來相繼投產并成功運營,內蒙古開始加緊布局一份新的藍圖——綠色煤化工試驗示范基地。然而,基地建設的推進卻因國家日益收緊的煤化工項目審批放慢了腳步。
4月上旬,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協牽頭組織的調研團隊赴包頭、鄂爾多斯市等地就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情況進行詳細考察后發現,許多煤化工項目因與國家的產業政策不符,難以審批。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1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提到4個方面的因素,要嚴控項目的核準。其中,除了針對全國范圍內的重復建設、產能過剩造成產業風險加大,以及可能加劇國內煤炭供需矛盾兩個因素之外,著實觸及到內蒙古地方煤化工軟肋的是另外兩個因素,即節能減排難度增加和引發區域水資源供需失衡。
內蒙古煤炭資源富集,同時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新型煤化工產業基礎,具備了建設試驗示范基地的基礎和條件。但是,能否邁過節能減排和水資源匱乏制約這兩道坎,從而實現綠色發展看來是受到了質疑。不過,內蒙古自治區政協經過調研和分析,為基地的綠色發展指出了方向——堅持走清潔、增效、循環的科學發展之路。同時,就煤化工節能減排方面,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建議積極爭取國家給予差別化政策:
其一是給予差別化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建議國家分配能源消耗總量指標時,考慮產業結構、發展水平等因素,對于內蒙古以能源化工產業結構為主的欠發達地區,在指標安排上給予適當傾斜。
其二是合理確定能源輸出地的能耗和排放指標。內蒙古是能源外送大區,為支援全國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目前統計中將由此產生的能耗和排放都計入內蒙古的指標內,建議國家將外送能源的能耗計算在能源使用地區。
其三是協調原料煤統計口徑問題。國家尚未出臺煤化工產業能耗統計標準,使得原料煤作為一次性能源消費被納入能耗進行統計,加大了能源消耗總量,提高了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指標,建議自治區與國家協調統計口徑問題。
其四是扣除原材料煤和潔凈能源消耗。目前,除煤制油項目將原料煤扣除外,煤制烯烴、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業的原料煤消耗均納入能源消耗統計范圍。這部分消耗實質是一種物理形態的轉化,并沒有增加能源消耗,應當從能源消耗總量扣減。
內蒙古區政協認為,示范基地建設要突破水資源瓶頸,首先應積極爭取國家對黃河水資源的分配。內蒙古西部地區黃河過境里程830千米,區域內黃河水配給水量58.6億立方米,內蒙古要在做好健全黃河水量調度的體制和機制、加強實時調度、強化用水管理、完善水利工程體系建設和優化水資源配置等方面工作的同時,繼續積極爭取國家對黃河水資源分配指標。其次是要進一步實施跨區域的水權轉換,在整個黃河流域建立跨區域水權交易市場,開展跨區域水權置換工作。再次要不斷加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繼續在大力推進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工程技術上下功夫。
內蒙古區政協還提出建議,將內蒙古蒙東地區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蒙西地區的鄂爾多斯市、烏海市、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確定為國家級煤炭深加工試驗示范基地,應給予先行先試政策,優先試驗示范新技術、新裝備。根據國家《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的試驗示范方向,圍繞褐煤梯級利用、精煤分級高效多聯產利用、煤化電熱一體化、煤制烯烴改造電石法聚氯乙烯、煤地下氣化等領域,優先在內蒙古試驗示范煤氣化、凈化、合成等技術及裝備國產化。
內蒙古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煤炭深加工是內蒙古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也是邊疆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繁榮穩定的迫切需求,發展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平均比單純輸出煤和電增值6~10倍,帶動相關產業就業乘數效應更大。
來源:中國化工報